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其实早在1158年,宋朝的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就察觉到金国有南侵之意,将其报告赵构,但赵构却自认为宋金有和议在手,南宋又如此温顺,金国完全没有任何借口南侵。时任宰相的汤思退为防主战派重新上位,借口将孙道夫贬官。】
评论区
“没有借口可以寻找借口啊。”
“五代十国的时候,多少人起兵的借口就是自己的士兵走失。”
“只要战役胜利了,谁在乎你因何出兵。”
“更何况,当时金国南侵宋国之意,就连金国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金国朝廷还特意下令禁止百姓议论此事。”
“难道南宋在金国连一个探子都没有吗?”
……
【1159年,宋金两国来往贸易的榷场,被金国单方面停止。完颜亮命户部在通州造战船,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25岁以上50岁以下者从军,征调得到50余万人。又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得到马56万余匹。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到3万人。】
【公元1161年,完颜亮终于露出了自己狰狞的真面目,亲自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大举南侵!】
【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向淮南。中路,刘萼、仆散忠义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道直取临安,势要一举灭亡南宋!】
第471章
【绍兴三十年,宋高宗派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探侦虚实。得知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立即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党羽左相汤思退,遭到了抗战派的攻击,赵构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免官。】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派遣使者来到宋朝,使者当面辱骂赵构,要求南宋朝廷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让淮汉流域的土地给金国,并以大江为界,极尽挑衅之能事。】
【战争一触即发,南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再次主张逃跑,到大海上躲避金军。以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坚决反对,主张抗金,一些太学生也积极请战。】
【完颜亮携六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面对如此局面,宋高宗赵构不愧是宋徽宗的儿子,他想到的应对之法居然是立太子,以便在抗金形势不利时退位,逃避抗金失败的重任,将亡国之君的名头扔给后继之君。】
赵匡胤深觉大宋的颜面已经被扔在地上蹂躏,赵构父子三人不仅突破了昏君的底线,也突破了一个正常人的底线!
虽然汉语博大精深,但一时之间,他竟找不到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唾骂此人。
【宋高宗早年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亲生儿子赵旉也在苗刘兵变后早早夭折,此后再也没有任何儿女。】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的近支宗室大多被金军掳走,剩下的也多与他关系疏远。如果选择近支宗室成员作为继承人,可能会引发政治纷争和权力斗争,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
【再加上靖康之变后,民间对宋太宗一脉的皇帝多有不满,认为他们管理不好大宋的江山。甚至还有传闻说金太宗是宋太·祖的转世,这让民间的舆论更倾向于赵匡胤一脉重得皇位。】
【相较于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赵匡胤的后裔在当时的政治地位较低,势力较小。于是,他选择立赵匡胤的后代为继承人,以免大权旁落。】
赵光义见此也不免愤怒道:“自私自利,数典忘宗的玩意儿!”
你以为你的皇权是哪里来的,如果不是朕的子孙,你哪来的继承权!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被金人的大军吓到,萌生退意。在皇宫中没名没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赵瑗终于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昚。同年六月,赵构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
【在完颜亮南征期间,金国也发生了一场不正常的皇位更替。】
【完颜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尧之子。】
【完颜雍身型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再加上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得到部下将士的一致推崇。】
【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完颜亮对他很不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之后还强令完颜雍的妻子入京为质,他的妻子乌林答氏深知完颜亮好色成性,在京郊自杀身亡。】
【完颜雍对完颜亮恨之入骨,但他将这份深仇大恨暗藏于内心,以待时机。】
【等到完颜亮厉兵秣马,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金国国内兵力空虚,契丹人趁机起义,完颜亮的统治本就不得人心,如今更是鞭长莫及。】
【完颜雍带着自己的亲信部下发动政变,在后方称帝,改元大定,并下诏废黜了完颜亮的帝位!黄河以北的地区很快便转而依附于完颜雍麾下,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成了一支没有后方的孤军。】
【完颜雍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并非偶然。他不仅有丰富的统治经验,还在女真贵族和渤海大族中有很大的声望。而且完颜亮的伐宋战争,极不得人心,金朝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战争。】
【此时,完颜亮已经兵临长江北岸,惊闻后方被偷家,立刻就想回师剿灭“逆贼”。但他的亲信李通却建议,先打过长江去灭了南宋,再北伐完颜雍,一统天下!】
【完颜亮被这样美好的前景所吸引,孤注一掷,整军南下!】
【他命人打造战船,准备从采石渡过长江。】
【相比三峡和荆江江段,长江在采石江段是南北流向,流速较为平缓。所以,从汉末三国起,采石矶附近地区就是南北争夺的焦点。北方军队可以在巢湖打造战舰,操练水军,并从这里沿着河道进入长江。】
【金军在采石矶打造战船的消息自然瞒不过一江之隔的临安,顿时,临安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就连赵构也想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把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所谓的“浮海避敌”,赵构下定决心继续抵抗。】
【其实,南宋在得知金国有南侵意图后,就加强了长江一线的防御。然而,由于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的纷争,以及部分将领的消极抵抗,南宋的长江防线并不稳固。】
评论区
“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逗留建康,不肯进军,在刘锜多次催促下,才进驻庐州。”
“由于王权临阵逃避,淮西事实上是不设防的,金军从这里从容南下。王权一听说金军过了淮河,再次放弃庐州南逃。”
“……”
【于是,当金军到达采石时,王权已经因为无能被罢官,他麾下的一万八千人刚退到采石,接替王权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军无主帅,士气涣散,人心惶惶……】
【中书舍人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南宋朝廷到采石慰劳军队。】
【见到士气如此涣散,虞允文十分吃惊,战机瞬息万变,继续等李显忠赴任并不现实。虞允文立刻召集将士,凭自己的口才鼓舞士气,整顿军队。】
【虞允文是个纯粹的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但是爱国之心与为国尽忠的责任让他鼓起勇气。他命步兵、骑兵沿江布阵,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长江岸边,另外两队藏在山后。】
评论区
“虞允文,中国南宋初期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虞允文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四年,虞允文登进士第,此后担任的都是文臣。”
【完颜亮一路兵不血刃来到长江边,他满以为采石定然也没有守军,等他准备进攻的时候才发现,宋军早已列阵相待,但当着观战助威的百姓,他不能后退,只能硬着头皮进攻。】
【金军几百艘大船迎着江风向南岸驶来,很快金兵陆续登岸。宋将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自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这样的抵抗,一下子便被打蒙了。】
【虞允文事先准备好的战船,也从水上而来,向着金军的大船冲去。南宋水军的船又大又灵活,而金军的船只却又小又不稳当。宋军战船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一半金军掉落水中淹死。】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虞允文安排了一支溃兵在山后摇旗呐喊,鼓噪而进,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后撤逃命。】
【金军遭到出乎预料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将怒气全发泄在士兵们身上。完颜亮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命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南侵,否则一律处死。】
【次日,金船出港,宋军就用强弩劲射,用霹雳炮轰击,再次大败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