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不负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
苏轼:“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黄庭坚:“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朱熹:“宋朝忠义之风自范文正起。”
第437章 内忧外患
【从仁宗朝的对外战争和对内改革,就能看清楚宋仁宗这个皇帝的成色,他是一个好人,一个没有主见的滥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就是这个公认的老好人,对自己的妻女却是铁石心肠,狠心绝情,似乎并没有将后宫女子当做是人。】
赵祯:“皇后本就不是朕喜欢的,但天幕怎能说朕对儿女不好!”
【赵祯的第一任皇后郭氏是太后刘娥选择的,当时赵祯情窦初开,看上了一个商家女王氏,但商女的身份无法为赵祯提供助力,刘太后断然拒绝,为了斩断赵祯的情思,她做主将王氏许配给了义兄刘美的儿子。】
【这让赵祯对刘娥选择的郭皇后厌屋及乌,十分不喜,他更喜欢与郭皇后同时入宫的张美人。】
评论区
“还以为他有多么深情呢,没想到这么快就移情别恋了。”
赵光义:“评价皇帝如何能盯着他的后宫?”
赵匡胤:“就赵祯这小子,文治武功有什么值得说的!”
刘娥:“王氏只是商家女,无法为你提供助力,郭氏却是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朝中故旧颇多。”
赵祯:“张氏也是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为何她不可以!”大娘娘就是想要反对我的意见。
刘娥:“大宋以文治国,士大夫势力强大,他们不会乐见一个将门女子成为皇后的。”
赵祯破罐破摔:“反正大娘娘总有理由,儿说什么都没用!”
【这位张美人美人薄命,很快就去世了,赵祯不顾郭皇后依旧正位中宫,追封张美人为皇后,这是仁宗朝第一次出现生死两皇后!】
【帝后感情淡漠,郭皇后也不甘示弱,仗着有太后撑腰,从一个文静娴雅的闺秀变得骄横自恣。刘娥去世后,她依旧不肯低头,最终被赵祯废弃。】
评论区
“当时后宫最受宠的妃子已经变成了尚美人和杨美人,这引起了郭皇后的嫉妒,尚美人仗着皇帝的宠爱,当面讥讽皇后,郭皇后想要抽她耳光,却被赵祯挡住,一巴掌拍在了赵祯的身上。”
“这就是吕夷简和范仲淹矛盾的起点,赵祯想要废了郭皇后,吕夷简与郭后有间隙,支持皇帝废后,台谏官员在范仲淹的带领下跪在皇帝寝宫门前集体进谏。”
“也算是破天荒头一次了。”
刘娥嘲讽道:“你只有在这种事情上,才会固执己见。”
【郭皇后被废,赵祯下诏在民间选择有德行的女子立为皇后,这时他又看上了一个茶商的女儿陈氏。虽然此时刘娥已经去世,但赵祯依旧无法顺心如意,百官纷纷上谏,不同意商女为后。】
【最后选来选去,勉强将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选为皇后。虽然这个皇后是他自己选的,但赵祯对皇后依旧十分冷淡。】
评论区
“郭废后去世后,赵祯下诏追复她为皇后,此时曹皇后已经在位,这是赵祯第二次生死两皇后。”
……
【数年后,赵祯最宠爱的后妃变成了张美人,还将她封为贵妃,距离皇后仅一步之遥,张贵妃在后宫的威势丝毫不弱于曹皇后。】
评论区
“不愧是史书盖章的喜爱美色,移情别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张美人出身也不高,父亲早逝,母亲在大长公主府做舞女。”
“看得出来,赵祯喜欢的都是这种小家碧玉型的。”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因外戚的身份,仕途一路顺遂,早年也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官员。”
“然而,张贵妃得宠后,他本性暴露,贪恋权力,恃宠妄为,仗着侄女宠妃的身份,多次向皇帝索要高官厚禄,赵祯也从不拒绝。还是包拯多次据理力争,才削减了他的一些权利。”
包拯:“哼!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
官家的名声都被他们玷污了!
【张贵妃三十一岁暴病身亡,赵祯以皇后之礼为她发丧,追封为温成皇后,第三次出现生死两皇后的现象。如此逾礼之事,旷古未闻,台谏连续上奏反对,赵祯都置之不理。】
评论区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赵祯还下令为其辍朝七日,京师禁乐一月,惟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真为曹皇后感到心寒。”
……
曹皇后:都习惯了。
她从来没有将皇帝当做丈夫,也就不会在意这些了。
【曹皇后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在北宋算是顶级世家出身,在皇帝的冷暴力和张贵妃的挑衅中,她凭借自己的贤德和谨慎保住了皇后之位。】
评论区
“坤宁宫事变的时候,是曹皇后沉着应对,指挥若定,成功平定叛乱。”
“赵祯死后,也是曹皇后扶持英宗即位,还在他生病时垂帘听政,稳定朝政。”
……
【曹皇后以贤达、谨慎和宽容著称,虽然不受仁宗宠爱,但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稳坐后位长达三十年。历史上对她评价甚高,被誉为“史上最坚韧的皇后”之一。】
赵祯也不得不承认,皇后很是贤惠。
罢了,即便不受宠,也多给她一些尊重吧。
【赵祯没有见过生母,为弥补自己未尽的孝道,给舅家李氏各种荣宠,并与其结为亲家,将自己的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了他的表弟李玮。】
刘娥:“这……辈分都乱了!”
赵祯:“朕想亲上加亲,李家适龄的男子只有表弟。”
刘娥气道:“那些文官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你做的这些事,哪一件符合礼法!”
【赵祯子女稀少且大多夭折,最终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女儿,福康公主是他的长女,自幼机敏聪慧,极尽孝道,深得仁宗宠爱。她也是北宋时期第一位行册封礼的公主,礼仪规格与皇太子相同。但身为大宋最尊贵的公主,她却活成了最悲惨的模样……】
赵祯:!!!
一时间,不知该震惊自己命中无子,还是要为长女的遭遇心惊……
【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为二十岁的福康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将其下嫁给驸马都尉李玮。驸马李玮是李宸妃之弟李用和第六子,辈分上是仁宗表弟,福康公主的表叔。按照宋朝的户婚律,表叔和表侄女并不能结为婚姻。但皇家最是不讲礼数,赵祯为了抬举母族的地位,不顾礼法,一意孤行!】
【然而,这桩婚姻带给公主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因为驸马长相丑陋,公主十分厌恶他。再加上李玮的母亲杨氏暗中监视公主被人发现,公主大怒,殴伤杨氏,连夜跑回皇宫叫开禁门向仁宗控诉,引发了朝野震动!】
赵祯:“男子重才不重貌,怎能看脸。”
刘娥:“你还不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妃子。”
赵恒:“朕记得朕下过命令,公主出嫁后,驸马要“升行”,公主也随之成为公婆的同辈人,更不必行舅姑之礼侍奉公婆。”
赵祯:“不论从哪方面算,李家都是徽柔的长辈,他们怎么会伤害徽柔呢。”
【朝臣纷纷弹劾公主夜扣宫门,不合礼法,要求皇帝责罚公主,赵祯对此大事化小,仅仅罚了李玮三十斤铜了事,没有责罚公主,却也没有为她做主。】
【嘉祐七年,公主再也忍不下去了,她请求与驸马分居,赵祯不仅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还将她身边亲近的内侍、乳母都赶了出去。公主大受刺激,多次自杀未遂,赵祯才召回了内侍梁怀吉。】
【赵家人可能有遗传性精神疾病,公主的精神濒临崩溃,还要面对朝中言官的弹劾,多重压力之下,福康公主彻底疯了!】
赵匡胤:“又是遗传病!”
赵光义想起自己疯疯癫癫的长子,对此心有戚戚。
评论区
“在这件事中,最有存在感的不是驸马李玮,而是言官司马光!”
“他抓住公主的私事不放,要以此教育其他公主,也不看看赵祯还活着几个女儿。”
“公主和离后,司马光还要求皇帝惩罚公主,赏赐李家。”
“让人很难不怀疑,他跟李家有什么关系(狗头)。”
同僚看司马光的眼神都不对了……
司马光气急:“一派胡言!臣一片公心,与李家绝无半点私交!”
王安石:“你若是觉得礼法不和,为何不在福康公主出嫁前上奏反对,他们的结合本就于礼不合,更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