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蒙古人哱拜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人发动叛乱。】
【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之命,率领大军进剿叛军,但叛军实力强大,初期的平叛行动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明政府调麻贵驰援宁夏,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统率辽东、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队以及浙兵、苗兵进行围剿。】
【七月,麻贵等大将捣毁了蒙古叛军的大营,一路追到贺兰山,将其尽数驱逐出塞。紧跟其后的各路援军在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决水灌城!】
【李如松采用反间计,使哱拜集团内部发生火并,随后攻破大城,围困哱拜家。哱拜自缢身亡,哱承恩等人被擒获,至此,哱拜之乱得以平息。】
【史称“宁夏之役”!】
评论区
“李如松是明朝中后期的杰出将领,他的父亲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自少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李成梁的高祖李英原本是朝鲜人,后来归顺了明朝,被授予铁岭卫指挥佥事的职位。”
“李成梁年少的时候便英毅骁健,有大将之材。但李家家道中落,到了李成梁这一辈,几乎一贫如洗。他也因为家贫不能承袭祖辈的官职,直到40岁依旧是一个平头武生。”
“嘉靖四十五年,李成梁在巡按御史李辅的资助下,得以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开始其军事生涯。”
“隆庆元年,土蛮入侵永平,李成梁赴援有功,升为副总兵,负责协守辽阳。此后,他多次击退蒙古和女真的侵扰,为大明镇守东北边疆,战功卓著。”
“万历元年,李成梁率军击败被朝廷视为辽东大患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兵马,世荫都指挥同知。”
“万历二年,李成梁率军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就在此役中,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被俘,后来被李成梁收留,做了李家的仆役。”
“这可是清朝开国之祖,居然还做过李成梁的俘虏。”
“努尔哈赤居然是万历年间的人,那女真部落不就是在这段时间崛起的?”
“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还真没错……”
朱元璋:“一念之差,若是此时便杀了这个努尔哈赤,将来岂不是便不会有清朝了!”
朱标:“大明衰弱后,总会有其他势力崛起取代大明的地位,没有努尔哈赤也会有其他人。”
朱元璋:“最起码得是个中原汉人,不能让鞑子入关!”
朱标对此甚为赞同:“是啊,鞑子以少数民族统治泱泱华夏,一心只顾着提防汉人夺权,闭关锁国,目光短浅,沉浸在入主中原,统治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李成梁镇守辽东,经历了数十次战役,多次击败蒙古和女真的军队,战功累累,被誉为“二百年来未有也”!”
“但李成梁的品行有很大的缺陷,早在万历十九年,他就因虚报战功和奢侈无度被弹劾罢职。”
“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次受命镇守辽东,但此时的辽东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州女真部在努尔哈赤领导下日益强大。”
“李成梁只能改变策略,转攻为守,放弃宽甸一带,将当地居民迁入内地。但在迁民过程中,居民恋家,不愿背井离乡,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迫,导致死者无数。这一举动再次引发言官的指责和弹劾。”
“李成梁晚年因奢侈无度和虚报战功而备受争议,就连他的子弟和奴仆也腰缠万贯,奢侈无度。他还结纳朝中权贵,用搜刮来的钱贿赂朝廷的各级官员,为自己歌功颂德、抵挡政治攻击。”
“尽管如此,李成梁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仍然被后人所铭记,他与戚继光合称为“南戚北李”,是明朝后期军事将领的杰出代表之一!”
……
【万历二大征便是被称为“朝鲜之役”的中朝联军抗击日寇!】
【日本的战国时代后期,逐渐崛起了一个以织田信长为代表的势力,织田信长以统一日本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削弱地方大名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然而就在公元1582年,日本统一前夕,织田信长在京都的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包围自杀身亡。】
【作为织田信长家臣属下的丰臣秀吉立刻采取行动,击败了明智光秀,继承了织田信长的权势地位,逐渐走向权力的巅峰!】
【1590年,丰臣秀吉攻陷了最后一个敌对势力——北条氏,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
【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了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收缴武器,奖励工商业,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播……逐渐稳定了日本的秩序。】
【但很快,丰臣秀吉就意识到自己统治的脆弱,他并没有得到日本社会上下的支持,便想要通过对外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决定入侵明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要求朝鲜借道,让他的大军通过,朝鲜自然拒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驱逐其使者,于是,丰臣秀吉便将矛头对准了朝鲜!】
评论区
“这是日本入侵的一贯路线,只要占据朝鲜就能兵临辽东,只要过了山海关,中原大地就如同一块鱼腩,任人宰割!”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狗头)”
李世民:“高句丽占据的土地果然很重要,辽东的地势居高临下,中原大地无险可守!”
朱棣:“辽东必须掌握在大明手中!”
赵匡胤:“朕的大宋已经为了吃尽了苦头……”
【朝鲜学着大明重文轻武,已经二十年不闻战事,对于日本人的野蛮战术和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毫无抵抗之力。开战不到一个月,朝鲜三都八道尽数丢失,国王逃亡边境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复国。】
【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明朝的出兵合理合法。长达百年的倭寇之乱让明朝对日本深恶痛绝。而且,日本的最终目标本就是大明,明朝选择境外作战也可以避免本土遭受战火,同时这也是大明树立天朝上国形象的一战!】
【1593年,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依旧是老熟人李如松,他被任命为东征提督,率领四万兵马赴朝。】
评论区
“抗日援朝!”
“与三百多年后的志愿军何其相似。”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vs17我们都不怕,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复兴的脚步!”
……
天幕下的古人看着后世人言语中的自信,也觉得骄傲莫名!
【次年正月,李如松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收复开城,迅速扭转战局!】
【在进逼王京(今首尔)的过程中,李如松的部队在碧蹄馆遭遇日军伏击。面对三倍以上的敌人,李如松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了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明军虽然折损两千余人,但成功击退了日军,日军折损近六千人,将领阵亡约四十人。】
【此后,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明朝不断增兵,加强了对朝鲜的援助。而日本方面,由于战线过长、补给困难,逐渐陷入困境……】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士气低落,开始撤退。中朝联军乘势追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评论区
“此战中,另一位与李如松齐名的大将麻贵被任命为备倭总兵官加提督衔,统一节制在朝各路明军,就连朝鲜王国的军队也要受麻贵的节制。”
“史称麻贵果毅骁捷,善用兵,在宁夏、朝鲜、辽东等地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万历皇帝称为“一时良将”,也是万历皇帝的“救火队长”!”
“只要抗击外来侵略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
……
【朝鲜之役对朝鲜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结束后,朝鲜的政府架构被摧毁,很长时间才逐渐恢复。】
【朝鲜之役保证了清朝三百年的日清和平局面,三百年的东北亚和平局面,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战争也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加剧了明朝的财政危机,导致明朝内部矛盾加剧,党争更加激烈。也削弱了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为后来满清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第572章 王朝末年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被称为“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之间,看地图就知道,这里山川险要,广袤千里,中原王朝的政令很难传达到这样闭塞的地方。】
【明朝时期,播州土司杨氏接受中央任命,世代统治此地。然而,随着杨氏土司势力的增长,其与明朝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