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杨万里为人清直,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所以始终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当然,他也不在乎那些富贵名利,随时准备弃如敝履。他在京为官的时候,就准备了回家的盘缠,不买大件的家具物什,随时准备启程回乡。】
  【他曾上奏《千虑策》,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多个方面,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展示了杨万里本人的政治主张。】
  陆游:“便是留下了千古诗名,可这并不是我等想要的。”
  杨万里:“今日方知中唐诗人之悲……”
  【韩侂胄死后,韩党迅速溃败,史弥远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权,次年便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封开国公。】
  【他善于利用宫廷内部的矛盾,拉拢了皇后、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招权纳贿,货赂公行。在朝堂内外遍植党羽,控制言路操纵舆论,将南宋朝廷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他对金国的态度与秦桧一脉相承,他对金国屈服妥协,却对南宋人民疯狂掠夺。】
  【割地赔款后,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他大量印制交子,结果却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史弥远独相长达十七年之久,宋宁宗病死后,史弥远又伪造遗诏拥立宗室子赵昀即位,史称宋理宗,并废黜了原本的皇位继承人赵竑。此后九年里,史弥远继续独揽朝政。】
  评论区
  “身为皇帝的赵扩在两次宋金战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朝政先后由韩侂胄、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皇权岌岌可危。”
  “与史弥远比起来,韩侂胄都变得面目可亲了。”
  “咱能不比烂吗?”
  “……”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郑清之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
  【史弥远在生前虽然得到善终,但他死后一年便有人将他与秦桧并列为奸臣小人。】
  评论区
  “因为史弥远极为推崇理学,而且在他死后,理学被确定为南宋的官方统治学说,宋末之后的理学家都十分感激史弥远。”
  “他们掌握大权后在自己的文章中不遗余力的为史弥远洗白,在元朝编撰的《宋史》中,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还被竭力粉饰,将阴谋杀害韩侂胄写成侠肝义胆,违反宁宗遗志非法扶立理宗也被写得名正言顺,至于降金乞和则只字未提。”
  “这就是文人笔杆子的力量……”
  韩侂胄:“颠倒黑白,巧言令色!”
  辛弃疾:“乱臣贼子,祸国小人!”
  第478章 成吉思汗
  【南宋皇权旁落,权臣把持朝政,与他们毗邻而居的金国也不消停。金章宗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他去世后,他的宠妃李元妃与朝臣勾结,立金章宗的叔叔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是为金后废帝。】
  【完颜永济继位后立即出手清除李元妃等外戚势力,然而他本身昏庸且用人不淑,加上金朝国力衰退,就这样一步步滑向了亡国的深渊……】
  苏轼:“还真是难兄难弟!”
  苏辙:“闭嘴吧,老哥!”
  南宋毕竟也是大宋的延续,没看到官家的脸色都变成灰白色了吗……
  【就在南宋与金国马放南山、岁月静好之时,北方的草原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游牧民族——蒙古!】
  【据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额尔古纳就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铁木真惊喜道:“天幕在讲述我大蒙古国的历史!”
  【在蒙古人的传说中,他们认为苍狼和白鹿是他们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令降临人间,生下了巴塔赤罕,这个人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
  【据现代学者研究,蒙古族来源于东胡,东胡是居住在匈奴之东所有部落的统称。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东胡逐渐分化出了鲜卑族与室韦族,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原后,在北方草原称雄的游牧民族变成了契丹,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北者为室韦”。】
  【公元8世纪,也就是唐朝中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蒙古部落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他们已分化出了70个分支,这70个分支被称为统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辽代时,漠北高原上有克烈部、蔑儿乞部、乃蛮部、塔塔儿部、汪古部和斡亦剌部等蒙古部落。】
  【其中塔塔儿部曾强大一时,因此、辽宋金时,蒙古草原各部都被通称为塔塔儿,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鞑靼”、“达达”的由来。因此,室韦、鞑靼、蒙古都是同一个部落不同时期的称呼。】
  耶律贤:“原来是鞑靼部落,他们居然也能变成下一个时代的霸主!”
  萧燕燕:“北方草原那么大的地方,总要有人占据,我契丹重心南下后,女真部落趁势崛起,金国迁都汴京,对北方鞭长莫及,自然也会有新的霸主诞生。”
  【蒙古人迁徙到草原后,游牧业很快就发展了起来。在辽朝的统治下,他们接触到了中原的先进经济、文化,特别是铁器的传入,促进了蒙古各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蒙古族原始的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开始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那颜”(奴隶主)、“合刺除”(平民)以及“孛斡勒”(奴隶)的阶级分化,形成了阶级对立。】
  【蒙古贵族为争夺财富,部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也有一些部落为了扩大势力,结成了联盟。】
  【8世纪上半叶,蒙古部首领海都(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攻灭了斡难河的札刺亦儿部,势力日渐强大。】
  【金朝初年,蒙古各部落组成大联盟,推举海都的曾孙葛不律为汗,蒙古族首领自此开始以“汗”为尊。】
  【葛不律家族即乞颜氏,是当时蒙古部落中最有势力的贵族。】
  忽必烈兴奋道:“朕还以为天幕站在汉人立场上,不会提及我大蒙古国呢!”
  脱脱:“我大元可是幅员辽阔,远迈汉唐,必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的蒙古及漠北各族都处于金朝的统治之下,金朝统治者为了防止蒙古及各部逐渐坐大,造成对自身的威胁,在各部之间制造分裂,挑起矛盾,同时实行残暴的“减丁”政策。】
  李世民:“何为减丁法?”
  魏征:“第一代百户的部落,第二代减少为五十户,第三代再次减半,以此类推,不出五代,则家无余子。虽没有刀剑加身,却比刀剑还要残暴!”
  汉武帝:“突然发现,朕的推恩令真的太温和了,朕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呢。”
  汲黯:“陛下要与草原蛮族相提并论吗?”
  汉武帝:……
  赵匡胤:“提出这法子的人怕不是得断子绝孙。”
  赵光美幻想道:“若是大宋兵力强盛,也能强迫北边的蛮夷实行减丁之法。”
  赵匡胤瞥了他一眼:是朕不想用吗?是朕做不到啊!
  赵普:“我中原礼仪之邦,怎能用如此灭绝人性之策!”
  赵光美:论说话还得是文人……
  【金世宗在位时,每三年向蒙古各部出兵剿杀一次,没有被杀的人就被掠作奴隶,使得蒙古各部常年处于灾难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残酷的外部环境,要求蒙古各部实现统一,以摆脱金朝的统治。】
  【那个能够带领蒙古走向辉煌的天降猛男即将登场!】
  【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
  评论区
  “总感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是先后的关系,没想到南宋开国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出生了!”
  “完颜构死的时候,怕不是草原已经实现了统一吧。”
  ……
  【铁木真的父亲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母亲诃额仑出身于弘吉剌部,早年与蔑儿乞人也可·赤列都结亲,但在1161年秋,被也速该抢来为妻。蒙古族的婚姻制度是半“抢亲”制,这是奴隶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
  【铁木真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速该生擒了塔塔儿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兀格,为了庆祝这一场胜利,他便给长子取名“铁木真”,意为“铁之最精者”!】
  评论区
  “用敌人的名字做自己儿子的名字,真汉子!”
  “妻子是抢来的,儿子的名字也是敌人的,这就像是也速该的军功章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