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魏刀儿被成功剿灭,但与突厥的交战却失败了,这让李渊一时无法下定决心。”
  “因为与突厥之战的失利,让杨广抓到了把柄,杨广想要趁机除掉李渊,李渊也终于决心起兵!”
  “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看出李渊的志向,竭力结交,又与李世民暗中谋划起兵之事。李世民担心李渊不同意,便与裴寂商量从杨广的行宫中选了几个美女送给李渊。”
  “事后,李渊才知道了整个计划,他刚开始还假装不同意,无奈答应后又假惺惺的对李世民说:你是爸爸的好儿子,爸爸怎么忍心告发你呢,只能答应你们的计划了……”
  正准备劝父亲起兵的李世民:……
  想要来个“三辞三让”,留下好名声的李渊:……
  【结果,李渊还没有行动,驻守在山西北部军事重镇马邑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就发动了兵变,杀了当地太守割据马邑,投靠突厥,自称天子!】
  评论区
  “刘武周与突厥合兵南下,攻打山西,占据汾阳宫。”
  “杨广再次下令要治罪李渊,李渊终于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杨广居然能将所有人都变成他的敌人。”
  “……”
  【李渊以讨伐刘武周,防备突厥南下为名,一个月内便募集了一万兵马。他们父子解决了太原内部忠于隋朝的官吏,派兵偷袭突厥,得到无数马匹。】
  【李渊担心北边的突厥会抄了他的后路,便亲自写了一封谦卑至极的国书送给突厥,突厥始毕可汗一心想要搅乱中原的局势,立刻支持李渊起兵。】
  评论区
  “始毕可汗还送了上千匹马支持李渊。”
  “西突厥也派兵相助。”
  向异族屈膝的李渊:别说了,太尴尬了!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七月五日,李渊率领三万将士起义,从晋阳出发,沿着汾河南下河东。他打着维护隋朝统治的旗号,尊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主。】
  【大军在霍邑遇到了隋朝将领宋老生的两万大军挡路,恰逢天降大雨,粮草耗尽,又有屈突通带着数万骁果军袭击晋阳的传言。李渊与裴寂等人便商量退往晋阳,保住大本营,再寻时机。】
  霍去病急了:“这种时候,怎能退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他怎么就不明白!”
  刘彻看着郎官手绘的地图:“并州可是四战之地,北有突厥,东有窦建德,南有王世充、李密。各方势力已经将并州团团包围,只有打通前往关中的通道,据守潼关才能破局!”
  卫青:“关中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王兴之地!”
  【李世民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危机,大军的目标是长安,若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波折就退军,以后还有谁会跟随他们。】
  【可是李渊不听,李世民便在帐外嚎啕大哭,李渊在大帐中都听到了儿子的哭声,只能召见他一问究竟。李世民立刻劝谏道:“大军一旦后退军阵必乱,敌军必会追击,我们性命难保,我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命运悲戚啊!”】
  【李渊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决定继续进军,第一个目标便是挡在面前的霍邑!】
  霍去病为李世民点了个赞:“英雄所见略同!”
  【开战前,李世民带着几个人来到城门下,做出围城的姿态,宋老生立刻被激怒,他离开坚固的城墙,出城迎战。被李世民阵斩,霍邑也被李氏大军占据!】
  评论区
  “李渊和李建成在东门,李世民和柴绍在南门,宋老生先迎战李渊,大军横冲直撞,李渊军阵大乱,李建成也坠落马下,只能退军。李世民却带着两千骑兵冲向宋老生的军队,将其拦腰斩断,断了他们回城之路。”
  “就在此时,李渊派人高喊宋老生已死,隋军听闻,军心大乱,纷纷溃逃。”
  武德年间的李家父子都有些感慨,当年起兵之初,他们父子三人亲密无间,在战场上敢将后背交给对方。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互相忌惮,甚至成为了对立的两方!
  【战胜宋老生后,唐军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无数地方豪强前来投奔,就连隋朝的守将也纷纷投降了李渊。】
  【李渊派兵包围了河东的屈突通部,稳定后方,又亲帅大军西进长安。李家本就是关陇贵族,在关中根基深厚,听到李渊进军的消息,无数人前来投奔。】
  【李渊的从弟李神通在鄠县统兵数千,女婿段纶在蓝田有万余士兵,最出彩的还要数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的部下足有七万人,号称娘子军!】
  【再加上李世民一路西进收复的官吏、义军九万多人,几方势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万大军,堪称声势浩大!】
  【提到长安之战就不得不提及平阳公主,她是李渊的第三女,李世民一母同胞的姐姐,嫁给千牛备身柴绍为妻,在史书中名字不详。】
  评论区
  “从唐朝开始,女子的名字就消失在史书中了……”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也没有留下名字。”
  “就连千古唯一的一位女帝,我们都不知道她的本名。”
  武则天微微皱眉,原来她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去么,不过,自从十四岁入宫,她的名字就再没有人提及,她都快要忘记了……
  李世民伸手揽着长孙皇后的腰肢,“史书中居然没有留下观音婢和姐姐名字,那些史官是干什么吃的!”
  史官记录的文字皇帝是不能看的,李世民想看起居注都被史官拒绝,还被记载了史书上,变成了他的一个污点。
  长孙皇后却淡然道:“两汉的女子大多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自魏晋南北朝后,女子逐渐被史书忽略了,就连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呢。”
  刀子不砍到自己身上,是感觉不到疼的,李世民此时才察觉到史书中的疏漏。
  【婚后,柴绍与妻子居住在长安城,大业十三年,李渊决定起兵,他派遣密使将二人召回,但夫妻二人一起离开定会引起他人的关注,说不定会泄露李渊的谋划。】
  【权衡之后,平阳公主对柴绍说:“你先离开,我只是一介妇人,到时候藏起来也方便。”于是,柴绍从小道直奔太原,留下平阳公主一人在长安。】
  【但平阳公主并没有躲起来,她可不是一个柔弱的需要他人保护的弱女子。她回到家乡女扮男装,变卖家产,赈济灾民,收拢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识与才略,在三个月内,招揽了四五支成规模的起义军,又在关中发动英雄豪杰,策应李渊在晋阳的起义。】
  评论区
  “有一支起义军的首领名教何潘仁,他手下有数万人,实力远超平阳公主,但在平阳公主的家僮马三宝的劝说下,何潘仁带着自己的部下投靠了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并不是一直女扮男装的,她的军队被当地人叫做娘子军,可见她以女子的身份收获了部下的忠心!”
  天幕下的观众无不震撼莫名,大争之世,居然有一个女子能够脱颖而出,收获无数豪强的拥戴,这是何等的强大!
  始皇将目光转向了从未关注过的公主们,不知她们中能不能出一个平阳公主。
  秦朝已经有了第一个女官吕雉,第二个还远吗!
  后世的朝代对平阳公主的事迹也语焉不详,男权社会中是不会宣扬女子的功绩的。
  无数女子为这样一位女将军心向往之,将其当做自己的榜样,并为之努力!
  平行时空涌现出了无数个如梁红玉、秦良玉一样的女将!
  第270章 隋末乱世
  【面对朝廷的围剿,平阳公主率领义军一次次打败朝廷的军队,势如破竹地占据数十个郡县。平阳公主以其超强的人格魅力,天才的军事能力,和严明的军队纪律,得到手下的忠心拥戴,就连隋将屈突通都在她手上吃了好几个败仗!】
  武德年间,已经成为唐朝工部尚书的老将屈突通对此接受良好:“公主乃是巾帼英雄,臣远不及也!”
  评论区
  “屈突通本是隋朝大将,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杨广巡游江都后,屈突通留守长安,与李唐军队多次交手,最后兵败被俘,投降唐朝。”
  “但他可不是无名之辈,在后来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他的功劳位列第一,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之后又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加授左光禄大夫,镇守东都洛阳。”
  “贞观二年,屈突通病死于任上,终年72岁!”
  屈突通抚须一笑:“善始善终,此生足矣!”
  【等到李渊主力进入关中之时,平阳公主已经为他打下了大大的地盘,她手下的军队也已经超过七万人。】
  评论区
  “耶耶,这是我为你打下的江山!”
  “这个时候的李渊一定是惊喜的,但将来就不一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