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评论区也有人在激烈的讨论“海上之盟”的优劣,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太宰郑居中:“自澶渊之盟到现在,一百多年间,宋辽之间都没有发生战争,如今却要突然撕毁合约。一旦出兵,定是胜负难料,还要耗费无数钱粮人口。就连当年太宗皇帝收复燕云都失败了,更何况现在的形势。”
赵光义恶狠狠的盯着郑居中的名字:朕不想被人一次次揭伤疤,谢谢!
邓洵武:“如今应该做的是扶弱抑强,协助辽国抵抗金国,难道与与强金为邻,好于与弱辽为邻?”
赵煦:此言有理!
安尧臣:“前朝的秦皇汉武唐宗妄启边衅,都是在劳民伤财,更何况以本朝之弱。我看所谓的伐辽都是童贯这个阉竖撺掇的,他勾结党羽,妄图军功,陛下千万不要被奸臣小人蒙蔽啊!”
秦皇汉武唐宗:“呵!”
“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与强金为盟,与以身饲虎无异。”
李世民:“以朕看,所谓的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过是这些文官扯虎皮做大旗,他们以海上之盟为筏子,最终目的还是扳倒蔡京、童贯等人。”
长孙无忌摇头感叹:“党争真是遗祸无穷!”
【“海上之盟”订立后,金朝接连攻下辽的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及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出逃夹山(今内蒙古包头)。】
【宋朝因为忙于镇压方腊起义,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才派兵攻打燕京,结果却惨遭大败。】
【种师道认为伐辽是乘人之危的不义之战,杨可世怀疑这场战争能否取胜。童贯则表示,我军伐辽是顺天而为,辽军定会望风而降,宋军是仁义之师,定能不战而胜。甚至不允许宋军对辽军主动出击,以至于宋军面对辽军的攻击第一时间也不敢还击。】
【就在宋军与辽军大战的时候,开封与燕京依旧在为宋朝起兵背弃了两国百年之盟打着嘴仗,外交上的失信,军事上的失败,让海上之盟成为一个失败的政策!】
【公元1125年,天祚帝率残部西逃,在应州被金兵所俘,辽国灭亡,辽国五京都被金军攻下。】
耶律阿保机:“《澶渊之盟》!都是因为这个盟约,宋朝用金银将辽国的上下腐蚀一空,辽军已经失去了战天斗地的勇气,皇室与贵族也失去了精进勇猛的作风!”
赵匡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澶渊之盟害了宋辽两国!”
【宋军没有出力,还想要金国兑现承诺,完颜阿骨打也不是好糊弄的,他留给北宋的燕云十六州,只剩下洗劫后的一堆空城。】
评论区
“金太祖在掠去燕京的人口后,将燕京之地还给宋朝。宋朝占领燕地之后,继续掠夺、榨取燕赵的百姓,引起当地百姓激烈的反抗。”
“北方大地已经脱离汉人政权上百年了,若是从安史之乱算起,已经三百七十年,祖辈几代人都在辽国的统治下,怕是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将自己当做是辽国人了。”
“宋朝不思安抚人心,还在一味巧取豪夺,只会将北方的人心越推越远!”
……
【金国与宋朝定下海上之盟,本是要联合起来打败辽国,结果金国摧枯拉朽,一路高歌猛进,辽国不堪一击,一路败退。但就是这样不堪一击的辽国,依旧将宋军打的抱头鼠窜。】
【金国对宋朝的政治腐败,军事无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如此孱弱富庶的国家就在身边,金国怎么可能不伸出掠夺之手!】
第449章 靖康之耻
李世民摇头叹息道:“辽与宋乃是唇亡齿寒,辽国在的时候,还能作为宋与金的缓冲地带,辽国灭亡后,金宋边境直接接壤。”
刘彻:“宋军能挡住金国的兵锋吗?可笑,他们连一个行将就木的辽国都打不过。”
秦始皇:“远交近攻是个好策略,但自身实力不够的时候,三足鼎立才是最稳定的状态。”
赵匡胤捂脸叹息:“朕第一次见到联合强者消灭弱者的蠢货。”
【完颜阿骨打去世后,继立的金太宗于灭辽当年,便派出两路大军,南下攻宋。为了迷惑宋朝,金朝不断派遣使者到北宋,假意表示友好,使北宋朝廷放松了戒备。】
评论区
“宋徽宗还将收复燕云当做自己的绝世功绩,为推动此事的王黼、童贯等人加官进爵,撰写《复燕云碑》歌功颂德。但完颜阿骨打在撤离燕京时就公开宣称二三年里必定要夺回来。”
“宋朝并没有得到全部的燕云故地,当时守卫平州(今河北卢龙)的张瑴趁乱拥兵自立,在辽、金、宋之间待价而沽。最终,张瑴选择与金国决裂,迎立辽国皇室,企图恢复辽国,又向宋朝示好。”
“金国威逼宋朝杀了张瑴,宋徽宗不敢得罪金国,就命人杀了投靠过来的张瑴,还将他的尸体送给了金国。”
“宋朝出而返尔、薄情寡恩的做法让燕云之地的将士们十分寒心,士气土崩瓦解,燕云守将郭药师思及自身安危,最终选择投降金国。”
……
【公元1125年十二月,金军兵分两路南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为主帅,率军六万,从西京(今大同市)出发攻打太原;东路军由完颜宗望(完颜斡离不)为主帅,率军六万,从南京(今河北省卢龙)攻打燕山府(今北京)。最后,两路大军会师于开封城下,一举消灭孱弱的宋朝!】
【而宋朝面对如此军情,却完全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宋朝的大量军队都还在西北与西夏对抗,童贯的军队对阵辽军本就节节败退,更不要说灭亡辽国的金军了!】
【西路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朔县、代县等州,将太原团团包围,此时的太原守将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六贼”之一童贯。童贯此时的职务是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全权统率这三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设在太原。】
【除了征方腊取得胜利以外,童贯在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不懂治军却极其擅长隐瞒败绩、慌报军功,正是他两次伐辽的失利,使得北宋的腐败与孱弱在金军面前暴露无遗,从而萌发了金国南侵的野心。】
【依旧沉醉于以一百万燕京代租费收回幽州空城的童贯面对大军压境,被吓得肝胆俱裂,他不顾大军围城,抛下城池军队溜之大吉。守城的重担就落在了太原地方官张孝纯和跟随童贯前来的宣抚司统制王禀的肩上。】
【张孝纯作为河东宣抚使兼太原知府,属于文官系统,本就不谙军事,眼下太尉童贯弃城而去,金军重兵围困孤城,太原城内只有王禀率领的三千部卒……】
【太原城内虽然守军数量有限,但军民同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城池。让一路顺风顺水的金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原本的速战速决只能变成长期围困。】
【而此时,东路军已经在投降的燕京守将郭药师的带领下,直插开封!】
【宋徽宗赵佶见形势危急,立刻令各路军队驰援开封,同时遣使向金求和,并传位于太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
赵匡胤无助地祈求漫天神佛:“赵佶这个混账终于走了,希望临危受命的赵恒是个好样的!”
赵光义撇撇嘴,他已经对此不抱希望了。
【金朝东路军的主帅完颜宗望曾经率领一千五百名骑兵击败有皇帝督战的两万五千辽兵。如今在降将郭药师的带路下,更是纵横千里如入无人之地,黄河南岸的数万宋军望风而逃,六万金军乘坐着搜寻来的十几条小船,用了五天五夜的时间从容渡过无人把守的黄河天堑,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兵临开封城下!】
【随着金兵大军压境,宋徽宗赵佶立刻逃亡南京(今河南商丘),宋钦宗也想跟着逃跑,还不等他出发,就被李纲发现,李纲再三请求,才留下了宋钦宗主持大局。】
刘娥:“真是求着你当皇帝呢!”
【此时宋朝廷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意见不一,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人主张屈辱求和,赔款割地。李纲等主战派则认为应坚决抵抗。在舆论的压力下,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东京留守,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
【李纲进士出身,是个纯粹的文臣,东京保卫战是他第一次指挥战争,便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又组织军队每日操练,组织民工协助守城。等到金军兵临城下,各地勤王大军业已到达,在李纲的指挥下,数次击败攻城的金军。】
【此时优势在我,宋军士气高涨,小将姚平仲定下了“夜叩金营、生擒宗望”的作战方案。不必思考这个方案有没有可行性,因为,在实施前三天,计划就已经被泄密。】
李纲:“是那些主和派,或者说是投降派!”
姚平仲恨恨道:“若是如此,他们便是通敌叛国,其罪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