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李世民对此很是赞赏:“虽是异族统治者,却能开放的包容其他民族,确实是个难得的雄主!”
评论区
“原本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制度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后世将辽、金、宋当做并立的三个正统王朝,也不奇怪。”
“相比之下,辽国更像是开放包容的大唐的继承者!”
“直到如今,俄罗斯等国对华夏的称呼依旧是契丹。”
“呃……在一些国家的史书中,宋朝被称为南蛮之国,占据北方中原的契丹才是中华正统!”
赵匡胤彻底破防了!
他虽不敢与汉唐相比,但他从未将契丹放在眼里,他的目标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将契丹赶到草原以北,恢复汉唐时期的疆域,没想到,后人居然将契丹视为正统!
他的大宋难道还不如南朝宋吗!
若是单以武德来论,还真比不上……
【连年的对外征伐,使契丹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契丹人的部落数目陆续增多,部落这种原始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再适应如今的契丹。】
【为了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族,加强皇帝对契丹诸部落的控制,巩固新建的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太祖二十部”。】
【耶律阿保机还效仿唐朝对周边民族上层赐姓加以笼络的方式,将以前曾作过部落联盟首领的家族——大贺氏和遥辇氏,也赐以国姓“耶律”,形成了辽朝契丹人中的所谓“三耶律”!】
【为了限制皇室贵族的权力,他又提高了母族与妻族的地位,将他们从契丹部落中分离出来,组成“二国舅帐”,三方势力互相制衡!】
【可以说,在建立契丹国家的过程中,耶律阿保机不断改革原本的政治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他重用皇族与妻族管理契丹人,又大力提拔汉族士人与将领,负责治理汉人。】
【这些有才能的文武将臣,被后世称为“二十一功臣”。他把这些人比喻为身体的各个部位,譬如:耶律曷鲁被比为心,萧敌鲁被比为手,萧阿古只被比为耳。耶律苏、耶律斜涅赤、萧老古、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人也被列为佐命功臣之一。】
评论区
“韩延徽,辽朝开国功臣,他是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
“他曾经接受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征召,在幽州出任官职,后来刘守光囚禁父亲,自立为卢龙节度使后,连年征战,实力日渐衰弱,想要与契丹结为同盟,便派遣韩延徽出使契丹。”
“因为韩延徽坚持不对耶律阿保机行跪拜之礼,惹得阿保机大怒,将他扣留下来,让他到野外去放马。”
“还是皇后述律平劝谏皇帝,说这个人不屈不挠是个贤士,应该礼遇他。耶律阿保机才召见韩延徽,一番交谈后,阿保机被韩延徽的才学所折服,将他留下来,当做心腹谋士。”
“此后,在征讨党项、室韦等部落的战争中,韩延徽出力最大,深得阿保机的信任,契丹内外之事,都可以参与决断。”
“是他提出建设城郭,安置汉人,教他们养活自己,开垦荒地,很多汉人在此地安居乐业。”
“他还参与了契丹礼制的制定,为契丹人汉化、封建化打下了基础。”
“韩知古,辽朝开国元勋,他早年的时候是被俘虏到契丹的,后来作为述律平的陪嫁来到耶律阿保机的身边,得到他的赏识,官至中书令,为契丹的各项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死后,他的家族成为契丹的世袭贵族!”
“他还是韩德让的祖父!”
“原来是这个韩家啊……”
韩知古:“我的孙儿很有名吗?”
能被天幕提及的,都是青史留名之人,他居然要靠着孙子为人所知,看来是后继有人啊!
韩知古很快就会知道,有时候名气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
“康默记,原为蓟州的低级军官,后来归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任职期间,致力于沟通番汉文化,推行契丹法制。”
……
五代十国时期很多中原君臣都在暗中咒骂这几个“汉奸”。
他们却不想想,为何有如此才能的人在中原没有出头之路,却能在契丹成为佐命之臣!
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识人之明!
韩师古更是直言不讳:“有天幕的介绍,定会有更多没有门路的汉族士人投奔陛下!”
【耶律阿保机与契丹贵族都精通汉语,学习汉文化,对中原的政治经济很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他虽通晓汉语,却担心族人因效仿他变得怯懦而“历口不敢言”。他以李存勖的失败为戒,激励自己,一度“举家断酒,解放鹰犬,休罢乐官”。】
新的错题集“李存勖”:礼貌吗你?
【他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等,参照汉字字形(隶书)制定了契丹大字,又令皇弟迭刺参照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这三种文字在契丹都是官私通用的。】
【契丹大小字的创制,结束了契丹族“刻木为契”的历史,加速了其走向文明社会的步伐,对契丹和辽朝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有眼光,统一文字才能统一思想!”
汉武帝:“哼!汉字有什么不好,何必多此一举!”
【契丹人原本信奉萨满教,10世纪初,佛教才传入契丹。阿保机南侵河朔的时候,掳掠了大批僧侣,在契丹腹地为其兴修寺院。耶律阿保机对佛教与儒学的推崇,加快了其番汉同化的步伐,弥合了分裂的民心。】
评论区
“阿保机曾就契丹国应该推崇哪种思想与群臣进行了讨论,他问大臣:受命之君,应该侍奉上天,敬仰神灵。朕想祭祀立了大功、拥有崇高道德的人,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大家都说应该让佛排在最前面,耶律阿保机却认为:佛不是中国之教。”
“太子耶律倍说:孔子是万世所尊崇的大圣人,应该排在最先。阿保机闻言大喜,立即下诏建孔庙,还让耶律倍在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
韩愈:“看看人家,一个异族皇帝都知道佛教不是中国之教!”
唐宪宗:……
赵匡胤继续狂怒:“他居然敢自称中国!还敢祭祀孔庙!!!”
【从此,辽朝(契丹)作为契丹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雄踞北方!】
耶律阿保机:“后人的评价还算公允。”
述律平:“没想到汉人的后代也会向着我契丹。”
韩延徽:“说不定后世的汉人也有契丹血脉呢,就像曾经的匈奴与鲜卑人一样!”
韩延徽一语成谶,后来的历史中,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逐渐与汉人融合,他们的名号虽然消失在历史中,但他们的文化与血脉却被汉文化所包容,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第401章 辽金夏元
【契丹崛起的时候,恰逢中原大地朱温与李存勖父子打得如火如荼,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国家分布在契丹周围。耶律阿保机抓住时机向周围用兵,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一路推进到黄河以北!】
【公元917年,后唐将领卢文进因为不满李存勖用他的部下南征后梁,举兵投降契丹,耶律阿保机借此良机发动了第一次南征!】
【卢文进带着契丹兵进攻新州,击败晋国将领周德威,并乘胜围攻幽州城将近二百天。直到李嗣源的援兵到达,经过一番激战,才将契丹人赶出长城!】
【阿保机虽然失败了,但他将卢文进留在了幽州,算是为自己南下中原钉下了一颗钉子!】
【公元922年,后唐镇州防御使张文礼杀死节度使王镕,向契丹求救。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求契丹出兵解镇州之围,给契丹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
【耶律阿保机立刻带兵南下,经古北口,攻陷涿州,兵围定州,在沙河与李存勖展开一场大战。】
【辽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围攻李存勖的千骑亲军,却被骁勇善战的李存勖带队突围而出,与大军会合奋勇反击,将契丹人驱赶到百余里之外!】
【当时恰逢连日大雪,契丹人马缺乏食粮,死伤惨重,阿保机被迫撤退。】
李嗣源:“耶律阿保机的军队便是败退依旧法度井然,深的庄宗的称赞啊!”
是的,那时候还是晋国与后梁对峙时期,李存勖还是那个在战场上来往如风的猛将!
【连续两次南征,都被晋国军队拍了回去,耶律阿保机明白了,中原虽然陷入战乱,但虎死威犹在,现在还不是南下最好的时机。】
【他改变策略,将进攻方向放在了西北和东北,先征服草原部落,和素有“海东盛国”之称的强敌渤海国,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与割据势力争夺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