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武则天:“好一个不加掩饰的乱臣贼子!”
【公元907年6月1日,梁王朱全忠改名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自行称帝,国号大梁,年号开平,国都开封,史称后梁!】
【后梁的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朱温将愿意服从自己的势力都封为王侯,奠定了后来数十个政权割据的局面。】
【朱温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派遣大军围攻河东李克用的潞州。】
【李克用是沙陀人,本姓朱邪,后赐姓李氏,他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其为“飞虎子”,因为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唐朝末年,李克用受命带领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在收复长安的战役中功居第一,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之后,李克用又因救出唐昭宗的功劳,被封为晋王,成为中原地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也是朱温的宿敌!】
【朱温称帝后,李克用依旧沿用唐朝年号,与后梁争雄。】
【可惜的是,就在朱温称帝第二年,李克用就死了,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李存勖继位之时,潞州已经被梁军围攻了一年有余,形势非常危急。】
【李存勖利用梁军以为他正忙于丧事,戒备松懈之机,亲率大军,直扑潞州,打破了梁军围攻潞州修筑的夹寨,斩杀了梁军统帅符道昭,梁军大败,死亡万余人。】
【李存勖是个好战之人,他喜欢冲锋在前,军令严整,他带领的军队是当时的精锐之师。】
【潞州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李存勖的地位,还可以向南直接威胁后梁的统治中心!】
【朱温听到夹寨被攻破的消息后,大惊失色。因为这段时间,后梁内部也不安稳,朱温处心积虑想要消灭异己,将内部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上,即将被消灭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成德节度使王镕举兵反梁,投靠李存勖。】
【朱温又听信谗言,杀死佑国节度使王重师,还杀了他的全族,大将刘知俊担心自己也会落得同僚的下场,就在同州举兵造反,与李茂贞联合,反抗后梁。】
【朱温还妒贤嫉能,借口马瘦斩杀了屡立战功的骁将邓季筠;又以违抗军令罪,处死了大将李重允、李谠;将杀害唐昭宗的罪名都推到氏叔琮、朱友恭身上,将他们处斩……】
【后梁内部人人自危,迅速离心,朱温自断臂膀,后梁实力衰落!】
【公元910年,朱温派出大军,要消灭背叛自己的成德王镕、义武王处直,他们自知不敌,立刻向李存勖求救。】
【此战,两军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实力,朱温命令大将必须打下成德,李存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此战,后梁大败,损兵折将二万多人,失去的粮食、资财、器械不可计数。自此,梁晋争霸之战的优势转移到了李存勖一方!】
李克用:“好啊!亚子果然勇武,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李克用临终前,还曾殷殷叮嘱儿子,一定要灭了幽州刘仁恭,才能图谋黄河以南。还要灭了背信弃义的契丹和宿敌朱温,这样他才能瞑目。
现在,他觉得自己圆满了,宿敌朱温连他的儿子都打不过,哪有资格当自己的对手!
【后梁军队得了恐“晋”症,一听说沙陀军杀到,立刻军心涣散,士兵逃亡,朱温杀再多的人都挡不住兵败如山倒。】
【公元912年,李存勖攻打幽州,朱温带着大军号称五十万,想要乘虚而入拿下成德,以消自己心头之恨!】
【但两军方一接触,梁军一听说晋军来了,立刻溃不成军,朱温自己也被吓得烧营连夜逃走。因为接连的失败,朱温的脾气越发暴躁,动辄斩杀老将功臣,人心瓦解的更快。】
【退兵回到洛阳后,六十一岁的朱温一病不起,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都是废物,没有一个能挡住李存勖的人,不由得为自己的身后事痛哭流涕。】
第391章 五代十国
【朱温称帝后十分好色,就连他的儿媳都要入宫侍寝。朱温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乱伦行为不但不愤恨,反而不知廉耻地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千方百计地讨好朱温,博取他的欢心,以求将来能继承皇位。】
司马光:“寡廉鲜耻!”
朱熹:“千古丑闻!”
对号入座的李隆基:……
张惠拿起身边的碗碟,狠狠地砸到朱温身上,恨道:“你怎能行此禽兽不如之事!”
朱温只能到处躲避,却不敢还手:“夫人,夫人,我……我没有……”
评论区
“朱温的妻子张惠是个难得的贤惠之人,却不幸死在他登基为帝之前,张惠不仅知书达理,外柔内刚,也能约束朱温,共商大事。”
“她知道朱温贪酒好色,喜欢冤杀部下,在临死前还叮嘱朱温,上台容易下台难,千万要记住‘戒杀远色’,可惜朱温早已将贤妻的叮嘱忘到脑后。”
【朱温将自己的几个儿子一一衡量,最后发现亲生儿子一个都不成器,唯一一个靠谱一点的居然是他的养子朱友文。于是,他命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传召朱友文回京,准备将后梁托付给他。】
评论区
“据说是因为朱友文的妻子王氏长得最美,所以朱温才想将皇位传给养子。”
“朱温还将玉玺提前给了王氏。”
病重的朱温:“朕没有,朕是为了大梁的传承!”
【但朱温是有亲生儿子的,却都不得他的喜欢。三儿媳张氏当时正在朱温寝殿侍奉,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告知了丈夫朱友珪。】
【朱友珪这时是控鹤都指挥使,负责皇宫的守卫。朱温看出朱友珪野心勃勃,为了皇位传承有序,下令将朱友珪调为莱州刺史。】
【朱友珪知道如果自己前去赴命,从此就与皇帝宝座无缘。而且被贬到地方的人,紧接着就会被朱温赐死,朱友珪可不敢赌他们的‘父子之情’。】
【朱友珪惊恐不安之下,顿起杀机,他买通了禁军将校,引兵入宫,杀了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帝!一代枭雄朱温就这样荒唐的死在了自己的亲儿子刀下,终年六十一岁。】
评论区
“朱温临死前还上演了一场梁皇绕柱走的戏码,被朱友珪手下的马夫追着斩杀。朱温毕竟病重,没有力气,倒在床榻上,腹部被刺了一刀,朱温随即毙命。”
“朱温被杀后,朱友珪将寝宫地砖扒开,挖了一个坑,用蚊帐包裹他父亲的尸体,然后埋入寝宫地下。”
朱温气的气都喘不上来了:“混账!乱臣贼子!朕要杀了你,要将你碎尸万段!”
唐朝皇帝:“没错,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下场,太解气了!”
“朱温只能算是一个枭雄,他不仅随意杀俘,还肆意屠城,滥杀部属。”
“朱温打败朱瑄后,将一万多将士都屠杀了,俘虏了三千人,后来因为狂风大作,他故意找借口说这是因为杀的人还不够,将剩下的俘虏全都杀了。”
“朱温定下的规矩,战场上若是将校战死,他们部下的所有战士都要被斩首。因此,一旦战役失利,将士们都不敢归队,纷纷逃亡。”
“朱温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居然给所有从军的将士面上刺字,作为标记。”
“后来宋朝的‘贼配军’就是从这里来的。”
刘恒怒了:“这不就是墨刑吗?”作为以废除肉刑名传青史的皇帝,刘恒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
唐朝之前的将军们也十分愤怒!
每个将士一从军就要背负着这样的刑罚,备受歧视,怎么可能忠君爱国!
……
【朱友珪自立为帝,可是朝中人人都清楚他弑父篡位的事实,即使朱友珪用财宝贿赂群臣,大多数人也不情愿辅佐他,君臣因此离心离德。】
【朱友珪继位后,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在外领兵的藩王与他的兄弟们依旧掌握军权,时刻威胁着他的皇位!】
【公元913年,也就是朱温死后第二年,他的四子朱友贞暗中纠集了其他藩王和旧将帅们,与被他收买的禁军里应外合,发动宫廷政变,杀朱友珪,在开封继位为帝,史称梁末帝。】
朱温毫无父子之情的为四子叫好:“好!杀得好!”
张惠:“他能撑起大梁的江山吗?”
朱温沉默片刻,颓然的说道:“不能!”
【朱友贞继位后改名朱锽,他是靠着禁军将校的拥戴当上皇帝的,所以即位之后,大肆赏赐,花钱如流水。】
【再加上连年征战,军费开支巨大,后梁财政日趋紧张。为了满足当权者的贪欲,朱锽任用贪官污吏搜刮民财,饱经战乱的百姓再次被苛税盘剥,致使社会矛盾骤然激化!】
【在这场宫廷政变中,朱友珪与朱友贞兄弟二人,争相贿赂拉拢大将杨师厚,杨师厚仗着拥立之功,骄矜不法,目无君主。朱友贞畏惧他的权势,事无巨细,都要先问过杨师厚才能实行。】
【杨师厚毕竟年纪大了,不久就病死了。但杨师厚所掌握的魏博镇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隐患。魏博兵多将广,骁勇善战,又靠近汴梁,如此猛虎在侧,梁帝根本不敢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