第286章

  李绩总结:“这些英雄人物,大部分都是虚构的。”
  贞观君臣想起《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突然明白了什么……
  【瓦岗寨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那些风云人物的历史才刚刚开始!他们带着对腐朽制度的反抗精神,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评论区
  “瓦岗寨起义推翻的是历史上最荒唐无道的隋炀帝,他开创的却是历史上最值得向往的贞观之治!”
  此言一出,贞观君臣无不欢欣鼓舞,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衣袖,激动地不能言语!
  长孙皇后最能明白丈夫心中的忧虑,自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便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能得到后人的认可,陛下也能稍许安慰吧。
  武德年间气氛就有些诡异了。
  从之前直播的蛛丝马迹中,他们早已知道唐朝第二任皇帝不是太子李建成,而是秦王李世民。这段时间,太子一派与秦王一派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刀光剑影,让李渊这个皇帝都有些胆寒。
  如今,天幕显然是站在李世民一边的,秦王府众人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就连态度一向暧昧不清的李渊都当众称赞了李世民,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一颗心如同坠入深渊!
  但这点信息还不足以让李渊下定决心易储,他依旧想要在两个儿子之间寻找平衡,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裁判地位!
  【瓦岗寨失败之后,农民起义依旧在继续,杜伏威臣服于洛阳的小朝廷,名义上接受洛阳的管辖,被封为楚王。只有窦建德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他在河北建立夏国,自称夏王。次年,擒杀宇文化及,收大量隋朝的官吏和士人为己用。】
  窦建德握紧拳头:“某可不是那些目光短浅之辈,某要的是整个天下!”
  评论区
  “宇文化及被李密打败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到魏县,他认为人终有一死,但若是不当一天皇帝就死岂不是太亏了!于是,宇文化及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僭越称帝,国号许,年号天寿!”
  “这个皇帝当得如同儿戏,士兵不过两万,地盘不过一个县城……”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就成了天下公敌,谁能杀了他,谁就能打着为隋朝报仇雪恨的正义旗帜。”
  “成为众矢之的的宇文化及遭到各路起义军的攻击,最后被窦建德俘虏,头颅被送给了突厥的义成公主。”
  “突厥对宇文化及也是恨之入骨,再加上义成公主对隋朝感情深厚,更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
  “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都一样,领导者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取得胜利后迷失了斗争方向,不善于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起义功败垂成!”
  “三支农民起义军也没有联合的意识,难以形成强大的力量,被贵族地主阶级的武装各个击破。”
  “隋朝灭亡后,农民起义军失去了斗争的目标,最后都被唐朝有计划的镇压收复,变成了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
  天幕评论区依旧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观众,不自觉的将古代的农民起义与近代的各种斗争联系起来,让平行时空看着天幕的帝王将相们冷汗涔涔……
  这可是能掀起大乱的屠龙术啊,怎么感觉后世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对于那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来说,评论区的观点让他们豁然开朗,不知会有多少人开窍,从农民起义军转变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先行者!
  当然,隋朝末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窦建德、翟让、杜伏威等人在现代社会修炼几十年,怕是都打不过天降猛男李世民!
  【农民起义军已经搅乱了天下局势,隋朝眼看着再无复兴的希望,那些“眼光长远”的贵族豪强们终于出手了。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金城的薛举等势力纷纷起兵,割据地方!】
  评论区
  “梁师都是隋朝的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杀郡丞起兵,占据夏州,联合突厥打败隋朝的围剿,称帝建国号梁。”
  “梁师都依附始毕可汗,怂恿突厥南侵,最终被唐朝打败。”
  “刘武周是隋朝的马邑校尉,隋朝末年,他杀了马邑太守,举兵自立,依附突厥,被封为定杨可汗,他在突厥的支持下率军南下,争霸天下。”
  “他曾一度占据李唐的老家晋阳,打败裴寂、李元吉,席卷山西,攻占河东,逼近关中,吓得李渊差点放弃长安!”
  “薛举生性豪爽、仗义疏财,是隋朝金城校尉之子,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
  ……
  【中原群雄争霸,北方的突厥却在暗中窥伺,突厥扶持诸多割据势力,试图搅乱天下局势,以便渔翁得利。】
  【此时的突厥早已不如开皇年间那般温顺,早在大业五年,一心臣服隋朝的启民可汗去世,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始毕可汗是一个强硬派,突厥在他的统治下变得空前强大!】
  【东边的契丹、室韦、西边的吐谷浑、高昌等国都臣服于突厥。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势力的背后也都有突厥的影子,就连李渊起事之初都要交好突厥,免除后患。】
  【突厥已经达到“控弦之士多达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
  杨坚双目微眯:“突厥!”
  看来,只是分化瓦解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其挫骨扬灰才能彻底消灭北方的大患!
  【为了消减突厥的威胁,杨广曾派遣裴矩诱杀始毕可汗的谋臣,让始毕可汗大为不满,突厥与隋朝的关系降至冰点!】
  评论区
  “裴矩认为突厥人一根筋好忽悠,但始毕可汗身边的胡人谋士却是心腹大患,必须除掉!”
  “但这件事的真相还是被始毕可汗知道了。”
  【大业十一年,杨广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攻破隋朝三十九座城,将杨广围困在雁门。杨广被重兵包围,只能向始毕可汗的妻子、隋朝的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以北方有紧急军情为由劝阻始毕可汗,再加上隋朝的援军相继赶到,始毕可汗才终于撤军。】
  评论区
  “十万突厥大军围攻雁门,雁门守军仅有1万7,粮草也只能坚持二十天,突厥的箭矢都射到了杨广的面前,杨广被吓得眼睛都哭肿了。”
  “义成公主对隋朝一片忠心,在和亲公主中堪称独树一帜。”
  “义成公主在突厥活跃三十年,先后做过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的妻子。她一生致力于恢复隋朝的统治,将唐朝当做毕生之敌!”
  义成公主:和亲塞外不是最可悲的,没有母国的和亲公主才是最难为的……
  第268章 隋末乱世
  对于义成公主的遭遇,大概只有同为和亲公主的解忧公主、王昭君等人能够体会。
  解忧公主不由得感慨,当年乌孙大乱,若不是有大汉作为后盾,她们这些远在西域的女人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
  因为天幕,王昭君也得到了汉朝庭的更多支持,她的儿子成为了匈奴王庭的第二继承人。她将对故国的思念,变成了前进的动力,为自己寻找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赶来救援的勤王大军中有一支军队的统领为云定兴,云定兴麾下有一员小将,建议他大张旗鼓,增设疑兵,让突厥人误以为隋朝大军已到,他们定会望尘而逃。】
  【云定兴采纳了这个大胆的建议,增设旗鼓,做出大军行进的假象,突厥大军果然撤兵,雁门之围立解!】
  评论区
  “好耳熟的名字,云定兴是不是在前文出场过。”
  “是的,他的女儿是废太子杨勇的宠妾云昭训,杨勇死后,他立刻投靠杨广,将自己的两个亲外孙的性命当做投名状,得到了杨广的信任。”
  “杨广死后,云定兴转头便投奔了王世充,还逼迫杨侗让位。王世充兵败后,云定兴又投靠李唐,在玄武门之变中站队李世民……”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
  杨坚恨铁不成钢的看向长子杨勇:“这就是你看中的人,你难道要隋朝也经历汉朝的外戚之祸吗!”
  杨勇碎碎念:他居然敢害孤的儿子,孤跟他不共戴天!
  很好,有了天幕的盖棺定论,隋唐这几个平行时空的云定兴应该没有机会再次兴风作浪了!
  【雁门之围是彻底打碎杨广自信的一件事,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以天下之主自居,再也不敢对周边小国颐指气使。就在几个月后,他便不顾百官反对,躲到江都,不理政事。】
  【而这件事也让另一个人崭露头角——对云定兴提出这个建议的小将就是李世民,这一年,他年仅十六岁!】
  评论区
  “这是两个时代的交替!”
  “虚假的‘千古一帝’正在退场,真正的千古一帝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