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李纲:最大的主和派就是当朝皇帝,还能去追究谁的罪过?
  【果然,星夜突袭的姚平仲军被严阵以待的金军击溃,姚平仲突围远遁后销声匿迹,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人留下了他在四川出现的记载。】
  【北宋各路勤王大军云集开封已达二十余万,西路军尚未到达,完颜宗望也担心陷入敌人包围之中,暗中准备撤军。撤军之前,他以劫营为借口向宋朝提出了割地赔款的要求。】
  程咬金:“我怎么看不明白了呢,两军交战,各出计谋,劫营算什么错误?”
  秦琼:“劫营不是罪过,懦弱才是!”
  【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宋钦宗急于结束战争,接受了完颜宗望的要挟,答应割地赔款的要求。被割让的土地中,就包括耶律宗翰久攻不下的太原城!】
  【消息传来,太原军民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与恼羞成怒的金兵展开血战。】
  【王禀能够坚决守城,身为文官的张孝纯却因为长时间盼不来朝廷的援军,决定顺应朝廷之意,投降金国,被团团包围的太原城内也是暗潮涌动。】
  【按照金军的部署,完颜宗翰的目标是太原、洛阳这两个战略要地,还要负责抵抗宋朝的西北边防军。然而,太原城久攻不下,完颜宗翰只能留下部将继续围困,他则带着大军迅速南下。还不等他到达开封,就得到东路军撤退的消息,完颜宗翰也跟着退回了大同。】
  【直到包围开封的金军退兵,宋钦宗才得知太原尚未失守的事情,在请战派与舆论的压力下,宋钦宗撤回了割地的命令,褒奖太原军民的守城之功!】
  【然而金军北退后,投降派再次得势,开封保卫战的功臣李纲被迫离开开封,各路勤王大军被遣散,宋朝各地防守空虚。】
  ……
  除赵匡胤之外的北宋皇帝都多少有些羞惭,天幕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戳他们的软肋。大宋末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似曾相识,这让他们想要喝骂亡国之君都没有足够的立场。
  ……
  【这一年的五月,宋朝庭第一次组织军队救援太原,大将种师中与姚古、张灏三路大军北上,意图解太原之危,但三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踟蹰不前,进军缓慢。】
  【在朝廷的催促下,种师中再次发兵,却因为轻敌冒进陷入苦战,姚古的部将谎报军情,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
  【最终,种师中全军覆没,战死沙场,金军主力从容击败了分兵两处的姚古、张灏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这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
  【第二次救援太原的重任落到了“救火队长”李纲的身上,然而,李纲却一再受到同僚的掣肘与钦宗的疑忌。当时他能够直接指挥的士卒只有一万二千人,申请拨付 100万的军需仅得到20万,不仅在京城征调战马被制止,甚至还将他征召的地方部队遣散。】
  唐朝的太子太师李纲对宋朝同名同姓的李纲报以无比的同情:你可比我惨多了……
  【宋廷的第二次救援可谓来势汹汹,除了李纲之外,还有五路援军,计划以优势兵力围歼包围太原的疲敝之师。】
  【可是,身为宣抚的李纲徒有节制诸路大军之名而无节制之实,各路将领都直接听命于远在京城的宋钦宗,各自为政,互不协同。】
  发明阵图的宋太宗赵光义:(*/w\*)
  【面对一盘散沙的宋军,金军将其各个击破,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宣告失败,李纲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
  【赵宋王朝中央集权、兵将分离的制度,不仅断送了宋廷第二次对太原的救援,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余年的锦绣河山。】
  第450章 靖康之耻
  【金军第一次退兵后,仓皇逃亡镇江的宋徽宗也被接回了京师。李纲、种师道建议,密令各地将领,“护送”金兵出境,只要有机会就尾随追击!】
  【宋钦宗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最终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压倒了主战派,不允许大军越过黄河追击金军,违令者斩!】
  赵匡胤:“这些人是敌国派来的探子吧!”
  【种师道又提出补救之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宋钦宗准奏施行。很快就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他们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就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的计策。】
  赵光义:“优柔寡断,左右摇摆,跟赵佶一个德行!”
  【以至于种师道气愤致疾,很快就带着遗憾病死了,李纲被放逐到了江西,只能眼睁睁看着国破家亡,京师沦丧……】
  评论区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种师道算是北宋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他虽是名将种世衡的孙子,但却是存粹的文官出身,后来才改为武职。当然他也没有折损祖辈的荣光,在抵御西夏之战中立下功勋,被时人尊称为老种。”
  “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的时候,他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但京师之围解除后,他就被解除了兵权,很快就病逝了。”
  ……
  【战事间隙,金国派出原属于辽国的贵族萧仲恭、耶律余睹出使宋朝,宋钦宗认为这两个人可以利用,便暗中与他们约定,作为内应,合力攻金。】
  【谁知萧仲恭直接将密信交给了完颜宗望,完颜宗望便以此为由,再次南下伐宋,此时距离第一次退兵,不过数月。】
  评论区
  “京师之围一解除,北宋就做出了马放南山的状态,金国要是不趁机咬块肉,那就不是金国了。”
  “宋钦宗是不是忘记了,金国第一次出兵就是以北宋收留金国叛将为借口,现在又再次将接口送给了金国。”
  ……
  【金军第二次的进攻路线与上次一样,太原,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完颜宗翰看着完颜宗望的背影,发誓道:“这一次,我定要提前到达汴京城下!”
  【太原军民没有盼来自己的援军,等到的却是卷土重来的完颜宗翰。此时的太原城已经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八个月,粮草物资都已消耗殆尽,军民饥饿难耐,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但太原军民依旧拒绝了金人的劝降!】
  【在太原军民的浴血坚守下,直到靖康元年九月,金兵才攻入太原,名将王禀身中数十处伤,依然与金兵进行巷战。最终,王禀与儿子王荀一起投河自尽,为国尽忠!】
  李世民感慨:“作为李唐的龙兴之地,太原从来都不缺勇气和血性!”
  赵光义:朕担心的就是这份血性,若是矛头对外自然是一大助力,可若是大宋与其对上,宋军还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遥想一百年前,宋太宗灭北汉后,将太原城火焚水淹,几乎摧毁了这座历史名城。太原城军事地位、历史地位的下降,也间接造就了今日的局面。】
  【太原陷落后,东京开封彻底失去了牵制金人南下唯一的要塞,不得不独自面对实力翻倍的敌人。相较于即将在开封城外上演的那场闹剧,太原保卫战堪称北宋抗金最后的坚强!】
  对于北宋来说,黄河防线才是最重要的,太原城已经失去了其战略价值,没想到最后愿意为北宋而死的居然是太原!
  赵光义不免有些懊悔,当年不该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城池之上。
  他立刻下令减免赋税,重建太原城,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但他只想求个心安……
  【完颜宗翰顺利攻下太原,完颜宗望也拔营启程,向着开封进发,先完颜宗翰一步到达开封城下。】
  完颜宗翰只能安慰自己:东路的敌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一路快马加鞭自然会提前到达!
  【第二次开封之战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太原已经失守,开封失去了北方的牵制,金军顺利南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北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金军两路会师,四面合围,汴京被彻底孤立!】
  【此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增加到了八万人,西路军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得到补充,除了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还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
  【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解围后,这些大军一部分被遣送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以至于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
  【碍于唐恪、耿南仲的命令,各地勤王军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违抗这一投降式的命令,招募了一万三千人勤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