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对于一些人来说,秋后算账的时间终于到了!
  赵匡胤暴怒:“将赵光义一家逐出皇室族谱,囚禁房山,永世不得出!”至于赵光义本人能不能安然的走到房山,那就要看路上有没有意外发生了。
  赵光美:嘿嘿,三哥,弟弟会好好照顾你的。
  宋神宗一朝所在的时间,赵佶还没有出生,但神宗皇帝已经意识到了,北宋正站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再也经不起党争的折腾了!
  他必须说服母亲支持变法,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不然积贫积弱的大宋连一个辽国天祚帝都打不过。
  这一次,谁都不能阻挡他变革的步伐!
  宋哲宗直接将赵佶一家秘密处理了,对外宣称他们自知无颜见人,自尽而亡,而后,将自己的同母弟立为皇太弟,万一他再次英年早逝,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太弟也能挡住嫡母的小心思。
  徽宗朝和钦宗朝已然大乱,幸而还有皇后和主战派的李纲、种师道等人主持大局,汴京的百姓才暂时安稳下来。
  他们一边稳定人心,调集兵马,一边考察皇室子弟,想要寻找一个能立起来的皇帝,就在这时康王赵构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康王曾出使金营,因十分勇武不像宋朝皇子,被金人赶了回来,这样的人一定能够撑起风雨飘摇的社稷吧!
  七天后,天幕如期而至,只见天幕中的主播小希换了一身装扮,与往日简单的现代衣服不同,她穿着一身宋朝制式的襦裙,挽着清雅的发髻,插着一支晶莹剔透的白玉簪,恍如古画中走出来的仕女。
  现代观众都在疯狂的刷屏,很好奇主播的装扮。小希也没有让他们久等,直接解释道——
  【小希的教资考试通过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就跟着男票来苏杭游玩。这一路不仅见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还参观了门庭若市的岳王庙,以及跪在岳王塑像前的四大奸佞!】
  评论区
  “主播有没有扇他一巴掌!”
  “我给打赏,主播替我抽他!”
  “好家伙,滴滴代打!”
  “加我一个!”
  ……
  【各位放心,为了搜集宋朝的资料,主播的低血压都变成了高血压,怎么可能放过罪魁祸首!】
  【不过,我们今天的直播先从一个轻松的话题开始。】
  评论区
  “南宋有轻松的吗?”
  “岳王还是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楼上的,太刀了!”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惊喜:这不是我的诗嘛!
  【想要了解两宋之交的历史变迁,只需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即可,她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观众震惊了!
  “千古第一!”这是何等夸张地评价!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便是李白、杜甫,也没有被称为千古第一啊!
  曹操:“孤认为蔡文姬才是千古第一才女!”
  邓绥:“将曹大家(班昭)置于何地!”
  太平公主不忿道:“我大唐才女无数,谁敢妄言第一,只有婉儿能够力压众人,得到巾帼宰相之称!”
  唐朝的女诗人薛涛、刘采春、鱼玄机等人也心下不平,紧紧盯着天幕,想要抓住机会,一举超越李清照,为自己扬名!
  南宋之后的人却无人能够置喙,不要说第一才女,便是与天下男人相比,易安居士也毫不逊色啊!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名叫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弟子,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苏轼刚被召回朝廷中央,早已将上次直播曾听过的仕途坎坷抛之脑后,他惊喜道:“居然是我的徒孙……女!”
  苏辙:“想来她的诗作定然受到兄长的影响,兄长算是后继有人了。”
  苏轼闻言极为高兴:“哈哈哈!”
  【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长女,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生活在开明的家庭氛围中,自幼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李清照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还得到了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这一年正是宋神宗元丰七年,次年宋神宗便驾崩离世,哲宗登基,太后秉政,旧党复兴,新党被逐,朝堂上的波涛汹涌也影响到了李清照的人生。】
  【身为苏轼的弟子,李格非自然是旧党一派,高太后执政后,旧党被起复,李格非一路高升,成为京官中的一员,六岁的李清照也跟着父亲来到了汴京……】
  第453章 千古才女
  【繁华的汴梁城,热闹的勾栏瓦舍,优渥的生活环境,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十六岁的她便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苏轼合着节拍一字一句唱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柳永:“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骄傲道:“也不看看谁写的!”
  李格非殷殷叮嘱:“这话可千万不能让别人听到。”
  【17岁的李清照,认识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与其唱和,写下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组诗笔势纵横评议古之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李世民:“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李治:“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武则天:“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上官婉儿:“写的真好,一个初涉世事,生活安乐的少女,却能对国家社稷有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某个平行时空,正忙于安抚京城内外的朱皇后猛地抬起头!
  易安居士的大名堪称如雷贯耳,京城内外无人不知,再加上天幕的宣传,全天下都在传唱易安居士的大作。若能将她拉到自己这边,岂不是能更快安抚人心!
  只是不知易安居士现在何方?
  【后来,李清照回忆这段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也是留恋不已。她曾与小姐妹在溪亭饮酒玩乐,醉酒后却忘记了回去的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太平公主也想起了自己在父母膝下的快乐时光:“如同青橄榄一般,一口咬下去,清爽饱满!”
  上官婉儿:“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李白满饮一杯,畅快到:“哈哈哈,这是个同道中人啊!”
  若有机会,定要与她喝上一杯!
  【李清照年纪虽小,却才名远扬,自然会有很多少年爱慕,赵明诚便是其中之一。】
  李格非哼了一声:“赵明诚是哪家的臭小子,居然敢觊觎我家小女!”
  李清照:“京城爱慕本小姐的人多了去了,谁知道是哪家的。”
  【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在一次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偶遇李清照。他本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对其人赞赏不已,如今得见真人,顿生爱慕之情。】
  【赵明诚回去后,对父亲说一个字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挺之绞尽脑汁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恍然大悟:言与司合,乃词字也;安上已脱,乃女字也;芝芙去头,乃之夫二字也。合起来便是,词女之夫!原来儿子是想娶女词人为妻。】
  【京城最负盛名的女词人也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终于后知后觉有了些羞涩之感:这人还挺有趣的……
  苏轼虽然没有见过这个徒孙女,却很有些长辈的自觉,看赵明诚很不顺眼,连带着对赵挺之也看不上眼了。
  【不过这桩婚事却并不像想象中一样顺利,虽然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吏部侍郎,都是朝廷大员,门当户对。】
  【但李格非是旧党人士,赵挺之却是新党,两派政治立场不共戴天,若是结为亲家,岂不是对自身立场的背叛,李商隐的前车之鉴就在那摆着呢!】
  【但时局的变化快如闪电,就在李清照十七岁这一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再次启用旧党,赵挺之这个新党就有些尴尬。】
  【于是,与旧党结亲成为一条新的出路,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