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李世民:“科举改革已经提上日程,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预定状元的丑闻了!”
  【杜牧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他自负经略之才,名声传遍天下,不屑于逢迎权贵。但身处局中,很多事情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26岁的杜牧考中进士,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掌书记,负责与朝廷的公文往来。】
  【在前往扬州的路上,杜牧路过江南,看到无数寺庙正在新建,不由得心生警惕。】
  【宪宗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都推崇佛教,僧尼数量剧增,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寺庙成为各地的大地主,还不需要交税,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想起当年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事佛,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被耻笑了数百年,便写下了这首咏史怀古诗,劝谏当权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担任节度使推官期间,杜牧居住在扬州。唐朝时期的扬州,是隋唐大运河的漕运重镇,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特别喜欢到处游玩,与美人邂逅,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流传下来不少风流韵事。】
  评论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特别喜欢给美人写诗,有名有姓的就有张好好,杜秋娘等人。”
  “他在宣州任书记的时候,曾去过湖州出差,到那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当地最漂亮的姑娘。”
  “还跟当时的大诗人张祜赌酒,赢的人能到一个漂亮的歌伎。”
  ……
  【年少轻狂,诗酒风流,放浪形骸,这就是杜牧早年的标签,也不怪他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与重用。】
  【十年后,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年过四十的杜牧对人生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回想起十年前的扬州岁月,只剩下一事无成的感慨:“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如今回想起来,确实悔不当初啊。
  第386章 晚唐诗坛
  【大和九年(835),三十三岁的杜牧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这是一个可以监察百官,随时劝谏皇帝的职位,杜牧本想大展拳脚,将自己的满腔抱负倾泻而出,却被分派到洛阳为官,远离了京城长安。】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就在几个月后,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唐文宗发动甘露之变,欲诛灭宦官,却被仇士良等人反杀,所有参与其中的官员都被诛杀,长安城中血流成河,朝廷大权彻底被宦官掌握!】
  【杜牧在洛阳侥幸躲过一劫,这段时间他的职务十分清闲,便将空闲时间都用来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怀古诗。】
  评论区
  “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纵游淮南》)”
  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唐朝之前的文人墨客:扬州居然如此繁华!
  也有人记得天幕前面的内容,不无讽刺道:扬州的繁华怕是要归功于隋炀帝杨广吧。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项羽怔怔的看着天幕:“孤真的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孤带出来那么多江东子弟,一个都没能回去,江东子弟还愿意跟随孤吗?”
  自天幕出现后,楚汉相争的局势就逐渐明了,即便刘邦依旧屡屡败在他的手下,但楚营之中已是人心思汉,比之四面楚歌也不遑多让了。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叠题乌江亭》)”
  项羽逆反之心顿起:“倒也不必如此悲观……”
  虞姬:“胜败乃兵家常事,后人是在为大王可惜。”
  ……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
  刘邦:“就不能让乃公安安静静地看始皇和项羽的笑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孙策:“……”
  周瑜:“伯符气什么,这个杜牧评价史实都是从假设的角度出发的,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却有机会改变未来!”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当权者昏聩腐败,藩镇拥兵自重,唐王朝岌岌可危,达官贵人却依旧在享乐游宴。”
  李世民:“不知亡国恨的是商女吗?不,是那些一掷千金的权贵和浑浑噩噩的当权者!”
  ……
  【会昌二年(842年),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他自认为是被宰相李德裕排挤,但这个理由只是他的自以为是,史书上并没有记录。】
  评论区
  “李杜两家是世交,李德裕为何排挤杜牧?”
  “难道是因为杜牧曾担任过牛僧儒的掌书记,与牛党交好?”
  “或许是两人政治理念不合。”
  “首先李德裕不能算是李党领袖,因为他担任宰相时,提拔了很多牛党的官员。”
  “再者,杜牧在朝中只是比部员外郎,从六品,刺史却是三、四品的大员,掌管一地的财政、赋税、行政、民生,这是升职吧。”
  “而且,就在外放的第二年,杜牧还上奏李德裕,对平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李德裕的采纳。”
  ……
  杜牧觉得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黄州是下等洲,兵祸连结,战火纷飞,官不曾安位,民不得聊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荒郡、废郡,也是流放朝臣之地,这不就是变相的流放吗!”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很赞同杜牧的观点:“齐安荒僻地,平昔放逐臣。”
  ……
  【杜牧为官清廉,刚直有奇节,在黄州三年,将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修建孔子庙,改名为“文宣庙”,在孔庙中设置学堂,教化士民,一时间,黄州学风大盛。】
  【之后,杜牧连任池州、睦州刺史,都能兴利除弊,勤政爱民,也写下了许多诗歌。】
  评论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长孙皇后:“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没用,整篇都是十分通俗的语言,毫无经营造作之痕。却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李世民:“外放对杜牧来说是个施展拳脚的好机会,只要他尽忠职守,做出一番成绩,比陷于朝堂争斗要好。”
  【到了宣宗年间,杜牧被召回京城,历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吏部员外郎等职,但因为京官俸禄低,难以养家。再加上朝中政局混乱,杜牧对此十分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只能请求外放为刺史。】
  杜牧:“只有经历过这一切,才知道踏踏实实做事,远胜汲汲营营于朝堂。”
  【晚年的杜牧长居樊川别墅,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樊川文集》,因此也被后人称为杜樊川。】
  【大中六年(852年),杜牧病重去世,时年五十岁。】
  评论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杜牧的诗都被人玩坏了(*^▽^*)”
  杜牧:……
  【与大李杜不同,小李杜虽身处同一时代,但他们的关系却并不融洽。或者说,“小李”很想与“小杜”发展一段媲美大李杜的友情,但“小杜”却不call他。】
  【要说起这件事的原因,就要提起李商隐狗血的人生经历了。】
  年轻的李商隐问老师令狐楚:“何为狗血?”
  令狐楚:……
  暮年的李商隐却能心领神会天幕的意思,他这一辈子过得,哎……
  【李商隐曾给杜牧写过两首诗,都没有得到杜牧的回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