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只是薛父早逝,薛蟠年纪尚小,不知内情,他年纪太小,薛父也不可能将那些东西交给他,若是把握不住,那是祸不是福。
  可即便如此,薛姨妈也早早的为薛宝钗打算,莫说王夫人是不喜欢林黛玉才选择的薛宝钗,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薛姨妈一定是早先就和王夫人达成了默契的,贾宝玉再怎么说,也是出自国公府的后辈,他的婚事选择范围怎么说也不会只有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人。
  若不是薛姨妈使了大力,王夫人也有别的考量,两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薛姨妈不会这么使劲的,这传出金玉良缘的事,绝不会是薛宝钗自己拿的主意。
  原著中,贾宝玉有一回去梨香院探望宝钗时,见到了薛宝钗的金锁和上面的字,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是一对”。随后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便说“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
  按她的理解,应当是这字才是癞头和尚送的,并且说要錾在金器上,因此薛家才打造了这样的一把金锁。
  可后来又提到,薛姨妈对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这显然前后矛盾了,是为了引出金玉配,又表明不是自家的算计,那是早就有的缘分,因而薛姨妈才说了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这金玉良缘之事,是薛姨妈传出的主意,而王夫人也没反对,不然薛姨妈不会直接这样做,毕竟传言流传出去,也不过只是传言而已,王夫人不打算替贾宝玉娶薛宝钗,便不会默认这样的传言,不然薛姨妈是疯了才会这么做,损害的那都是薛宝钗的名声,若是事不成,薛宝钗哪里还有什么出路,要不是心性坚定,寻死的可能都有。
  名声如此重要,贾母又怎么会不知道。
  男女七岁不同席,而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处住着,早已过了不同席的年纪,可贾母却没有提出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其中一人搬走,三春姐妹尚且还能说与贾宝玉同姓,自是因为兄弟姐妹的缘故,所以不避讳也说得过去,可林黛玉是不同姓的。
  另有一事,薛宝钗自和薛姨妈住进了贾府,贾母便以贾宝玉学业暂停,三春姐妹暂时不能更着一起就学的缘由,让她们搬到了王夫人处,说她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监管这么多后辈,让王夫人照看,只留下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还在碧纱橱住着。
  薛宝钗以为,贾母的心思其实早已昭然若揭。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糊涂的人,比起王夫人对薛宝钗起心思,贾母甚至更早就有了叫林黛玉许配给贾宝玉的想法。
  她不是不疼爱林黛玉,而是对于这个自己唯一女儿的唯一血脉,她想了万全的安排,林家已经无人的情况下,林黛玉的靠山只有贾母还一心想着她。
  贾敏的两位兄长,贾赦和贾政都不是那等心思细腻的,若要依靠他们,在贾母死后,还为林黛玉操心,那是异想天开,他们最多将这事交给夫人们操心。
  贾赦有多靠不住,从他后期将迎春嫁给孙绍祖那样的禽兽便知道了,先不提是不是“卖女抵债”,可当时连贾政都在反对,他却依旧我行我素。而邢夫人是个继室,能对贾敏这个小姑子和她的女儿有多少面子情?她连没了母亲的迎春都不做好嫡母的职责,何论让她费心照看林黛玉?王夫人更是不可能了。
  若是没有长辈撑腰,林黛玉就是一个孤女带着巨额的家财嫁给别人,岂不危险?
  贾母是思虑了许多,才有了这个决定,两人两小无猜,自幼培养起来的感情,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才能过得好日子。
  若是贾府后期没有败落,林黛玉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凄惨。
  伴随着贾宝玉的一声“宝姐姐来了”,林黛玉和三春姐妹们都高兴的迎了出来。
  薛宝钗年纪比他们大些,心理年龄自然也更大了,看这群人就像看一群小孩子一样,平日里不由自主的会照顾几分,她们自然感觉得到,觉得这位宝姐姐人好性子也好,大家相处都十分愉快。
  探春先行问道:“宝姐姐这又是给我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因为薛宝钗总是十分照顾她们,有了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就给姐妹们分享了,所以探春才有这么一说。
  薛宝钗笑了笑道:“家中的铺子里进了些齐州的绒花簪子,我瞧着颇有些精致可爱,正适合妹妹们戴,这便拿来了,就在这儿选选吧。”
  薛宝钗将匣子放在了桌上,见桌上还放着棋子和棋盘,问道:“是我打扰你们下棋了?怎么这棋盘都乱了?”
  薛宝钗也会下棋,一眼瞧着,这棋盘乱糟糟的,不像是正经下棋的样子。
  贾宝玉在一旁的匣子里搅了搅,耸了耸肩道:“得了,今儿个又没有我的份,宝姐姐怎么总是偏心,女儿家都是宝,而我是根草。”
  “那棋盘子方才探春妹妹使赖,这才乱了的。”
  探春撅起嘴:“我哪里使赖了,二哥哥自己没仔细听这规则,就知道浑赖我,也叫宝姐姐来评评理。”
  林黛玉笑道:“宝姐姐不是说,妹妹们都是对的,这理可怎么评?还不如让宝姐姐想想,宝玉瞧着我们总得宝姐姐的东西,可眼红了,宝姐姐可有准备给宝玉的?”
  薛宝钗平日里总想着这些姐妹们,自然送东西十分频繁,但这么频繁的送贾宝玉却是不合适的,不过偶尔也借着薛蟠的名义一碗水端平,也送些小玩意到贾宝玉院子里。
  听了林黛玉这话也不尴尬,只笑道:“就你促狭,宝玉哪里就眼红了。”
  第25章
  不过也真没把贾宝玉就晾在那里,那可是这府里最不能忽视的人之一,薛宝钗怎么会怠慢他。
  早就猜到贾宝玉会在这边一起玩耍了,薛宝钗叫人上前来拿了彩色线绳。
  “这是上好的苏州彩绳,用来做宫绦是最好不过的,那些个玉呀珠子的小物件,闲来无事做这些宫绦正好。”
  宫绦是用彩色的线绳编织而成的压衣裙的挂饰,也是一种女红,所以几个姐妹们都是会做的,她们本也闲来无事做些女红。
  至于那些玉呀珠子的,也有说法。
  薛蟠接收了家中的生意,其中就有做珠宝玉石生意的,只是这珠宝本就做的富贵生意,结交的人脉也自然不同,在薛父去世薛蟠尚未长成的这些年,那管事的人早就背脊硬了,不说送上该送的账簿没送或者是送的敷衍,逐年分红也少了,甚至最后干脆不送了,只说主家去世没有人脉生意难做。
  到了薛蟠回到京中接手,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因着薛蟠经验不足,先去处置了其他重要的产业,珠宝虽贵重,但在薛家的生意中占比不算多,所以走漏了风声,那管事的提前走了门路溜了,薛蟠如今也不想太高调,又是在京中,便暂且按耐下了,不便大张旗鼓的去寻人。
  何况这铺子被别人经营了这么多年,账本也都是别人做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拿捏不到别人的短处。
  所以薛蟠便将这铺子收回,剩余的也不是什么成色上好的珠宝玉石,挑了些不错的留下来,就叫这铺子先关了。
  珠宝玉石这类生意不比其他,薛家的供货商都在那老管家手中,这些东西靠的都是经年的累积,薛蟠一时半会儿不好找新的合作人选,这也是那老管家有门路溜了的缘故,财帛动人心,有钱什么事办不到。
  而这些关掉了铺子留下来的存货,薛蟠干脆一股脑的都送给了薛宝钗,薛宝钗整理了好一阵子,将其中轻巧精致的小物件都挑了出来送人,不算是特别贵重的,却又价值在那的,自然也都送了贾府的人许多。
  “这些给妹妹们玩着,宝玉的就叫身边的人帮忙做着,到时候人人都有了,可不能再说我偏心了。”
  薛宝钗打趣了一句,贾宝玉不好意思道:“我不过随口一说,宝姐姐哪里偏心了,宝姐姐对我们最是照顾了。”
  贾宝玉这话说的也不是客套,薛宝钗比他们的年纪都要大,他们又都还小,没有出门交际的时候,薛宝钗本来也没有要嫁给贾宝玉的心思,自然处处表现出姐姐的身份来照顾着她们,姐弟情什么的总比男女之情安全。
  再有薛蟠如今整个人像是焕然一新一般,踏踏实实做生意,竟然还有几分天赋,又搭上了贵人,薛家的生意逐渐恢复,又是为了和贾府和谐相处拉进关系,这点儿抛费薛宝钗也是可劲的花。
  总归后面迟早要搭进去的,只要一天没能听到圣上的声音松这个口,悬在薛家脑袋上的刀就不算拿走了。
  探春最先嬉笑着去瞧:“你们先掰扯着宝姐姐到底偏不偏心,这好东西我可就先选了。”
  惜春眨了眨眼:“我可没说,也让我先选选。”
  就连迎春也难得的说了句:“宝姐姐对我们都很照顾的。”
  迎春的声音柔柔弱弱,却引得薛宝钗瞧了一眼,不由得心底叹了口气。
  平心而论,贾府教养女儿,都是一样的照顾,老太太固然对林黛玉偏心些,可对迎春探春惜春,都是一样的待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