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这父子二人不缺沟通的机会,因此没有像其他唐朝太子一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
  “泾原兵变后,李诵执剑断后,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确保了德宗的安全。”
  ……
  【但他爹晚年宠信宦官,亲近奸佞,李诵亲眼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他时常为忠直之臣据理力争,不免被奸佞小人所嫉恨。此后,李诵更加低调谨慎。】
  评论区
  “因为长公主巫蛊之案波及太子妃,德宗居然想要废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立侄子为太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李诵:这有什么稀奇的,父皇喜欢堂弟李谊,这不是满朝皆知的事吗?
  【李诵将所有喜怒哀乐深埋心底,不敢表露,但他并不是对朝政漠不关心。东宫侍读王伾和王叔文等人便常常与他谈论天下大势和民间疾苦。在此期间,形成了以二王为中心的东宫政治集团,史称“二王刘柳”集团!】
  被贬为远州司马的刘禹锡,和永州司马柳宗元对天幕的评价很感兴趣。
  若是陛下看到天幕想起他们,能召他们回到京城,该有多好……
  评论区
  “啊!刘禹锡和柳宗元!”
  “我对永贞革新的印象就来自于这两位诗人,每次介绍他们的诗文背景的时候,总会提及永贞革新失败,变法派被贬!”
  “接下来便是诗人怀才不遇,或是揭露社会弊病。”
  “这都是诗文鉴赏的套路了……”
  宪宗李纯:“天幕似乎在为刘柳二人叫屈。”
  武元衡:“陛下,时移世易,后人如何能知道革新派的倒行逆施!”
  韩愈也道:“后人喜欢的只是他们的诗文罢了。”
  【但多年压抑的储君生活也让李诵心理忧郁,身体每况愈下。早在贞元二十年,他便突然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
  【德宗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太子却卧病在床,德宗悲伤不已,病情进一步加重,父子二人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李适:“怎会如此!”
  李诵:“中风!无法言语!”
  李承乾:“原来病的卧床不起的人也能做皇帝。”
  李承乾不由得为历史上那个,因脚疾而方寸大乱的自己默哀……
  【公元805年,李诵继承皇位,他终于能够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重用东宫的旧臣王叔文等人,推行政治改革!】
  【革新派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评论区
  “打击贪官污吏,裁撤宫中闲杂人等,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重建中央集权!”
  “解除大贪官盐铁转运使李锜的职务,将财政大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罢黜了宦官掌握的宫市,还想要夺取宦官的神策军权。”
  “取消地方官吏进奉钱财,讨好皇帝的制度。”
  “规定在两税之外,不得增加任何杂税。”
  ……
  【改革深深动摇了宦官的权利,引起一些守旧大臣与宦官们的联手反对,于是他们决定另立新君!】
  德宗不解:“为何会有朝臣与宦官站在一起。”
  他们不是水火不容吗?
  武元衡、韩愈:相较于革新派来说,宦官还是可以沟通合作的。
  【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一手操办下,三月,李诵长子李纯被立为太子,七月,宦官矫诏由太子监国,八月,太子李纯被拥立为帝,史称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这就是所谓的“永贞内禅”。】
  【主持变法的王叔文、王伾、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都被贬为地方司马,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评论区
  “这就是古诗词鉴赏中经常提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小人当道,宦官祸国,吾不屑于与尔等同流合污!”
  柳宗元:“吾立志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却被排挤出朝堂之外,天道何其不公啊!”
  【永贞革新虽然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但顺宗已经因为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主持朝政的是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因此政令上传下达的渠道极为麻烦,皇帝想要知道一件事,必须要一经宰相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宦官李忠言,五经宠妃牛昭容,才能被顺宗所知晓,变法之事因此横生枝节。】
  评论区
  “唐顺宗病重,王叔文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革新派重用的人都是溜须拍马的投机分子,他们结党营私,贪污舞弊,自然无法取得大家的认可。”
  “韩愈称革新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他对革新派升官过速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在撰写顺宗实录时,对永贞革新进行攻讦。”
  “革新派不屑于团结任何人,将所有人都变成了他们的敌人。有既得利益的守旧派,还有被剥夺了利益的宦官和节度使,几乎满朝皆敌!”
  “三位宰相中两位称病不合作,唯一一位支持改革的宰相韦执谊,还与王叔文产生了矛盾。御史中丞武元衡等人将革新派当做政敌,地方节度使也不遗余力的攻击革新派,再加上宦官掌握神策军,革新派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
  【事后来看,永贞革新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此后,唐朝政治环境更加黑暗,宦官一手遮天,随意废立皇帝,朝臣分化为不同的朋党,彼此攻讦。】
  【革新派力主革新、推翻旧制、打击藩镇、削弱宦官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执政能力却是失败的!】
  评论区
  “经过唐初多年的努力,寒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与原本的关中士族、山东士族分庭抗礼,朋党之争逐渐形成。”
  “革新派便是以一个政治团体进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牛李党争开了先例。”
  李治:“难道要重复汉末的党锢之祸!”
  武后:“党锢之祸是朝臣与宦官的斗争,党争却是朝臣之间的斗争。分裂的朝臣如何能抵挡掌握军权的宦官集团!”
  “永贞革新的失败,并没有结束唐朝对藩镇的打击,却再也没有朝臣敢于对宦官专权提出反抗!”
  “此后,所有皇帝都将自己提拔的臣子当做自己的私人所属,继位的皇帝都要将前朝的朝臣一概驱除,不论功过!”
  “唐朝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
  ……
  【次年,李诵病逝,终年46岁。】
  评论区
  “李诵去世前一天,宪宗对外宣布太上皇病重,第二天就驾崩了,总感觉他的死像是一场戏。”
  “他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宪宗和宦官暗算的,史书上语焉不详,这就是一个千古谜团。”
  ……
  太子李诵:原来如此,看来本宫的存在挡了不少人的路啊!
  李诵看着走进大殿的长子,神色有些复杂。
  他不知道自己的死与儿子有没有关系,一个早已中风的人似乎也不必在意这些。
  但他还是想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有没有实现,若是李淳(李纯)做的不好,将来便不要肖想太子之位了!
  【顺宗的一生堪称宠辱不惊,不论是接受祖父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父亲做儿子。】
  李世民瞠目结舌:朕这些后世子孙到底在玩什么?
  李治愤怒:才人这件事是不是过不去了!
  【不论是身为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继位后的铁腕改革。不论是面对父亲对李谊的偏爱,还是被逼禅位。】
  【不论是位居九五,还是退居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的……】
  李诵微笑:父皇多疑,儿子有自己的主见,他夹在中间还能做什么!
  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也不枉此生了!
  第336章 元和中兴
  【面对德宗晚年的混乱朝局,永贞年间中途夭折的政治改革,忧国忧民的文人志士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
  【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提出了文学上的复古主义,对当时的文体、文风进行革新,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他们也试图从意识领域挽救国家危机!】
  这一说法让天幕下的观众很是新奇。
  秦始皇:“意识领域?”
  汉武帝:“文字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
  李世民:“他们为何不通过入朝为官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而要走此弯路呢?”
  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在内容上复兴儒学,强调以文明道,形式上反对空洞无物的骈文,提倡恢复汉魏言之有物的散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