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魏征:“高昌国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魏晋时期,高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成为西域的军事重镇。”
萧禹:“之后,高昌地区建立了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等政权,前三者存续时间极短,如今高昌的统治者乃是麴文泰。”
房玄龄:“隋朝时,曾在此地设置西戎校尉府,管理西域事务,中原地区的罪人俱被流放于此。大业年间,高昌也曾襄助隋炀帝进攻高句丽。”
杜如晦:“目前,高昌还算乖顺,不知之后发生了何事,让高昌脱离了大唐的掌控!”
【贞观初年,高昌王麴文泰朝贡大唐,之后却与西突厥结盟,轻辱唐朝。】
【贞观十三年,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彻进攻高昌国。次年,高昌王病死,他的儿子继位,投降唐朝。唐太宗在这里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自此,西域各国都必须到长安,向大唐朝贡!】
评论区
“麴文泰获得成就:第一个被唐军吓死的国君。”
【在唐朝与东突厥大战期间,薛延陀站队唐朝,在东突厥的灭亡中出了一份力。自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汗国取代东突厥成为漠北地区的霸主!】
李世民若有所思:“薛延陀……”
长孙无忌道:“薛延陀本是铁勒部的一个分支,臣属于突厥,后奋起反抗西突厥暴政,于燕末山(阿尔泰山支脉)建立自己的政权,成为突厥诸部中较为强大的部落。”
李世民:“自大业年间,突厥崛起,薛延陀再次归属突厥,没想到他们也会成为将来的草原霸主!”
房玄龄:“天幕曾说过,北方草原总会有游牧民族繁衍兴起,不是薛延陀也会是其他部落。”
李世民:“所以,我大唐的军队必须时刻枕戈待旦,才能抵御各方势力的威胁!”
【面对新崛起的汗国,唐朝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册封薛延陀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以分化薛延陀势力。】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想要泰山封禅,薛延陀得知周边小国都会前往,唐朝边境必定空虚,于是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打突厥。】
魏征终于忍不住了:“陛下,封禅泰山劳民伤财,您难道要像秦皇汉武一样好大喜功吗?”
李世民嘴角抽搐,无语道:“这是十多年后的事,当时的大唐定然已经国富民强。”
魏征:“天幕曾说,贞观年间天灾频发,对外战争此起彼伏,国库有再多的积蓄也不够啊!”
李世民面色沉了下去,身为皇帝,他自然想要超越古代的帝王,向上天表明自己的功绩。但他尚未行动,便被魏征劈头盖脸一顿输出,所有好心情都荡然无存!
此时再看天幕,他已经没有了刚刚那种飘飘然的感觉,重新恢复了一个明君的理性!
李世民分析道:“此时的突厥已经是唐朝的属国,薛延陀不尊命令,攻打突厥,就是侵犯大唐!”
【薛延陀的行为惹恼了大唐的君臣,在各方面原因作用下,李世民取消了泰山封禅的行程,命李勣、李大亮等大将率军讨伐薛延陀。】
评论区
“唐太宗太可惜了,他的文治武功足够封禅的标准,多次提出想要封禅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放心,他儿子替他去了。”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突然想起了什么,喃喃道:“是稚奴!”
“呵呵,一想到宋真宗也能去封禅,就觉得古代封禅的几个帝王都被拉低了格调。”
“宋真宗——泰山环保大使!”
宋真宗抓狂:为何每次提到封禅,都要将朕拉出来嘲讽!
可惜,这个时空的宋真宗已经封禅一次,正在准备第二次封禅,对天幕的嘲讽无言以对。
【李勣率领三千唐军与三千突厥兵出击,突厥兵战败,薛延陀乘胜追击,遇到唐军,被迎头打了回去!此战,李绩带着数千唐军打败了二十万薛延陀军队,斩首三千,俘虏五万!】
评论区
“剩下的残部在回程途中遭遇大风雪,死者达十之八九。”
“薛延陀死了这么多青壮年,算是彻底残了!”
“为何贞观年间多次对外作战却没有落到穷兵黩武的下场,因为贞观年间都是用外国的兵打外国人,大唐的军队很少出动。”
贞观朝臣对李绩表示恭贺,并实名羡慕!
如程知节、尉迟恭等没有捞到出场机会的,更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世民,他们也想出去浪一圈!
李世民幸灾乐祸:朕想去都没有机会,你们就在长安陪着朕吧!
第286章 贞观之治
对此,刘彻表示:学到了!
有唐朝的范例,对于将来归附的匈奴人也能如此操作,让他们将精力发泄到西域小国身上,一举三得!
至于会不会有人反叛?笑话,他都敢让匈奴王子金日磾担任托孤之臣,还有卫霍两位大将军在,他们能掀起什么浪花!
【薛延陀第一次伸爪子就被大唐的军队打痛了,现在他们该担心的是唐朝会不会搂草打兔子,直接将薛延陀灭国。于是,贞观十六年薛延陀可汗遣使长安,请求与唐朝联姻,以缓和双方剑拔弩张的关系。】
李世民沉思道:“薛延陀在漠北称雄,不可一世,我大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发兵彻底消灭薛延陀,要么联姻安抚。”
房玄龄:“大唐新立,最重要的是积蓄实力,还是和亲为好。”
程知节一门心思想着打仗:“可是薛延陀的实力也就那样啊!”
杜如晦:“虽说用的都是突厥士兵,但国库也支撑不起连年出战!”
好吧,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唐太宗答应将新兴公主嫁给薛延陀可汗为妻,与薛延陀有血仇的东突厥余部极力反对这项联姻,再加上薛延陀送上的聘礼牛马因路途遥远病死一半,唐朝因此拒绝出嫁公主。】
【此时的薛延陀虽然仍认为他是唐的附庸,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固……】
长孙无忌:“薛延陀怕是还要再生事端……”
褚遂良:“这……为人君者怎能言而无信,岂不是对陛下天威的削弱!”
房玄龄:“若是当真答应了联姻,还有什么理由教训薛延陀。其他小国有样学样,时不时骚扰一番,再低头认错,大唐难道都要原谅他们吗!”
褚遂良:“此事一开始就不应该答应!”
于是,矛头转向了皇帝陛下:陛下为何要答应他们的请求?
顶着群臣不赞同的目光,李世民嘴角抽搐:褚爱卿实在是多虑了,朕并不觉的自己还有天威这种奢侈的东西……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答应联姻,是因为突厥的新可汗阿史那思摩被薛延陀俘虏,为了保证人质的安全才会应下盟约。
【薛延陀是在东突厥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自然见不得敌人落得好下场。他们本以为东突厥灭国后,突厥人会被当成奴隶,成为战胜国的财产,没想到唐朝却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子民,为他们重建秩序!】
【这一切都让薛延陀可汗无法接受,于是定期攻打东突厥成为他们的保留项目。最后东突厥的建国之路失败了,突厥人逃亡唐朝,在中原定居,阿史那思摩重新成为唐朝的将领。】
【后来,唐太宗征讨高句丽之时,高句丽想要与薛延陀联合,但薛延陀已经被大唐打怕了,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贞观十九年,薛延陀政权更替,新的汗王再次反叛。次年,李绩、李道宗、执失思力等大将率领大唐、突厥及各族联军,出击薛延陀,彻底消灭了薛延陀汗国!】
评论区
“新汗王多疑暴躁,对父亲的旧臣大肆屠戮,引发内部不和。”
“薛延陀的小弟回纥也想换个新上司,便派出兵马响应唐朝的大军,最后薛延陀的新可汗死在回纥人手中。”
【唐朝在漠北设置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自此,北方大草原成为大唐的州县!】
【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同。青藏高原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地理单元,因高原反应,人口稀疏,与中原交往很少。直到唐朝初年,这里依旧没有文字,也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
李世民:“吐蕃,这是哪个国家?”
长孙无忌绞尽脑汁,依旧没有任何印象:“似乎,不曾听闻这个名字?”
天幕再次出现中国的卫星地图。
先是空中俯拍,随后镜头拉近到青藏高原,不少人惊呼出声,没想到那么荒凉的地方也有人居住!
评论区
“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人类居住。”
“根据考古显示,距今四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西藏原本生活的民族叫孟族,秦汉时期,一些羌族人迁徙到青藏高原,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了吐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