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申时行:“那努尔哈赤虽不是王杲一系,但都是建州女真,互为姻亲。念在他父祖都为大明牺牲,努尔哈赤也得到了大明的封赏建州卫都督佥事(即代理司令官)!”
当然努尔哈赤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的父祖代表明军入城劝降叛军,明军却趁机攻城,致使父祖葬身战火,他的父祖就是被明军杀的!
张居正:“努尔哈赤想要做建州女真的统帅,就必须承担所有部落的仇恨,他必然要与大明为敌!”
这场大战是免不了的……
【后金有机会崛起,一多半的原因是明朝庭对东北边疆的忽视,再加上辽东总兵李成梁腐化堕落,谎报军情骗取封赏。】
【他利用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建州女真之间的矛盾制衡辽东局势,却又多次偏袒努尔哈赤,致使后金抓住机会迅速崛起!】
【万历皇帝不理朝政,朝臣忙于党争,太子朱常洛对后金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决定朝政走向。】
【而后金早已对明朝虎视眈眈,多次南下侵扰、抢掠,明朝对后金的部落也多次杀戮、迫害。双方的利益和情感早已不可调和,战争便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面对后金的挑衅,明朝庭集结了全国20万精锐,加上女真叶赫部、朝鲜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辽东发起进攻。】
【明军兵分四路,左侧中路杜松领兵六万,右侧中路李如柏领兵六万,马林领兵四万,加上叶赫兵,刘铤领兵四万,加上朝鲜兵。】
【努尔哈赤无法同时对抗这么多路敌军,他选择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后金军队先以少量兵力迟滞刘綎的东路军,然后集中八旗兵力迎击杜松的中路军。在五天之内,后金军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除了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明军被后金全歼。明军的主将杜松、刘綎战死沙场,马林也在后来的战斗中阵亡。】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终。明军损失惨重,文武将领死亡310余人,军士死亡45870余人,还损失了大量的马、骡、驼等军用物资。】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明军自遭此惨败后,在战场上完全陷入了被动,被迫采取守势。】
【后金军乘势攻占了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征服叶赫部,迁都辽阳,改名东京,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努尔哈赤在攻占辽东后,继续向周边地区扩张,相继攻占了辽西、朝鲜等地。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继续扩大后金的势力范围,征服了漠南蒙古等地。】
【此后,因为辽东的战事,朝廷每年都需要耗费四百两白银,万历皇帝为了应付这庞大的军费,先后三次增加赋税,被当时的百姓成为“辽饷”。】
【自此,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
【但增加赋税不仅不能解决军饷的问题,还引发了天下百姓的不满,他们纷纷投入反对明朝的起义军中……】
【万历皇帝觉得自己事事不顺,因国事忧愁,再加上酒色无度,最终一病不起。】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大明并没有如汉唐一般能够威胁皇权的势力,这些兔崽子们怎么就一个个的都不想当皇帝呢!”
朱标:“皇权达到了巅峰,文官集团也改进了他们争权夺利的方式,皇帝无法决定朝局,文官动不动就以青史留名为要挟,这样的顿刀子割肉也是很难受的。”
……
【明神宗死后,皇太子朱常洛继位为帝。】
【朱常洛因母亲出身低微,不得神宗喜欢,自幼便身陷“国本之争”与“梃击案”的漩涡之中。】
【朱常洛登基后,面临着其父遗留下的严峻形势,朝纲腐败,经济凋落,宫内纠纷无休无止,军力日衰,边疆吃紧,后金崛起,封疆残破,大明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
【他也曾想要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试图重振朝廷纲纪。】
【可是,还不等朱常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便因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之“红丸”而驾崩,享年三十九岁,在位仅一个月……】
朱棣:“这所谓的红丸不会是……”
朱高炽:“多半是。”
朱瞻基捂脸:“太丢脸了!”
……
【朱常洛之死也引发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二——“红丸案”和“移宫案”。】
【朱常洛登基后,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更加尖锐,郑贵妃与福王的势力依旧深深影响着朝堂与后宫的局势,让他不得不时时提防。】
【郑贵妃竭力笼络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以献美姬为名请封皇太后和皇后。朱常洛每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过几天就一病不起。】
【他召见御医看诊,太医院崔文升给皇帝用了泻药,朱常洛一晚上,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已经处于脱水衰竭的状态。】
朱佑樘:“怎么又是太医!”
朱厚照:“就算是一个身体强健的壮汉一晚上拉三四十次也得脱水而亡啊。”
【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仙丹“红丸”给朱常洛,朱常洛吃了一丸后,感觉四肢和暖,思进饮食,于是当日下午又吃了一丸。可是就在服用第二丸红丸之后不久,次日凌晨,朱常洛就驾崩了。】
评论区
“这怕不是那种药吧……”
“能短时间内提神的,除了那种药还有哪种药。”
“更戏剧化的事还在后面,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郑贵妃的手段,时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却不经审查就以朱常洛的名义赏赐了进献药丸的李可灼。”
“赏赐什么?感谢他送了自己一程!(狗头)”
“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东林党打击异己的借口,没有人在乎皇帝是怎么死的。”
“直到朱由校登基后,才罢免了方从哲,崔文升被发配至南京,李可灼被贬为充军。”
……
【皇帝死后不久,又发生了移宫案。】
【宠妃李选侍因抚养朱由校,自恃有功,便与心腹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皇太子朱由校于乾清宫,想要争当皇太后继而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上奏要求李选侍移宫,但李选侍并未理会。】
【在以东林党人为主力的朝臣的强大压力下,刘一燝、周嘉谟等大臣联合行动,才迫使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李选侍移宫后,朱由校在乾清宫举行了即位仪式,正式成为明朝的新任皇帝,改元天启。】
【此时的明熹宗年仅十六岁,他的父亲朱常洛不得明神宗所喜,他也自幼备受冷落,直到神宗驾崩后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即位后,感念于东林党对他的支持,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和六部,东林党势力迅速暴涨,一度出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
【此时,明朝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
【自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但此举却适得其反,皇帝事必躬亲,政务繁忙,导致内阁与太监拉拢言官,这就是党派斗争的根源!】
朱元璋:……
【自万历年间开始,皇帝不理朝政,朝堂日趋腐败,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导致党派林立,党争迭起。】
【万历三十三年,因得罪皇帝被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东林党因此得名。】
【因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这个党派因此兴起。】
【东林党人主张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并反对权贵贪赃枉法。他们还提出了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得到了广泛支持,却遭到了朝臣、宦官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对。】
【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以反对东林党为目的,组成了浙党。以地域划分的楚党、齐党、昆党等党派纷纷依附于浙党。】
【可以说除了东林党之外的朝臣都在反对东林党,他们互相攻击,搅得朝堂不宁。】
【双方利用“京察”这个考核官员的机会大肆排除异己,提拔本集团的人,致使朝政越发腐败,朋党之争,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