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赵祯若有所思:……
  “对于小皇子的生母李氏,刘娥也没有亏待,还专门为李家人封官。后来李氏还曾诞下一女,可惜早早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也没有与儿子相认。李氏死后被追封为李宸妃,这可是武则天当年都没有得到的封号。”
  李妃有自知之明,她知道皇帝的一颗心都在皇后身上,即便赵祯是她的儿子,她也不可能因此封后,反倒会引发后宫争斗,最后受到伤害的一定是自己的儿子。
  现在这样就很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她的儿子将成为大宋的官家,而她也不曾被薄待。
  “历史上,刘娥一死,就有人叫破赵祯的身世,想要反攻倒算,可见这件事是满朝皆知的秘密。”
  “赵祯的八叔赵元俨言之凿凿说他的亲生母亲是被刘太后毒死的,于是赵祯先派兵围了刘娥的娘家,又开棺验尸,却发现李宸妃面目如生,还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他顿时觉得自己对不住生母和养母。”
  刘娥好笑:“一个死人罢了,朕还要与她计较吗!”
  赵祯愧疚又不甘道:“大娘娘真是好人,但朕还是想见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李妃很想说:“有时候不见比见面好……”
  “赵祯给生母的补偿就是,将生母的兄弟娘家人提拔到了他们不该在的位置,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表弟,造成了她一辈子的悲剧!”
  尚未成为驸马的李玮“……”赵祯大惊失色:“朕的徽柔怎么了?”
  他本想着亲上加亲,用公主的尊贵身份为母家提升地位,却也没有想要害自己的孩子,毕竟这是他目前唯一存活下来的子嗣啊!
  可惜评论区已经转到了下一个话题,没有人能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在赵恒看来,刘娥已经有了孩子,再册封为皇后,群臣的反对应该没那么强烈了吧。但纸里包不住火,很多朝廷大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所以,赵恒几次欲立刘娥为后,都没有成功。】
  【直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赵恒终于冲破大臣们的层层阻挠,册立刘娥为皇后。】
  吕雉:“他可真是有心……”
  【但刘娥这个皇后依旧是不受朝臣欢迎的,赵恒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册后礼仪一应从简,不搞封后仪式,也不让百官进贺,封后诏书也只下令传至中书省,自己宣布一下就完事了。】
  【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了大宋的皇后,不得不说赵恒在这件事上堪称费尽心思啊!】
  【刘娥成为皇后后,将宫闱之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但她并没有陷入后宫争宠的漩涡,而是凭借自身的学识随侍在皇帝身边,陪他批阅奏章,因其处事“周谨恭密”,很快就得到宋真宗的倚重信任。】
  【赵恒在位末年,身体每况愈下,他将不少朝政都交给皇后刘娥代为处理。】
  【曾经收到皇帝贿赂的王旦已经因病辞去了相位,迎合宋真宗天书运动的“五鬼”之一王钦若成为了新的宰相。】
  【不过王钦若因为与另一个宰相丁谓不和,很快就辞去了相位,曾“逼迫”皇帝御驾亲征的寇準再次入朝拜相!】
  评论区
  “寇準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他为人刚直,因早年多次直谏,得到赵光义的重用。”
  “宋真宗时期,寇準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宋朝的宰相。”
  “可惜,澶渊之战后,寇準就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去陕州做了个知州。”
  “在地方蹉跎多年,寇準冷眼旁观朝堂的变化,见到皇帝病重,皇后独揽大权,他再也忍不住了。放弃自己坚持一生的操守,献上祥瑞迎合皇帝,重回朝堂,升任宰相!”
  赵恒:“哈哈哈,他不是不相信天书祥瑞吗,怎么也认输了!”
  寇準:“朝政混乱,群臣幸进,这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
  【后宫参政狠狠戳中了前朝文官的肺管子,以寇準为首的朝臣激烈的反对。刘娥也不是吃素的,她开始培植自己的拥趸。】
  【因为刘娥孤女出身,便将她的前夫龚美认为哥哥,改名刘美。龚美早已成为赵恒的心腹,又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被顺利任命为侍卫马军都虞候,执掌军权,其他几位禁军首领也同皇后关系密切。】
  【于是,在赵恒晚年,朝中形成了激烈斗争的两派:一派以寇準为首,另一派以刘皇后、丁谓为首。】
  评论区
  “刘美的妻子是钱惟演的妹妹,而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刘娥培植的势力就是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的。”
  “这个丁谓也是积极响天书祥瑞的五鬼之一。”
  “钱惟演则是当年吴越国主钱俶的儿子,依附奸相丁谓,参与排挤寇准,还将妹妹嫁给了国舅刘美。但他生于富贵,却讲求俭朴治家,对家人儿女十分严谨。”
  “他也是后来的文学大家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伯乐。”
  钱俶:“这个儿子的人生可真是复杂呢……”
  【天禧四年(1020年),赵恒病情愈发严重,依附于寇準一派的宦官周怀政见状,与杨崇勋、杨怀吉等人,密谋策划暗杀首相丁谓,拥立太子赵祯即位,奉赵恒为太上皇。】
  【但却被二杨告发,周怀政事败被杀,政变失败,寇準、曹玮、盛度等一批文臣、武官与宦官遭到清算。随后,李迪在与丁谓的斗争中失败,被贬外地。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与刘皇后、丁谓争锋!】
  寇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公元1022年,赵恒于东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刘娥垂帘听政,辅佐年仅12岁的仁宗赵祯,成为大宋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
  武则天:“刘娥能够参政,一方面是她的能力确实很强,另一方面是赵恒死的早,当然,赵恒的信任也必不可少。”
  【女子临朝称制必将会面对来自朝臣的抵制,走了一个寇准,还有一个丁谓。是的,身为同盟的丁谓也看不上刘娥这个女子,企图架空刘娥,独揽朝政,做大宋的权臣!】
  赵恒冷哼:“这个丁谓!”
  他的权势能交给皇后,因为皇后依附于皇帝,将来也只能还政赵祯,但丁谓这个权臣可不同!
  【但丁谓终究小看了刘娥,刘娥很快就察觉了他的目的,当即雷霆出击,丁谓被贬谪,与他同谋的宦官雷允恭被杀。】
  【当时还有一个曹利用以勋旧功臣自居,权倾内外,刘娥也对其多有忌惮。七年后,有人状告曹利用侄儿曹汭酒醉后穿黄衣,让人呼其万岁。】
  【刘娥借机治曹利用谋反之罪,将曹利用贬谪,将宋朝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427章 守内虚外
  【在临朝听政期间,刘娥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她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废除“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杨太妃:“皇帝将来能得到仁宗的评价,可见你做得很好,先帝知道了,也会为你骄傲的。”
  赵祯:“都是两位娘娘教的好。”
  听了天幕的讲述,赵祯才知道原来那些朝臣也并不可信,他们诱导自己站在大娘娘的对立面,只是为了他们自身的权势罢了。
  评论区
  “刘娥掌握大权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天书运动”,这场劳民伤财的迷信运动,终于随着真宗赵恒埋葬在了永定陵中!”
  赵恒震惊:“原来皇后也不相信朕是上天选中的天子吗?”
  刘娥槽多无口,你不是用来骗人的么,怎么把自己也给骗了。
  “为了避免党争,刘娥巧施妙计,她命群臣提供自家的子侄亲朋名单,以供朝廷择优选取,朝臣自然欣喜若狂。”
  “待到刘娥将这些名单收集了上来,绘成屏风放在自己的殿中,每有官吏升迁封赏,她必看此图,以防个别朋党权势过重。”
  邓绥:“妙啊!”可惜被天幕叫破,她用不了了。
  “她还恢复了赵光义时期设立的理检院,创立了立谏院,先后六次下令严惩贪官污吏!”
  “她热衷于办学,在她的倡导下,创办了一批府州学,成为‘庆历兴学’的先声。”
  仁宗朝的文臣们:原来他们能有如今的成就,还有太后一份功劳!
  “在刘娥的主持下,北宋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西方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六百年。”
  天幕下的君臣终于来了兴趣:“纸币!”
  秦始皇:“朕承认纸张的工艺很是精妙,但这也能作为货币?”
  汉武帝:“宋朝应该不缺纸吧,纸做钱币岂不是极容易伪造?”
  桑弘羊:“陛下,纸币必然有其防伪手段,想来宋朝的印刷工艺也提升了一大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