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评论区的一番吐槽让天幕下的观众出离愤怒。
  通过天幕的介绍,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样一位雄才大略,以民为本的帝王,容不得任何人污蔑抹黑!
  最气愤的要数贞观群臣!
  尉迟敬德当即请命:“请陛下下令,臣要踏平高句丽!”
  程咬金慢了一步:“居然敢污蔑陛下,臣要将他们全杀了。”
  魏征:“天幕说了高句丽不是他们的祖先,报仇也不要找错对象。”
  李绩:“不是高句丽,那便是百济新罗,总之将他们都灭了就是!”
  ……
  李世民反倒是最冷静的:“诸位爱卿,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不要因为他们打乱我们的步伐,当务之急还是解决突厥的威胁。”
  至于高句丽、新罗、百济,早晚有那一天的!
  【此战的意义还是很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辽东一带被高句丽夺取的大片领土,为唐朝后来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眼前一亮:“大唐将来会彻底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是隋唐两朝君臣的心腹大患,若是置之不理,总担心他们会突破山海关飞兵南下。可若是大军出征,又担心重蹈隋朝的结局……
  【此后两年,大唐不断派遣兵马骚扰高句丽,让其疲于应付。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命牛进达、李绩等大将率水路两军进攻高句丽。李绩度过辽水,一路上攻城略地。牛进达进入高句丽境内,大小一百余战,战无不胜!】
  【高句丽被大唐层出不穷的攻势打怕了,无奈之下,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入朝谢罪。】
  【自此,唐朝的版图南至越南河静,北到安加拉河,西达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吉林通化,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王朝!】
  天幕上展现出了唐朝的疆域图,秦汉的君臣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贞观年间,武德充沛,大唐以恢弘的气势,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多次对外用兵,先后攻灭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薛延陀等国,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又打败了高句丽、吐蕃,将大唐的国威宣扬四海!】
  评论区
  “唐朝武德充沛,意气风发,当时的朝臣能文能武,还诞生了专门记录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派!”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已经出家做了道士的戴叔伦见自己的诗上了天幕,不由得苦笑一声。
  昏暗的朝堂,坎坷的仕途,早已磨平了他的棱角,他已经不是那个满怀壮志,一心报国的青年了。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绝圣手,边塞诗的创始人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龙标县尉,玉门关与楼兰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仿佛说出了所有将士的心声,让天幕下的观众久久不能回神。
  “唐朝就连边塞诗都是豪情满怀的。”
  “在当时成为将士,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是很光荣的一件事!”
  “这是中国人尚武精神的巅峰与最后的绝响!”
  “唐太宗还为起义过程中战死的将士树碑立传,永世供奉。为从古至今所有明君贤臣、忠义英烈的坟墓祭祀。”
  “这不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吗!”
  “他好会啊,死后有人祭祀的诱惑太大了,那些将士还不得将一条命都给他!”
  ……
  唐太宗心思电转,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可以一举收复民心与军心,他就不客气的征用了!
  【虽然灭了这么多国家,但唐朝对外政策却是以怀柔为主,实行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因为,唐太宗将自己当作整个天下的王:“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他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不论华夷都是他的子民。】
  李世民:“朕以天下为家!”
  始皇:“只要有用之人,不问出身,不分民族!”
  评论区
  “开明的政策大大减少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实现了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局面。”
  “因此,也形成了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
  “突厥被灭后,唐太宗就没有像过去一样将其肢解,而是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尊重保护突厥原本的文化,还一度想要恢复突厥这个国家的名号。”
  “贞观二十一年,各族人民在回鹘与突厥之间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放着各种马匹酒肉,给来往使节提供补给。”
  “太宗去世后,在朝廷为官和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放声痛哭,很多人剪去头发,划伤面孔,割去耳朵,有自己民族最高的礼节以示哀痛。”
  “松赞干布上书致哀,宣誓效忠。”
  “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请求自杀殉葬,被高宗拦了下来。”
  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当年秦穆公以三良臣殉葬,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首反对人殉的诗:彼苍天者,歼我良人!让秦国人心涣散,也让秦穆公毁誉参半,朕可不想背这样的无妄之灾!
  “后来,很多少数民族将领在死后得以陪葬昭陵,这在其他朝代是绝无仅有的。”
  ……
  【常年的对外战争自然少不了国库的支持,贞观年间的经济政策也极为开明!】
  【李世民十分关注农业生产,推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使农民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世民节制自己的欲望,革除冗官,清减机构,致力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第290章 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发展经济,贞观年间也是历史上极少数不歧视商业的时期,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新兴的商业城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起,丝绸之路成为了全世界的黄金走廊!】
  评论区
  “贞观年间还通过互市,得到了大量的牲畜,以推动农业耕作。”
  “用商业反哺农业,这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可惜,除了李世民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
  始皇沉吟:“商人,商业!”
  大秦并不打压商业,还为投效朝廷的大商人保驾护航。但对于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就比较苛刻了,因为大秦的户籍制度极为严格,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
  萧何提议:“陛下,或许可以适当开放集市,让黔首可以自由买卖货物。”
  始皇沉思片刻道:“准,稍后制定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在君主专制社会之所以经济得不到发展,就是因为重农抑商的国策。”
  “国无商不富!”
  宋朝皇帝自豪:我大宋富庶繁华,远胜大唐!
  可惜,大宋百姓通过商业赚到的钱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善,反而变成了敌国的军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却也人口众多,分到每一个人手中的土地根本无法维持温饱,只靠着贫瘠的土地又怎么可能国富民强。”
  管仲:“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才能追求精神道德。
  “唐朝的势力范围远到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直到此时才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当时全世界有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都在中国。”
  “交州、广州、洪州(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凉州等城市都成为了商业大都市。长安和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市!”
  ……
  【李世民以以民为本的思想,虚怀纳谏的胸怀,重用人才,广开言路,唯才是举,依法办事,打造了古代最负盛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评论区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武德充沛!”
  “官吏清正廉洁,律法严明公正,王公贵族根本不敢作奸犯科。”
  “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商人直接在荒郊野外投宿,不用担心会有盗贼劫掠。”
  “虽然天灾不断,却能将粮食价格压在斗米三四钱的程度,堪称历史最低!”
  “商人游客在全国各地游玩,不需要自己携带干粮,到任何地方都能随意购买。甚至很多村子给旅客提供免费的饭菜,这是其他朝代从没有过的盛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