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程知节“悄悄的”问尉迟恭:“敬德,你参与了此战,当时是个什么情景,跟俺老程说说呗,天幕说的是真的吗?”
  尉迟恭瞪了他一眼,他的悄悄话怕是整个太极殿都听到了,就连坐在上首的陛下都身体前倾,一副认真倾听的摸样!
  尉迟恭只能无奈解释道:“天幕所说乃是史书记载,虽有些细节对不上,但总体相差不大。”
  不过太原之失还是应归罪于李元吉,只是这话他不能明说……
  评论区
  “最拉胯的还要数李元吉,担着镇守并州的重任却一味贪图玩乐,不务正业。他宁可三天不吃东西,也不肯一天不打猎,还放纵身边人攫夺百姓财物,站在大街上随意放箭射杀百姓。”
  “他将部下兵卒分作两派,真刀真枪的捉对厮杀,无数人因此而死。甚至在晚上公然闯入他人家中,行淫邪之事!”
  “他的副将宇文歆多次劝谏,李元吉却不肯听,如此丧尽民心之人,如何能守好晋阳!”
  “李元吉本就是一个混不吝的,一点也不像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兄弟。”
  李元吉怒道:“你们知道什么,妖言惑众,蛊惑人心!”
  “据说,李元吉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窦夫人就因为他长相丑陋想要抛弃他,还好有个侍女陈晚意好心收留,李元吉才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但陈晚意的好意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她被李元吉处死了。”
  李世民偶尔想起兄长还会有些愧疚,但对于李元吉之死,却无半点惭愧。
  他悄悄的跟身边的观音婢吐槽道:“当年,父亲起事之前,只带着我前往太原,大哥和元吉、智云留在河东。父亲特命人前往召唤他们,李元吉却故意将智云丢在敌巢,那年他才十四岁啊!”
  长孙皇后安慰道:“巢刺王任性妄为,视人命如无物,在并州留守之时,引得民间怨声载道,死不足惜!”
  开皇年间。
  窦氏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性情好爽,爱恨分明,对李元吉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她当即对李渊道:“这个儿子还是不要生了吧。”
  李渊见夫人终于不再冷着脸,立刻保证道:“好好好,不生了不生了,有世民这几个孩子就够了,你得好好的活着,抚养他们长大成人。而且,有你在,我绝不会再犯糊涂了!”
  ……
  “刘武周大军抵达黄蛇岭,李元吉派遣张达率领一百步兵前去试探,张达自知必败,不肯前往,李元吉强行派遣。结果一百士兵刚到黄蛇岭就全军覆没,张达怨极生恨,投靠刘武周。”
  “刘武周势如破竹,逼近晋阳,李元吉却趁夜带着妻妾,丢下军队弃城而逃,李唐的发家之地就此被刘武周占据!”
  “即便败的如此狼狈,李渊依旧护着他的儿子,将罪过都推给了副将宇文歆,幸得李纲直言维护,才免除了宇文歆的罪责。”
  “李元吉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依旧加官进爵,作威作福。”
  李元吉无能狂怒:“这是污蔑!天幕妖言惑众,父皇千万不要信啊!”
  李渊面色涨红,这个儿子太让他丢脸了,总觉的朝臣都在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但他却没有当着群臣的面责怪亲生儿子。
  群臣看看李元吉,再看看李世民:不求陛下一碗水端平,但能不能不要这般区别对待。
  他们都有些心疼李世民了……
  【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横扫山西南部,兵锋直达夏县,蒲坂,与关中仅一河之隔。隋朝将领王行本占据蒲州,吕崇茂在夏县起义,长安的李唐朝廷震惊不已!】
  评论区
  “李渊甚至做出了放弃黄河的打算: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始皇:“一旦放弃潼关天险,让敌人渡过黄河,李唐就是下一个薛举!”
  刘邦不屑道:“李渊这开国皇帝当得也太轻松了吧。”
  刘彻:“难道又是李世民……”
  【就在李唐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李渊将关中所有兵马都交给了秦王李世民,命其北上抵御刘武周,这一年,李世民二十岁!】
  评论区
  “李渊:守不住,不守了!”
  “李世民:太原是我们的起家之地,河东是长安的屏障,不能放弃!”
  “李渊:你行你上啊。”
  “李世民:我上就我上!”
  李世民忍俊不禁:“噗……”
  李渊面色一变:……
  【李世民趁着河水结冰,从龙门渡过黄河,驻兵柏壁,与宋金刚对峙。当时李世民的大军缺乏粮草,但此地的百姓已经遭受了多次劫掠,衣食无着,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粮食。】
  【李世民发布安民告示,用自身的威望和秋毫无犯的军纪让附近的百姓归心,百姓纷纷投军送粮。兵精粮足的李世民选择坚守不出,消耗对方的粮草与士气。】
  【两军僵持长达五月之久,直到次年四月,宋金刚军粮匮乏,唐军才趁机发动进攻,在介休大败宋金刚!】
  评论区
  “易州叛军首领宋金刚被窦建德打败后,带着四千兵马投奔刘武周,刘武周封其为宋王,将麾下军事都托付给他,还送了一半家产给他。宋金刚投桃报李,休了原配发妻,娶了刘武周的妹妹为妻,用联姻加深了两方的关系。”
  “宋金刚孤军深入,所有的精兵强将都放在柏壁,刘武周驻守的太原反而极为空虚。”
  “李世民的计策依旧是坚守营垒,养精蓄锐,削弱敌方的士气,等到敌方粮草耗尽,只能撤退之时,才是他行动的最佳时机!”
  “对峙期间,李世民与尉迟敬德约战美良川,将其击败。”
  秦叔宝得意的看了一眼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无语的哼了一声,“某是败在了陛下的手里,又不是你!”
  秦叔宝揶揄道:“要不要我来替你回忆一下你孤身逃跑的英姿!”
  程知节也起哄:“是啊,某当时也在,可以作为补充。”
  尉迟敬德:“你们!”
  “尉迟敬德与寻相在蒲州救援王行本,又被李世民击败。”
  尉迟敬德感叹:“美良川之战,陛下如同神兵天降,臣败在陛下手中,是臣的荣幸!”
  毕竟,被称为一时英豪的窦建德、王世充都被陛下打败了,同为败军之将,是他占了便宜。
  “事情的发展与李世民的预料一般无二,宋金刚的军粮消耗一空,只能向北撤退,唐军在后追击。李世民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屡战屡胜,斩杀数万人,宋金刚只身逃脱。”
  “李世民与宋金刚的决战在介休,宋金刚背对城墙严阵以待,李世民派李绩出战,被宋金刚击败,唐军向后撤退,宋金刚立刻反扑,结果被李世民抄了后路!此战唐军杀了三千多人,敌军溃败,宋金刚轻骑逃走……”
  “战后,宋金刚逃亡突厥,他的部将尉迟敬德等人投降李世民!”
  “刘武周听闻消息,极为惊恐,他立刻带着五百骑兵逃出山西,投奔他的主人突厥。”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宋金刚与刘武周想要逃出突厥,东山再起,最终被突厥斩杀。”
  尉迟敬德恭敬道:“臣至今还记得,陛下胸襟如海,不计较臣刚刚归顺,便让臣带着自己的旧部驻扎在陛下附近。从那时起,臣便知道,陛下就是臣等侯已久的伯乐!”
  李世民自信道:“当年光武帝都能对人推心置腹,朕又有何疑惧!”
  【柏壁之战后,山西全境成为李唐的势力范围,关中之地有了战略缓冲,唐军也可以随时出击关东。战后,李世民被加封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就在李世民与刘武周大战之时,关东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密与王世充的交战早已分出胜负,李密战败,只能投靠过去的盟友李渊,以求东山再起。】
  【黄河流域由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与长安的李唐三足鼎立!】
  评论区
  “王世充逼迫皇泰主禅让,称帝建国,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
  “但皇泰主本是洛阳群臣拥立的,王世充只是一个孤身逃回洛阳的败军之将,自然得不到朝臣拥护。礼部尚书裴仁基等人想要再次拥立杨桐为帝,被王世充诛灭三族!”
  “王世充见人心离散,不少人投降了李唐,便用严刑峻法控制群臣,一人逃跑,牵连全族!以至于洛阳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皇宫变成了最大的监狱!”
  “但越是禁止的事,越会有人犯禁,越来越多的人逃出洛阳,洛阳城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秩序。”
  “王世充只知穷兵黩武,消耗了大量粮食。因为缺粮,洛阳城中的百姓只能以泥浆充饥,人人身体肿胀,腿脚发软,倒在路边便再也站不起来了,就连朝廷官吏也免不了被饿死的结局!”
  “丧尽人心的王世充即将面临的是李世民的大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