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始皇赞赏道:“关键时刻,李世民没有冲动行事,充分展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采!”
  贞观三年,唐太宗君臣期待的看着天幕,对突厥一战势在必行,只是不知胜负如何?
  【渭水之盟后,颉利回到北方,东突厥内部分裂,原本臣服于突厥的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对颉利推行的改革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建立薛延陀汗国。颉利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也与颉利决裂,与唐朝暗通款曲。】
  评论区
  “李世民深得老丈人长孙晟的精髓,对东突厥各部挑拨离间。”
  “突厥本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诸多部落的联盟,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颉利可汗最信任的人是汉人赵德言,重用的是其他胡人部落,对自己宗室的人却很是防备,突利可汗与他的决裂是早已注定的。”
  “再加上颉利每年兴兵进攻唐朝,得到的财物却没有分配给每一个出力的部落,突厥人都受不了了。”
  “……”
  【祸不单行,这一年东突厥突遇大雪灾,很多牲畜冻饿而死,东突厥势力一落千丈。】
  【而唐朝政局稳定,经济逐渐恢复,唐太宗积极准备着与东突厥的大战,一血渭水之耻!】
  【贞观二年,唐军击败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得到了反击突厥的军事要地。】
  【贞观三年,东突厥撕毁渭水之盟,悍然袭扰河西,被唐军阻挡在城池之外,唐朝也找到了反击突厥的借口。】
  【唐太宗命李靖、李绩、柴绍、薛万彻统兵十万,分道出击,全面反击突厥!】
  【李靖率三千精兵,出奇制胜,在定襄大破突厥。斩首万余,俘虏十多万突厥人,隋朝后裔杨政道,隋炀帝的皇后萧氏都被唐军俘虏,颉利可汗只身逃脱。】
  评论区
  “颉利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命执失思力前往长安请降,以此为借口,图谋东山再起之机。”
  “但李绩李靖根本不给他缓和的机会!”
  【李绩带着另一只唐军屯兵碛口,斩获五万俘虏。苏定方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想要逃亡吐谷浑,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送往长安!】
  评论区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原王朝活捉的游牧民族统治者!”
  “成功解锁了草原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
  “李世民没有杀颉利可汗,而是让他在长安安度晚年。因这一善举,突厥大将纷纷归降,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人都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东突厥灭亡后,剩下的突厥人归顺大唐,李世民将他们安置在朔方,保留原本的部落,风俗习惯,仍由酋长治理,以畜牧业为生。此举安抚了突厥部众,还有很多突厥人在长安定居。”
  “这就是少数民族自治啊!”
  “长安城中胡汉混居,汉人可以带着胡人的帽子,胡人也能穿着汉人的衣服,一片和谐。”
  汉朝的皇帝都惊呆了!
  居然还能这样!
  唐朝消灭突厥只用了三年,汉朝用了三代人的积蓄才将匈奴驱赶到了漠北……
  【至此,原本的东亚霸主东突厥灭亡!原本臣属于突厥的薛延陀等部落一哄而散,有的逃亡西域,有的投靠唐朝。】
  【此战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此后周边小国很少袭扰中原,唐朝的版图也扩大到了贝加尔湖一带,为后来歼灭西突厥奠定了基础!】
  【摄于大唐的军威,西域和北部边疆十四个国家的君主亲临长安朝贡,为李世民献上了一个让国人无比自豪的名号——“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尊号为天可汗”!】
  【从此,李世民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也是天下的共主!四夷的君主即位都必须得到李世民的诏书,否则便是不合法的。】
  贞观群臣都在恭贺他们的陛下,李世民嘴角的笑意再也压不住了。
  杨坚:天可汗听起来就比圣人可汗威风,啧,被一个后生比下去了呢……
  评论区
  “内定诸夏,外服百蛮!”
  “这是唐朝强盛的象征。”
  “通过这一制度,唐朝实现了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周边国家的统一领导。”
  第285章 贞观之治
  【通过这一纸诏书,大唐能做的事可就多了。
  【政治上,唐朝可以通过册封,朝贡,质子等方式实现对周边国家的领导。】
  评论区
  “唐朝皇帝掌握周边国家的废立大权!”
  “最典型的回纥汗国享国96年,共13位可汗,其中有12位都是唐朝册封的。”
  “公元648年,回纥国王被侄子乌纥杀害,乌纥预谋篡位,被唐太宗派人杀掉,册立原国王的儿子继承王位。”
  ……
  【在经济上,唐朝设置安西四镇,保护丝绸之路的贸易线,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评论区
  “长安洛阳都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长安生活着无数突厥人、波斯、日本人……”
  “朝廷中央,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担任要职。”
  【在军事上,各国的军队必须接受大唐的领导,服从唐王朝的调遣,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发动制裁战争。】
  评论区
  “公元634年,吐谷浑入侵凉州,在李世民的命令下,李靖带着突厥的军队打败了吐谷浑的进攻。”
  “安史之乱中,回纥三次出兵帮助唐王朝平定内乱。”
  “原来,现在m国正在做的事,都是我们唐朝就做过的。”
  “而且,唐朝维持国际秩序,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军队。”
  ……
  刘彻实名羡慕了,原来天可汗不止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称号,也是一种政治军事制度,是唐朝统御万邦的表现!
  好想要!
  刘彻将期待的目光转向自家的两位大将。
  卫青沉稳:“陛下,只要我等将匈奴彻底打败,西域小国就会臣服于大汉!”
  霍去病张扬:“若是他们胆敢反叛,臣定会帮着陛下平定叛乱!”
  想象一下,若是匈奴的可汗由大汉册立,那该是怎样美好的画面……
  作为被羡慕的对象,贞观三年的李世民对这样辉煌的未来也有些目眩神迷。
  这种时候,就需要魏征出场,让太宗陛下冷静冷静了!
  【东突厥虽然被灭,但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依旧蠢蠢欲动,试图挑战大唐的权威。唐王朝也需要时不时亮亮肌肉,威慑怀有二心之人!】
  评论区
  “贞观五年,李世民在昆明池大阅兵,周边小国的国君跟着观礼。”
  “看到大唐的军队,还能生出反叛之心的只有天生的野心家。”
  【第一个接受唐朝“天降神兵”制裁的国家是吐谷浑。吐谷浑本是鲜卑慕容氏的后代,崛起于南北朝时期,世代与中原王朝通婚交好。】
  【隋朝时,吐谷浑已经成为横跨青海、新疆的大国,横亘在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链接中原与漠北、西域、西藏、印度的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吃的盘满钵满!】
  【开皇年间,逐渐发展壮大的吐谷浑数次侵扰隋朝边境,大业四年,隋朝进攻吐谷浑,击败了吐谷浑国王,却没有实现对青海地区的实际控制。几年后,吐谷浑成功复国,攻打隋朝边境,此时的隋朝早已经江河日下,无法抵抗外来侵略。】
  评论区
  “吐谷浑国王杀了自己的太子,立小儿子为太子,小儿子担心也会被父亲杀死,想要内附隋朝,却被隋朝拒绝。”
  【唐朝初年,吐谷浑一分为二,西部臣服于吐蕃,东部臣服于大唐。】
  【贞观八年,右骁卫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率军出击吐谷浑,唐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穷追猛打八百余里,一路追到了青海湖才退兵。但很快,吐谷浑便卷土重来,入侵凉州并拘留唐朝的使臣。】
  【李世民命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为大总管,各率军队分路讨伐吐谷浑。次年四月,唐军在牛心堆、乌海、赤水源三战三胜,大破吐谷浑,擒获吐谷浑名王二十人。吐谷浑的国王慕容伏允自缢而死,他的儿子归顺唐朝,吐谷浑正式成为唐朝的属国!】
  评论区
  “最后,吐谷浑被疯狂向北扩张的吐蕃灭国。”
  贞观年间。
  房玄龄:“由此可见,吐谷浑内部已经分裂,并不是大唐的对手。”
  杜如晦:“但疯狂扩张的吐蕃却会成为新的隐患!”
  【第二个跃跃欲试的是高昌国。】
  李世民问道:“高昌的资料搜集的如何?”
  长孙无忌:“回陛下,臣等整理了过去的档案,确实有所发现。高昌国位于吐鲁番盆地,国内居民多为汉人,原本是汉宣帝时设置的屯田卫所,人称高昌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国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