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袁应泰再次调集城内机动兵力出城列阵野战,再次在后金的火炮下,惨遭失败……】
  徐达不理解:“背靠城池却要野战?”
  朱棣也不理解:“后金的火器都是从大明学过去的,怎么就把大明打败了?”
  【三月二十日,努尔哈赤再次攻城,明军虽奋力抵抗,但西门火药被意外点燃,引发连环爆炸,守城将士大多被炸死,城楼也被大火焚烧。】
  【袁应泰见事态紧急,慌忙催调城外各营兵力救援西门,但明军各营或死或溃,根本组织不起来。】
  【三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发起总攻,后金军利用火炮攻城。傍晚时分,后金军夺门而入,城内的奸细里应外合,明军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
  朱厚照:“关外为何有这么多奸细?”
  【辽东首府辽阳城陷落,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巡按御史张铨被俘后坚贞不屈被杀。辽阳之战的失败标志着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彻底崩溃,后金逐渐控制了整个辽东地区。】
  第576章 王朝末年
  【辽沈被后金攻占后,广宁(今辽宁北镇)成为明朝在关外的最大基地。这里不仅是辽东与辽西之间的咽喉,是守卫山海关的大门,也是保卫明朝首都北京城的屏障。】
  【为了挽救残局,明朝再次起用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又用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
  【熊廷弼提出封锁后金、稳扎稳打的三方布置之策,主张设经略于山海关,统筹指挥。明熹宗为了表示自己的支持将尚方宝剑都给了熊廷弼。】
  【为了坚守广宁,明朝设置了三道防线。一是利用辽河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利用镇武堡、镇宁堡构筑第二道防线;三是作为第三道防线的广宁城防。】
  【但官僚之间的内斗不是一个尚方宝剑可以避免的,王化贞贪功冒进,急于建立功勋,对熊廷弼稳妥防守的策略不屑一顾。】
  【而且后金已经通过奸细提前获得了明朝的战略部署,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出其不意,越过了明朝第一道防线辽河,直指广宁城郊的西平堡,一举打乱了明朝的部署。】
  【此时,防守的明军有14万人,但被分布在三条防线上……】
  李世民:“人心不齐,再好的战略都没用,就像是将一架残破的马车向着四个不同的方向拉拽,马车只有崩溃这一条路!”
  【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西过辽河,守河明军迅速败退,后金军追至西平堡。西平堡守将辽东副总兵罗一贯率3000将士死守待援,形势十分严峻。】
  【辽东总督王化贞听信孙德功的计谋,调集广宁所有兵力,让孙德功会师祖大寿、齐秉忠,上前线拒敌。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孙德功早已暗中投降了后金……】
  【孙得功等人率军3万驰援西平堡,但尚未到达战场就在平阳桥遭到了伏击。】
  【已经成为二五仔的孙德功自然不会与“自己人”死战,他带着部分属下率先逃走,导致明军溃败。刘渠、齐秉忠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
  【罗一贯率部与敌军殊死搏斗,杀了7000多后金军,依旧等不到援军,最终只能自杀殉国!】
  【努尔哈赤成功攻下西平堡,轻取辽西40余座城池。】
  【广宁城顿时人心大乱,王化贞弃城而逃,熊廷弼也因受阻未能及时救援广宁,孙得功等人终于等到机会,献城乞降,后金顺利占领广宁。】
  【熊廷弼、王化贞只能退守山海关,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开始崩溃,大量的粮食补给、军事设施尽数落于敌手……】
  【广宁之战后,明朝内部将战败的责任都推给了熊廷弼和王化贞。最终,熊廷弼以“失陷广宁罪”被处死,王化贞也被处以死刑。】
  【广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充分展示了后金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也暴露了明朝内部矛盾激烈、将领指挥不力的虚弱局面。】
  【之后,明廷以孙承宗为督师,袁可立巡抚登莱,备兵辽海——这两位可都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帝师!】
  【为挽救战局,明朝庭决定在辽南地区发动反击,袁可立便是反击计划的具体执行者。】
  【袁可立到任后,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陆战水师,组织东江、登莱两镇总兵毛文龙、沈有容等将领,对后金占领的辽东地区展开收复计划。】
  【天启三年,袁可立令登莱水师出海,以联络诸岛收复旅顺为口号,对后金军队发动了大规模攻击。】
  【明朝军队在袁可立的指挥下,多次对后金军队发动袭击,收复了部分失地。毛文龙率领的明军在东江等地多次出击后金,屡获奇捷,大张挞伐之气。】
  【后金军队在辽南之战中多次遭受重创,士气低落,战斗力严重受损。努尔哈赤仍然想要继续对明朝发动进攻,却受到袁可立和毛文龙等人的牵制,为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御和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评论区
  “毛文龙也是克制后金的一员大将!”
  “毛文龙年少时就不喜欢读书,只对兵事感兴趣,有领兵封侯的志向。后来他继承父亲的军职,得到王化贞的重用,以练兵游击的身份率197人奇袭镇江,生擒后金守将佟养真!”
  “他与后金交战多年,骁勇善战,成功开辟了东江镇,缔造了东江海上防线,却也因为粮饷的问题与明廷屡生矛盾。”
  “明朝朝臣都认为他骄纵不法,虚功冒饷,在此背景下,蓟辽督师袁崇焕于崇祯二年列其十二大罪,以尚方宝剑斩毛文龙于旅顺口附近的双岛。”
  崇祯o(╥﹏╥)o:“可惜,毛文龙已经被袁崇焕杀了……”
  天启(〃'▽'〃):“朕这边毛文龙可还没死呢!”
  “毛文龙虽然骁勇,但他桀骜不驯,不受朝廷节制也是真的,甚至还有与后金勾结的嫌疑。”
  “毛文龙孤悬海外,不愿意受到任何文官的节制,根本不听袁崇焕的指挥。因为他的原因,多次导致明朝的军事部署功亏一篑,他还擅自招兵买马,通过走私和投机倒把谋取私利,私下与皇太极写信,有养寇自重,里通外国之嫌。”
  “所以,毛文龙被杀并不冤枉。”
  “但也因为袁崇焕先斩后奏,用尚方宝剑杀了朝廷命官,引发朝臣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
  天启高兴早了,大明不缺不听指挥的将领。
  崇祯却万分懊悔:“可是,袁崇焕已经被冠以‘擅杀毛帅’的罪名被处死了……”
  【天启六年,后金军企图攻占宁远,进而夺取山海关,实现其入主中原的野心。而明朝则坚决守卫宁远,以阻止后金的进攻。】
  【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西渡辽河,直奔宁远而来。】
  【宁远城的守将正是袁崇焕,他得知后金军来犯后,立即组织全城军民进行抵抗。袁崇焕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城外的百姓和物资全部撤入城内,并将防守器具运往城内,准备迎战。】
  【在战斗中,袁崇焕用西洋大炮对后金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多次发动攻城战,但均被明军击退!】
  【经过两天的激战,后金军始终无法攻破宁远城,努尔哈赤被迫下令退军。】
  【宁远之战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后金军在宁远之战中遭遇了重大挫折,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首次未能攻下明朝城池!】
  天启帝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袁崇焕!”
  朱厚照高兴的大呼:“打得好!我大明的军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啊。”
  杨廷和:真正拖后腿的是朝堂……
  【宁远之战的胜利对于明朝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升了明朝军队的士气,为明朝在辽东的防御注入了新的活力!】
  【宁远之战的数月之后,努尔哈赤抑郁而逝,有人说他在宁远之战中被炮弹击中,更多人猜测他是因为战事不利郁愤而死。】
  【努尔哈赤死后,后金的汗位由四贝勒皇太极继承。】
  天启立刻意识到:“后金的动荡正是大明的好机会!”
  【就在后金经历汗位交替,上层动荡之时,明朝内部也发生了一场大爆炸——物理意义上的大爆炸!】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城里的人突然听到如同地龙咆哮的声音,从城东北方蔓延到城西南角,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
  【紧接着,巨响声中,天空乱云横飞,有蘑菇云一样的东西像柱子一样直竖于京城西南角!】
  【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城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2000米,宽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动物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
  【数万间房屋、2万多人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到昌平,那些被炸死的死者都是赤裸而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