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泰定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汉法,崇奉佛教,广建佛寺,并自受佛戒。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家财政:减少国家支出、禁止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改革行政区划。】
  【他在位的5年间,以守成和维稳为基本目标,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
  【当时,元朝各地天灾不断,许多地方爆发了饥荒。从大寒大雪到大如鸡子的冰雹,从地震蝗灾到水旱灾害,五年间从未间断。】
  【在天灾人祸的肆虐下,元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湖广、云南、四川等行省的少数民族多次起义反抗。】
  【尤其是河南人赵丑厮、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口号反元,这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
  【尽管这些起义都没有成大的气候,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
  【公元1328年,泰定帝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
  【泰定帝死后大都发生政变,燕帖木儿奉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泰定朝的权相倒剌沙则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是为元天顺帝。】
  【随后双方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是为两都之战,最终元文宗一方取得了胜利,天顺帝与倒剌沙皆被杀。】
  【因此,泰定帝、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和谥号及蒙古汗号,甘麻剌也被剥夺了“显宗”的庙号。】
  【图帖睦尔上面还有个同母哥哥和世王束,当是时,和世王束在和林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于是,两人相会于上都之南,在宴会上,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
  刘邦:“自鸿门宴后,在宴会上杀人就变得极其简单了……”
  【元文宗继位后大兴文治,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这是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但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于1332年去世,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遗诏将皇位还给了元明宗的长子妥欢帖睦尔,但权倾朝野的燕铁木儿为了自己的权势,改立年仅七岁的元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
  【宁宗在位仅53天,就得病而死。燕铁木儿依旧千方百计阻扰妥欢贴睦尔继位,直到燕铁木儿病死,妥欢贴睦尔才登基称帝,是为元惠宗。】
  评论区
  “这是元朝的亡国之君。”
  “妥欢贴睦尔汉语意思就是铁锅,元朝亡国这口大黑锅结结实实的背在他的背上。”
  “但他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亡国之君,元朝皇帝更迭频繁,改革措施无法顺利实施,早已积重难返。”
  【燕铁木儿死后,当年拥戴明宗、文宗夺位的伯颜起而代之,拜中书右丞相,进封秦王,伯颜“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
  元朝初年也有一个伯颜,这位开国名臣智略过人,深明大义,用兵筹谋,出神入化。统二十万大军伐宋,如统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
  此刻他也有一些无语,深觉自己的名字被玷污了……
  【皇帝与权臣的争斗贯穿了惠宗一朝,最终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成功废黜了伯颜,控制了政局。这一年,他年仅二十。】
  评论区
  “脱脱与伯颜的斗争依旧是蒙古一惯以来的推行汉法与抵制汉法之间的斗争。”
  “伯颜擅权以来,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了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
  “脱脱虽然是伯颜的侄子,但他从维护元朝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支持汉法改革。”
  “伯颜极其仇视汉人,他曾向皇帝提议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以趋吉避凶。”
  “当然,这一反人类的计划并未得到元顺帝的批准,伯颜反而因此事被削夺兵权,流放到广东,最终在半路上气死。”
  ……
  刘邦:“畜生尔敢!”
  李世民:“灭绝人伦!”
  赵匡胤:“气死偶了!”
  扶苏有些生气:这是歧视,为何单单不提赢姓?
  第491章 大哉乾元
  【相较于元惠宗这个庙号,大家可能对他的谥号更加熟悉——元顺帝,这是再建大明的朱元璋为元朝末代皇帝定下的谥号,以示他顺从天意归附明朝。】
  【当然,此时的元惠宗还不是后来的元顺帝,刚刚亲政的他踌躇满志,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脱脱更化”!】
  【脱脱上台后,在妥懽帖睦尔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废除伯颜的“旧政”。为应对危局,脱脱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深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他主持编撰了辽、金、宋三史,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可见脱脱的能力。】
  【他还颁行了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脱脱在四年多的改革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至正四年,脱脱因病辞去相位,脱脱辞相的五年间,阿鲁图、别儿怯不花、朵儿只先后任右丞相,他们虽然不是奸臣,但能力远不如脱脱。】
  【此时的妥懽帖睦尔虽然仍有励精图治之志,但元朝政治的腐败已不可挽救。再加上天灾频仍,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评论区
  “元惠宗亲自任命地方官员,还派出宣抚使监督地方,但这些天家使者的腐败与贪婪,反倒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苦难。”
  “九重丹语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可见元朝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了!”
  ……
  【至正九年(1349年),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妥懽帖睦尔第二次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赐“上尊、名马、袭衣、玉带”等物,寄希望于脱脱能够扶大厦之将倾!】
  【脱脱第二次拜相后,也曾试图力挽狂澜,以天下为己任,下定决心治理这满目疮痍的社会。但他采取变钞和起用贾鲁治河两大政策,却为元朝掘好了坟墓。】
  【时人无不讥讽:“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扶苏皱眉:“皇帝有心改革,掌权的丞相也是个贤明练达之人,为何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始皇:“积重难返,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元朝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除非他们能够自上而下彻底改革国家制度。但元朝廷的掌权者都是这套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定会不遗余力的阻挠变法。”
  李世民:“元朝虽没有世家,但那些皇族、后族与世家一般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顾国朝的延续。”
  刘彻:“有时候,身为皇帝就是要与天下人为敌!”
  ……
  【脱脱辞去相位仅一个月后(至正四年),黄河流域一连下了二十天暴雨,黄河堤岸决口,河北山东诸多郡县惨遭水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而朝廷却对此束手无策。】
  【至正八年,黄河再次决口,就连京杭大运河都遭了殃,这是元朝贯穿南北的经济命脉,顿时漕运、盐税锐减,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下跌,引发了的严重的财政危机。】
  【自水患爆发以来,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流民啸聚山林,劫掠商旅、官府,全国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其中以盐贩方国珍兄弟为代表,他们啸聚海上,对元廷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朝廷却无法镇压,只得加以招抚。】
  【元朝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脱脱主持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保守派聚集起来,将脱脱父子视为敌人,脱脱复相后,也对他们进行了打击报复……】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赋役苛重、纲纪废弛都是元朝的老问题,脱脱根本顾不上这些事情,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财政危机和治理黄河。】
  【这也就有了我们之前说的:变更钞法与贾鲁治河。】
  【元朝大量印钞,导致市场上纸币泛滥,加之假钞横行,使得纸币价值急剧下降。解决财政危机最快的办法是变更钞法。】
  【吏部尚书偰哲笃建议改变钞法,以纸钞一贯文(1000文)钱,代替铜钱一千文为保证,铸造至正通宝铜钱,并让铜钱代表纸币流通。这一措施旨在减少市场上的假钞数量,提高货币的稳定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