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李存勖:“藩镇这个……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吗?”
  李克用越发失望:“你的《春秋》,《左传》都读到哪里去了!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乎!”
  【李存勖自恃勇武,经常身先士卒,亲临战阵,冲锋在前,也常常陷入险境。他的部下都劝他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李存勖却不以为意,还将此作为自己的功绩,将战场厮杀当做一件好玩的游戏。】
  评论区
  “因为李存勖贪功冒进,在胡柳陂之战中,他的部下大将周德威死于乱军之中。”
  【因李存勖在灭梁的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因此建国后的他也时常将此事挂在嘴边,他觉得消灭后梁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将其他部将功臣视若无物,也让后唐君臣离心离德。】
  李世民:“朕这么大个凌烟阁就在这矗着呢,他是看不到吗!”
  【李存勖的义兄李嗣源是后唐灭梁第一功臣,他想给自己的义子李从珂讨个优待,让他能够就近照顾家里,李存勖却恼怒异常,认为李嗣源“握兵权,居大镇”,竟然敢插手军政人事,驳回了这个请求,还不许他回朝觐见。】
  评论区
  “李存勖猜忌心重,对功臣宿将常常无罪诛戮。郭崇韬战功显赫,只因为与宦官不和,就死在宦官的谗言之下。”
  “李存勖灭蜀后,因蜀王王衍举城投降,李存勖承诺不会薄待与他,还对着日月星发誓。王衍也就放心的带着家族百官进入洛阳。此时,恰逢河北爆发了战乱,李存勖担心王衍在背后作乱,就命人直接杀了他们。”
  ……
  【李存勖选官用人看中出身,他的四任宰相都没有什么学问,只因为出生高门世族,便得以一步登天!】
  评论区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皇帝的喜好,满朝上下都重视门第出身,郭崇韬为了抬高自己的门楣,冒认郭子仪为祖先。很多功臣因为出身不高,被排挤压抑,以致怨声载道!”
  李克用苦笑:“咱们家往上数三代,那都是中原人提防戒备的蛮夷!”
  李世民:“兴王之君,命相如此,天下事可知矣。”
  (这个人没救了,抬走吧……)
  【李存勖纵容皇后刘氏独揽大权,皇后的诏书与皇帝同等效力。但这个皇后却不是什么好东西,她生性贪婪吝啬,不但和李存勖一起敛财,还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从中获利。】
  【刘皇后将四方钱财都据为己有,却一毛不拔,有功不赏,如同一个守财奴,死也要抱着那些金钱。】
  【同光四年(926年),国内爆发大饥荒,洛阳府库已经空了,禁军军士都发不出军粮。他们的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
  【这时,正逢邺都兵变,军中流言四起,后唐局势陷入混乱。】
  【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答应了,但刘氏却不肯答应,她说:生死自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后来,百官逼急了,刘皇后就将自己的梳妆用具、两个银盆,和三个年幼的皇子,一股脑送到宰相面前,说宫里只有这些,让他们拿去卖了筹备军饷,把宰相吓得不轻,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
  李克用突然想到什么:“不对啊,你的妻子不是韩氏吗!”
  李存勖:“(⊙o⊙)…”
  评论区
  “是谁选的皇后,又是谁给了皇后这么大的权力,有此一遭,李存勖亡的不冤!”
  “李存勖太不讲究,嫡庶倒置,他的正妻本是韩氏女,却宠妾灭妻,越过正妻,立小妾刘氏为皇后。”
  “李存勖不仅将自己的后宫弄得一团糟,对他父亲的姬妾也是如此。因为他是庶出,继位后,就越过嫡母,将自己的生母立为皇太后,嫡母立为皇太妃。”
  “以至于刘太妃前往太后宫中朝拜的时候,曹太后羞愧的不敢见人。”
  “这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吧。”
  ……
  【李存勖将所有权利都给了皇后刘氏,他自己却在后宫沉迷于与伶人演戏作乐,被时人讥讽为“伶官天子”。】
  李克用咬牙切齿:“伶官舞后庄!”原来是这样来的!
  李存勖:“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爱好罢了,朕身为皇帝怎能一点自由都没有?”
  李克用:“你忘了李隆基的故事了吗!”
  一边提防大将,君臣相忌,一边又无所作为,任由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李克用似乎已经能看到后唐灭亡的场景了……
  第394章 五代十国
  【李存勖随心所欲,任用伶人杨婆儿等人为刺史,以至于贻误战机。他因人废事的行为,让那些立下大功却没有得到封赏的将士无不愤慨!】
  评论区
  “伶人们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官吏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求富贵,就连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
  “还有一个伶人叫景进屡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百官对他都忌惮不已。”
  “在爱好这件事上,李存勖比李隆基还要较真,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有一次,李存勖和伶人一同嬉闹,他起身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一个伶人越众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了,围观的伶人们也都惊骇不已。”
  “那个伶人却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伶人们尽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这个伶人。”
  李克用像是不认识自家儿子一样,看他的目光极为奇特:“这就是将来能超越老子的麒麟子!”
  算了吧,老子消受不起!
  “李存勖各种意义上都很像李隆基啊!”
  “莫不是李隆基投胎转世?”
  “若是真有六道轮回,李隆基下辈子也不可能做人。”
  ……
  【李存勖召回宦官,将他们当做心腹,当年被朱温斩杀殆尽的宦官势力再次死灰复燃。这些宦官无不想要恢复在唐朝时期的权力,他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
  评论区
  “唐朝宦官之祸就是起于唐玄宗。”
  【为了充实后宫,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评论区
  “李隆基也有专门的花鸟使,专门给他在全国各地搜罗美女,不论有没有成亲,只要被他们看中的都得被带进皇宫。”
  李隆基:“朕再说一遍,不要拿他跟朕比!”
  天幕下的观众:承认吧,这就是你精神上的好大儿!
  【在李存勖与刘皇后倒行逆施,宦官与伶人火上浇油之下,终于有人忍不下去了!】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李存勖命在外换防的魏州戍卒在贝州驻扎,不得返回魏州。魏州军士人心浮动,在贝州哗变,他们推举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举旗反唐。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一时间,河北大乱!】
  李存勖:“河北!他们怎么敢!”
  将士的妻子都被强行掳走,他们还有什么不敢的!
  李世民:“又是河北,安史之乱就是从河北起来的,割据的三镇之地也在河北。”
  【叛乱的消息打破了李存勖的幻梦,他立刻命令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元行钦却连连失利。李存勖觉得部下都靠不住,他想亲临战场,亲征河北,最终被宰臣劝阻。】
  【万般无奈之下,李存勖只能重新起用备受怀疑的大将李嗣源,让他带着皇帝的侍卫亲军从马直(皇帝亲军番号)北上平叛。】
  【李嗣源刚来到魏州城下,却发现他已经指挥不动自己带的兵了,因为这些人也没有拿到军饷,他们的妻子儿女还在靠着野菜度日,他们不想跟着后唐继续干下去。】
  【从马直将士将李嗣源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兵一处。只要安然进了魏州城,所有人都会怀疑他与叛军早有勾结。李嗣源迫于形势,只能做了这个叛军首领,带着所有人马兵变南下!】
  李存勖暴怒:“李嗣源,果然是他,朕早就看出来他有不臣之心!”
  评论区
  “李嗣源真的是迫于无奈吗?”
  “应该是另类的黄袍加身吧。”
  “我不相信一个屡立功勋的大将,居然连自己的兵都控制不住。”
  “但李嗣源带着的并不是自己的亲兵,而是皇帝的亲军。”
  “或许这只是一场戏,一场安然离开京城的大戏!”
  “毕竟当时李存勖已经杀了许多功臣,李嗣源也在功高震主的名单中,李嗣源入朝觐见的时候,就被皇帝的人严密监视着。”
  “很多人都劝李嗣源早做准备,结果还没有等他有所行动,魏州兵变就爆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