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李世民看着地图上的那几个岛,发出灵魂质问:“这么点地方有什么值得斗的?”
程咬金嗤笑道:“他们还能有战国?怕不是一个村子就能算一个国吧。”
李靖:“哼,未开化的蛮族!”
“在镰仓幕府的居中协调下,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达成了由两大家族的皇子轮流继承天皇之位的和平协定,即两统送立体制。然而,这一体制并未能彻底解决天皇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始皇:“有幕府掌握军权,这天皇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扶苏:“他们学华夏的制度也没有学好。”
“公元1333年,大觉寺统出身的后醍醐天皇联合诸侯足利氏,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政变,推翻了镰仓幕府。”
“后醍醐天皇在取得实权后,开始实施建武新政,试图加强天皇的独裁权力。然而,由于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加上恩赏的不公平、法令的朝令夕改等问题,最终导致新政失败。”
刘彻:“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些政治斗争都是华夏历史上早已发生过的。”
“后醍醐天皇的讨幕行动和建武新政失败后,他被迫逃往吉野,形成了南方的吉野朝廷(南朝)与北方的京都朝廷(北朝)相对峙的局面。南朝以后醍醐天皇为首,而北朝则以光明天皇为首。”
“南北朝时期,两朝之间进行了多次争斗和战争,南朝在长王子怀良亲王的政治运作下,一度扭转了弱势的局面。”
“最终,在足利义满的斡旋下,大觉寺统与持明院统两家放下武器和谈,南北朝再度一统为日本国,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
“然而,由于南北朝战争导致许多日本武士流落成为浪人,这些浪人来到中国沿海劫掠,就形成了所谓的倭寇问题。”
朱厚照:“你们自己打生打死,凭什么波及我大明!”
朱元璋:“倭寇人不多,却四处点火,防不胜防啊!”
【洪武年间,明朝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颁赐勘合给日本,准许其入明朝贡。然而,双方对朝贡的理解存在差异,明朝试图通过“羁縻”以消除“衅隙”,而日本则将其视为营利之机。】
朱元璋:“果然是蛮夷,见利忘义!”
【15世纪中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室町(足利)幕府失去了对手下各方势力的控制,导致其部下各大名不听幕府号令,在内部争相征伐兼并土地,对外也开始争夺与明朝的朝贡贸易权。】
朱棣:“主弱臣强,日本的政局很是不稳啊。”
朱瞻基:“皇爷爷,这正是大明出手的好时机。”
【嘉靖二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分别派遣贸易使团来华贸易并上表贡品,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引发了一场冲突。】
【明朝为了区分日本贸易船与倭寇舰船,发行了“勘合符”。大内氏持有新符,而细川氏则持有已经失效的旧符。在检验勘合符过程中,双方产生争执,两方都要求明朝承认自己才是合法的贸易使团。】
【细川氏的副使宋素卿是中国人,深知明朝官场的腐败,通过贿赂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使得较晚来的细川氏船队反而可以先行入港检查。】
【这种做法遭到大内氏的强烈反对,双方关系迅速紧张。在款宴使团的宴会上,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又因为收了细川氏的贿赂,让细川氏使者坐在较为尊贵的右位,导致宴会不欢而散。】
【回到各自的船舶后,大内氏首领谦道宗设命令手下强行打开明军东库,抢出按规定收缴保存的武器,而后袭击了细川氏的船队。】
【细川氏在双方厮杀几次后,全员往姚江一带逃跑,逃到绍兴城躲避。谦道宗设追至绍兴,要求城守交出细川氏人员,但遭到拒绝,于是谦道宗设一路杀掠回宁波,最后夺船出海,扬长而去。】
【宁波之乱后,明朝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中断,明朝政府废除了福建、浙江市舶司,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窗口,这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海禁政策。】
【嘉靖时期明王朝的军事力量正在衰落,越来越无力对付这些和中国海盗及沿海大姓勾结在一起的倭寇。宁波之乱也成为引发“嘉靖大倭乱”的祸源,此后,东南沿海一带全面遭到倭寇骚扰。】
【嘉靖二十五年,倭寇攻掠宁波、台州诸郡县,焚毁官民廨舍数百千区。】
【嘉靖二十六年,朝廷任命朱纨为浙江巡抚,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以御倭。但朱纨不久就因整顿倭寇与“闽浙大姓”勾结问题而遭到攻击,被迫自杀。】
朱标:“果然是内外勾结,海禁挡了许多人的财路啊。”
评论区
“面对倭寇的侵扰,朱纨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他革除渡船制度,加强保甲制度,大力搜捕奸民,整顿海防。”
“嘉靖二十七年,朱纨在宁波双屿大败葡萄牙人与倭寇联军,取得双屿大捷。同年,他又取得福建诏安大捷,浙闽平定。”
“朱纨的坚决执法让当地与倭寇内外勾结的权势家族十分恐惧,他们开始联手对抗朱纨。”
……
朱佑樘:“上梁不正下梁歪!满朝上下都在争权夺利,如朱纨这般正直勇敢的大臣却没有了容身之地……”
【嘉靖三十一年到三十三年,倭寇连年大掠南直隶和浙江沿海州县。】
【嘉靖三十四年,又发生了著名的五十三倭寇事件。】
【这股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官兵四五千人,最终被明朝大量官兵围歼。】
朱棣目眦欲裂:“就这么53个人,居然能在大明境内横行80天!”
可见,朝廷对地方管理松懈,军队尸位素餐,百姓血气消减,再也见不到汉唐时期仗剑行走天涯的侠客和武人了!
评论区
“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后,遇到小县城就攻打,遇到官兵就搏杀,先后攻陷会稽县、杭州等地。”
“然后他们一路北上,直逼南京城下!”
“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但20倍于敌的明军面对区区53名倭寇,居然紧闭城门,不敢出击。”
“倭寇攻城两天,虽然没有攻入南京,却能搏杀明军千人,自己不折一人,最终从容离开。”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疾呼:“这可是咱大明的国都啊!”
第566章 嘉靖嘉靖1
【据《明史》记载,这些所谓的倭寇,真正的日本人只有十分之三,大部分都是沿海的渔民,因为他们对抗朝廷的“海禁”政策,因此被冠上了盗匪之名,是海禁政策把他们推向了朝廷的对立面!】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海盗汪直!】
【嘉靖十九年,汪直与同乡徐惟学等人一同前往广东进行海外贸易,他带着硝黄、丝棉这些违禁货物,前往日本、暹罗、西洋诸国,赚取了巨额利润。】
【在日本,他受到了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赏识,还在平户岛长期居住,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在大明地方官员的默许下,汪直的船队甚至可以在苏州、杭州等地的大街上光明正大的与百姓进行买卖,百姓则争相把子女送到汪直的船队中。】
【此时的汪直对明朝廷还抱有好感,他积极配合官府,剿灭了其他海盗,维护海上秩序,也逐渐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汪直希望朝廷放弃海禁政策,使海上贸易合法化,但这并不符合那些在海贸中赚的盘门钵满的沿海大族的利益。】
【汪直的部下不甘心听从朝廷的调遣,带着倭寇再次袭扰沿海地区。汪直无法彻底剿灭倭寇,又无法约束部下,就被扣上了“引寇袭扰”的罪名。】
【汪直苦心经营的双屿港与沥港相继被明军覆灭,这使得浙江的国际海上贸易网络遭到重创。自此,浙江沿海再无和平经营之海商的容身之地。】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为了招降汪直,胡宗宪释放了被关押的汪直母亲妻儿,他的义子毛海峰也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这打消了汪直的疑虑。】
【嘉靖三十六年,汪直率领部分人马和贸易船队前往浙江,准备通贡互市。但在途中遇到了台风,船只受阻。】
【汪直的船队在舟山停滞不前,被明军水师团团包围。在胡宗宪的劝降下,汪直亲自来到定海关,向其投降。】
【汪直满心激动地向明朝廷阐述自己的主张,他说日本国内主弱臣强,分裂为六十六个小国家,正在彼此征伐,不足为虑。】
【还说只要重开浙江商港,恢复和日本的朝贡贸易,允许商人自由交易,朝廷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关税,倭寇也没有了容身之地。】
【然而,明朝政府并没有重视汪直之言,还将其当做被剿灭的海盗,嘉靖三十八年,汪直在杭州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