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赵匡胤:“又是这个金国!”
  耶律阿保机:“金国到底是哪个部落?”
  耶律德光:“后世子孙丢了草原男儿的血气,照搬宋朝那一套,怪不得会被人推翻!”
  评论区
  “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
  “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将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最终导致了庆历增币。”
  赵匡胤:“朕的封装库还空着一大半呢,你们哪来那么多钱挥霍!”
  “如果说宋辽两国实力相当,宋真宗和辽国签订合约还算平等,那么宋仁宗和国力比自己弱小的多的西夏签订《庆历和议》就有些耻辱了。”
  赵光义:“西夏又是哪个国家?”
  宋仁宗赵祯:“祖宗明鉴!这……这都是父皇丢下的烂摊子……”
  “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被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赵匡胤一口血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称臣!”
  果然没有最屈辱,只有更屈辱!
  【签订盟约后,赵恒自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是得意,并对促成盟约的寇準十分敬佩。】
  【不料有一天,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还污蔑寇準力请赵恒亲征是“孤注一掷”,将皇帝陛下的身家性命当作赌注,赌自己的万世流芳,赵恒顿时就不高兴了。】
  【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寇準以“无大臣体”被罢相。】
  【王钦若提出了问题,也得拿出解决办法,虽说城下之盟是耻辱,但只要老天承认了,那就不是耻辱了,于是他提议,陛下不如去泰山封禅吧!】
  “什么!”
  “泰山封禅!”
  ……
  天幕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在大惊失色!
  【这时候的赵恒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想想曾经在泰山封禅的皇帝都是什么样的人——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暴打匈奴的汉武帝,再造大汉的光武帝,打下大唐最大疆域的唐高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若是达不到他们的功绩,如何能去泰山封禅?就连宋太·祖、太宗都没有封禅,赵恒又有何德何能,与古代明君比肩。】
  始皇、武帝等已经封禅泰山的帝王无不掩面,怪不得天幕说后世没有人再去泰山封禅,若是赵恒将《澶渊之盟》当作自己的功绩,昭告天地,那与他并列的自己确实很跌份。
  只有唐太宗很是庆幸,他感激的看着魏征,多谢玄成的直谏,不然他也变成笑话中的一员了……
  【这时,王钦若就说了,没有功绩可以用祥瑞代替啊,一个人尽皆知的小秘密,所谓祥瑞都是人造的!】
  赵匡胤:“他不会真这样做吧!”
  赵光义:“丢人现眼!”
  刘邦:“好家伙!先造假祥瑞,蒙混泰山神,再用封禅泰山当做功绩,这倒因为果的逻辑闭环谁见了不说绝妙!”
  吕雉:“跟你的白帝子比起来如何?”
  刘邦嗤笑一声:“若没有后面这些皇帝随意效仿,朕的造势也不会烂大街。”
  【不得不说王钦若很有做奸臣的天分,能够体察上意为上司分忧解难,他出的主意正抓准了赵恒的心思。】
  【赵恒很想去泰山封禅,却又担心宰相王旦反对。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赐给了王旦一樽酒,等王旦回到家,打开酒樽,才发现酒樽里面装着的哪里是什么酒水,分明是昂贵的珍珠啊!】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对皇帝陛下接下来的荒唐行为,王旦只能闭口不言!】
  评论区
  “这是第一个贿赂大臣的皇帝吧。”
  赵光义:“丢人现眼!”
  除了宋朝的皇帝接受不了,还有一个人心下一颤,那就是正准备贿赂大臣改立太子的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
  虽然朕不敢自称是明君,但也不想跟赵恒放到一起对比……
  【于是,一场造神运动开始了——】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赵恒向王旦、王钦若说,他梦中见到神人降临,神人送给他一本天书,立刻就有臣子称在左承天门屋顶上有一个黄帛,赵恒自导自演的这出戏顺利唱了下去,他大张旗鼓的将天书供奉了起来,改元大中祥符。】
  【当年十月,赵恒东封泰山,他带着天书封祀天帝于泰山,禅祭地神于社首山,又去曲阜祭祀孔子。】
  赵恒:“朕是有原因的,唐末五代十三君,有八个皇帝都是被人弑杀的,占据一隅之地的割据政权都敢自称天命,朕必须要拨乱反正,证明赵宋承天应命,是上天承认的皇帝!”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赵恒再次带着“天书”西祀汾阴后土。】
  【次年,赵恒又给自家编造了一个祖宗: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还将孔子的谥号改为“至圣文宣王”,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
  赵匡胤:“朕都不知道朕还有个这么有名的祖先。”
  李渊:“真是够了,老子是李唐皇室的祖先!”
  【为了追求封建迷信,赵恒特意设置了一个官职——宫观官,他们不必走马上任,只是一个荣誉性的官职,但却能多领一份俸禄,真是不遗余力的为冗官冗费添砖加瓦……】
  王安石吐血:噗……
  第423章 辽金夏元
  【天书运动给宋朝国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再加二十万贯。建造玉清昭应宫的过程中,仅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若是加上京城的景灵宫、太极观和各地宫观,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匡胤抓住小赵恒使劲抖了抖,恨不得从他的身上抖下来一堆金币。
  “你到底哪来的那么多钱!”
  赵恒的小脸憋得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赵光美幽幽道:“寅吃卯粮呗……”
  【赵恒在位前期,经过近四十年的和平发展,天下富庶、财政良好。但他晚年装神弄鬼的瞎折腾,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这种以迷信活动作为国家朝政的荒唐举动,直至赵恒去世后才宣告结束。】
  【《宋史·真宗纪》中称此事为“一国君臣如病狂”。明朝人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赵恒如此大规模的频繁的举行封建迷信祭祀活动,除了掩盖自身《澶渊之盟》的失败,也是为了证明赵宋皇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烛影斧声”的赵光义:……
  混账小子,如此大张旗鼓的造假,不是更说明了自己的心虚吗!
  赵匡胤:“朕所作所为虽然对不起先主郭荣,但对得起天下和百姓!”
  赵光义:“朕的皇位是按照《金匮之盟》顺位继承的,没有任何问题!”
  ……
  【就当是的天下局势而言,宋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更没有做到四夷宾服的局面。】
  【西夏、吐蕃时叛时服乃是宋朝的心腹之患,北边的辽朝,不仅与宋朝分庭抗礼,而且亡宋之心不死……】
  【据史书记载,西夏、辽国都自称自己才是“中国正统”!“契丹”两个字的原意就是中央,宋朝称辽国为北朝,辽国就称宋朝为南朝,这对于以儒家为治国思想的正统观念十分不利。】
  评论区
  “辽太祖自称天皇帝,世宗自称天授皇帝,景宗是天赞皇帝,述律平是地皇后,萧绰是承天皇太后,圣宗皇后是齐天皇后……这几乎是在和大宋天子争夺天命,争夺中国的正统统治地位!”
  “而且,辽国还成功了一部分——”
  “直到今天西方一些国家依旧将中国称为契丹,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都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穆斯林文献中把北中国称为契丹,哥伦布大航海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寻传说中的契丹。”
  ……
  此言一出,两宋的君臣彻底破防了!
  他们虽然打不过北方的政权,但他们自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北方不过是蛮夷罢了,在心理上是鄙视对方的。
  他们可以道德制高点,写文章骂秦皇汉武穷兵黩武,骂唐太宗对外扩张,自认为自己才是以德服人文治昌盛!
  然而,后世的评价打破了他们一惯的优越感。
  原来他们在后人和西方国家的眼里只是一个南蛮之国,甚至很多外国人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大宋……
  赵匡胤梗着的那口血终于喷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