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李世民只有一个问题:“宋朝到底多富有,才能催生纸币?”
  “交子最早是在四川地区自行发展起来的。”
  “北宋时期,经济持续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铸造量极大。然而,由于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铁钱,铁钱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给大宗交易和长途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蜀中一带贸易更加兴盛,为了解决铁钱流通不便的问题,纸币应运而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的凭据,并不是货币。商人将现金交付给交子铺户,铺户将存款金额临时填写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需支付一定的利息或保管费。”
  刘彻眼前一亮:“若是以朝廷的名义,将民间的闲钱都整合起来,在各地设置银库,岂不是……”朝廷就能够获得数不清的流动资金!
  该说,不愧是盐铁官营和五铢钱的决策者,汉武帝很有经济眼光!
  桑弘羊:“民间商人也不是傻子,若是朝廷不作出足够的保证,他们是不会相信的。”
  “我们都知道,货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信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商人们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宪宗李纯:“这不是本朝的飞钱吗。”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由于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因此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即“飞钱”,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类似于今天的汇票。
  “公历1024年,北宋天圣元年,刘娥下令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在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设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的过程。这便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为了保证交子的正常流通,朝廷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加盖官印,规定流通范围和面额,这些金融监管体系和措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了交子的顺利流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推动,交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当时重要的流通货币。”
  “但由于后来的当权者不懂财政,为了筹措粮草,朝廷减少准备金超值超额发行交子,导致交子严重贬值。”
  “到了宋哲宗年间,由于发行量过大且缺乏有效监管,交子急速贬值,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丧失了信用,变成了一张废纸。”
  刘娥:“……”
  宋神宗、宋哲宗:(*/w\*)
  “没有严格的监管,没有准备金,任何纸币都免不了贬值的下场,就像明朝的大明宝钞,到了明朝中后期,宝钞还不如一张废纸……”
  朱元璋看着自己发行不久的大明宝钞,不用等到明朝中后期,这才发行几年时间,就迅速贬值……
  朱标:“父皇,术业有专攻,大明也要有自己的桑弘羊、刘晏!”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事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力降十会就能解决的。
  “朕不是下令征辟擅长经济的人才吗?”
  朱标沉默片刻,还是直言道:“读圣贤书的文人很少懂这些,父皇不如放开限制,允许商人应征。”
  朱元璋:“哼!那些迂腐的儒生……朕同意了,只要能够为大明开源节流,朕可以给他们单开一个衙门!”
  朱标明白父皇的未尽之言,若是他们没有能力,还敢尸位素餐,就不要怪朕抄家灭门,剥皮萱草了!
  【刘娥不仅精通政事,还善于用人,能够听取并采纳臣子的建议。她虽眷恋权位,却也并未滥用权力,而是将权力用于推动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要说刘娥完全没有当女皇的心思,也不尽然。刘娥曾问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点就断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太平公主愤怒:“宋朝的文官是不是有毛病,怎么就抓着母亲不放!”
  上官婉儿:“若是刘娥能够冲破阻碍,登上帝位,对宋朝人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武则天一针见血:“重点不是群臣的评价,而是从他们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宋朝朝野上下是不会允许出现第二个女皇的!”
  太平公主愤愤道:“还是那刘娥没有母亲的能力!”
  上官婉儿:或许是少一个劝进的傅游艺……
  【刘娥也有属于自己的“傅游艺”——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时任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登基称帝!】
  【刘娥再次试探朝臣的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只有刚直的鲁宗道说:这样做,又将当今皇帝置于何处?】
  【最终,刘娥还是没有跨过那道坎,将《武后临朝图》狠狠地扔到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赵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大娘娘o(╥﹏╥)o”
  评论区
  “好可惜啊……”
  “也因为这件事,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还是武皇更加豁达,生前过得足够洒脱,何必在意身后评价!”
  “历史终会证明,奉献自己为国为民的人,人民将他举得很高!”
  刘娥眼前一亮:原来这才是后人的态度!
  宋朝君臣:“天幕在说什么可怕的话!”
  太宗朝,刘娥入宫,觐见太宗皇帝。
  赵光义认真打量着这个素未谋面的未来儿媳,不知该作何态度。
  两人僵持半晌,还是赵恒打破了平静。
  罢了,看在她没有称帝,一心维护大宋天下的份上,先放她一马……
  【明道二年(1033年),已经64岁的刘娥,自觉命不久矣,她身着帝王衮服,在宋朝太庙祭祀宋朝历代帝王。】
  【1044年,刘娥还政赵祯,同年病逝,享年65岁。】
  赵匡胤:“行吧……”
  赵光义:“守住了底线。”
  赵恒:“不过一件衣服罢了,以后朕的衣服都可以给你穿。”
  【一般皇后的谥号只有两个字,仁宗赵祯却为太后上了四个字的谥号,即庄献明肃皇后。也是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才能拥有四个字的谥号。刘娥死后,刘氏家族也没有落得汉朝外戚的下场,依旧鲜花着锦,高官厚禄,赵祯无愧“仁”这个谥号!】
  【《宋史》对刘娥是这样记载的:“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刘娥都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宋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的政治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为当时的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所传颂和敬仰!】
  评论区
  “这才是大女主啊!”
  “孤女一路打怪升级,晋升大宋太后!”
  “打工人之光,终成大宋合伙人!”
  “刘娥,当代女性典范!”
  第428章 守内虚外
  【历史上谥号为仁宗的皇帝不多,最有名的要数宋仁宗赵祯与明仁宗朱高炽。“仁”代表着仁政和仁爱,是儒家最推崇的治世之道。即便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宋仁宗都是公认的最仁慈的皇帝之一!】
  赵匡胤:“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
  赵匡胤刚松了一口气,赵光义与赵恒正准备高兴,就看到评论区的文字——
  评论区
  “那可不,在赵祯之前,那个皇帝会用仁宗这个谥号啊!”
  “人家都是文帝、武帝、宣帝、太宗、世宗、高宗……”
  “赵祯的文治武功都平平无奇,可不就剩下仁了……”
  “说平平无奇就有点过了,毕竟仁宗朝的经济文化是真的很发达!”
  “但在政治、军事方面就很拉胯了!”
  “……”赵匡胤:“所以这还是嘲讽!”
  赵光义:“他到底做了什么?”
  一起破防的还有朱棣,他看着自家的大胖儿子,想着史书上记录的宋仁宗赵祯,神情变幻莫名。
  朱棣:“赵祯的谥号都是那些文臣抬举的,在朕看来,他就是懦弱、无能的典范!所以,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朱高炽胖胖的身体跪倒在地上,不敢发出声音,将来的事,现在的他怎么会知道?
  朱高煦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就差大笑出声了:果然,老子才是最像父皇的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