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极具穿透力,又在自我认知里成为寻常。
加留在接到几十个芮克的电话,听到了几十个邀约理由,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半个小时就真的能按分钟频率打电话的名导演。
祂也是按分钟说“还没到预定时间”,说的自己仿佛一个人机。
天气炎热,外面的绿叶子在强光下在视觉里出现一片晃眼的银白。加留起身远眺又被银白晃了眼,等走到我面前,看见我斜躺在沙发上打游戏,已经到了“若是人人跟你一样踩点上班,不随便乱卷,世界该有多么和谐”的地步。
慈祥、欣慰。
一瞬间我看的诸多小说里的年纪轻轻却一把年纪的角色挨个浮现在脑海,我坐直了,“你遇到了什么事?”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假期,对有些人而言,放假是场酷刑。”
芮克先生跟战略投资部比起来,好就好在他热爱的是拍摄记录,而不是纯粹的工作。
拍摄对他而言,是一件稀松平常可以在白天黑夜都进行的工作,即使只有一个主演。
他的原定拍摄计划在真正与我相处过二十秒后,已经成了垃圾桶里的垃圾。
“台上的宁芙只是台下的宁芙的影子。”
他似乎努力在克制,但成堆的胶卷已经表明,他的克制没有效用。
我们在对剧本,但是,我踏入的是一片由胶卷构成的浪潮。芮克在交错缠绕的胶卷中,红色的眼睛成了摄像头正在运行中的光亮。
“连片刻真实都无法占据的影子。”
连拍的声音密密麻麻的响起,胶卷正在记录我的每一种表情,意欲占据我此刻的时间。
胶卷背后的导演走近停驻在原地的演员,成为另一个演员。
两个人,异性,在布满胶卷的空间。
这是独属于主角的待遇。
女主角、男主角。
“宁芙,我的宁芙,请告知我,你的真实!”
好吧。
“你能支付什么代价?”
我审视着他,细致的去看他的因果,称量他本身的价值,目光长久的停留在他的价值上,没有偏转,目中无人,“你无法支付得到所有真实的代价。”
我拒绝了芮克先生献祭所有的行为,我现在是个公众人物,在胶卷的注视下完成的叫做演绎,胶卷外的叫做潜规则。
不过是我潜规则芮克。
演员潜规则导演,倒反天罡也就算了,何况他想要看到的,全部都换不来的。
忆者——如果他真的是的话,他没直接承认过——在乎的想要的记忆,我这里在回返真实时能看到很多,其中还囊括星神的诞生与陨落。
他付不起。
这只是其一。
最终协商结果是他支付给我薪酬,我客串几部他的电影,公司的宣传词上幸好写的是参演,否则我当龙套这点不太好解释。
加留已经在掐人中了,“你说你跟导演谈了一下,差点把导演潜规则了?”
“忆者跟我们仲裁官抢什么,难道我们这里就没有值得你潜规则的吗?你想潜规则,你找我们啊,你找什么忆者???”
“……重要的是这种事吗?”
“不要小瞧均衡代码的bug含金量啊!”
我很老实的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但是,忆者很方便啊,模因身,只要有记忆,随时随地都能出现。”
加留第一次给祖师爷上香不是为了程序平稳运行,是为了让我不要被忆者的模因身骚扰。
很抽象的行为,抽象到均衡的代码感觉都被污染了,在同种环境中,运行都出现了几秒的卡顿,仿佛读取时一个趔趄,险些没站稳。
祂有去酒馆上班的机会,我也有。
仲裁官能为了均衡做到什么程度,好问题,跟问忆者为了记忆能做到什么地步一样。
这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忆者身为模因,是真的很方便盯住自己的目标,仲裁官却需要排查。
加留是真的拼了。
仲裁官们在玄学的路上走了一大步,从另一个方面理解了与以往不同的均衡。眼瞅着科学与神秘的力量即将步入均衡,突然听到我差点潜规则了一个忆者,不亚于快出成果时被研究的那颗星星突然爆炸。
行者们在追寻命途时,都有共通之处。
祂握着我的手,表情充满了决心:“你真的想要的话,你潜规则我吧!”
“……”
我笑出了声。
潜规则难道是什么很道德的事吗,一个个说的都充满了决心。而且我的潜规则,是真的连盆都端走的,我是指存在。
人的价值不单单是耳熟能详的那些,还有存在。
我告诉他这只是一个不好笑的玩笑,我跟芮克先生就只是谈了谈拍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冒出来的那个潜规则,我说,“就当我上班上的疯了,脑子一抽吧。”
忆者确实很方便。
疑似忆者也是。
我拧开房门,看见原本宽敞的房间堆叠了胶卷,不速之客安然的坐在书桌旁,描绘着自己的灵感。
连装饰用的盆栽上都有一卷胶卷蜿蜒盘旋,想要碰触到能够成为电影的片段。
只是看状态,它或许是想对盆栽实行一场谋杀。
正如房间里突兀的芮克先生,他正在塑造一个策划了一场谋杀的凶手。
有些影片是记忆的倒影,有些影片是想象的飞驰。
宇宙里的素材太多,属于我的第一个角色却是凶手。
“死者呢?”
我看着剧本,上面只有故事梗概,属于我的部分更是只有自由发挥,一个用任意方式杀死忆者的故事。
“是我。”
芮克将扮演被杀死的忆者。
总体来说是一个很无聊的故事,放眼寰宇,想要夸赞估计都只能夸赞芮克先生用的拍摄技巧。
这是我阅读本子后的真实感受。
“你在故事里只需要自由发挥,我的想象永远不会限制你。”
所以他只给我基本梗概,没有任何属于我这个凶手的基本设定。
死者也是。
冰冷的,失温的,苍白的尸体躺在案发现场,等待凶手确定与他的关系。
爱情、悬疑、恐怖、刑侦……总有一个可以去定义。
第50章 失业
自从我人活过来了,那些心如死灰阶段从没有找上我的绯闻也跟着一起飞了过来。
有得必有失。
扩圈必定会有更多黑粉,还有一些对我失望的。他们可能因为一首歌直线入坑,又在我大跨步转型后,感到失落,我的歌声仍旧有一部分在歌颂信仰,他们只是偏爱摇摇欲坠的我。
这非常正常。
有人喜欢月亮,有人喜好太阳,有人喜爱能够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人。
我成为了人,准备坚定的走下去,死亡的阴霾从我脸上散去,脆弱忧郁被一连串的意外洗去。
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他们在台下看我,再看不到从前薄雾似的月光,苍白一片。只能从我的歌声中听到过去的影子,但一首歌过后,影子便消逝。
“我明明该高兴的。
明明是想象中很久的场景,我喜欢的歌者被爱拯救,对着镜头笑的暖意融融,一切都如想象中发生。
如此盛大,如此美好。
甚至连营业时间都多了起来,我可以一直一直去看着你,听你唱的所有歌。
每一首都很好听,我都觉得自己再一次被你拯救了。
但是——
为什么,完成对你的拯救的人中没有我呢?为什么你是看到了那些事情因为无可抑制的愤怒而完成了自我拯救呢?
我想要成为你得到的爱的一部分。
我对你无足轻重。
我为此,对你产生了憎恨。”
这不是对我事业的失望,是情感上无可弥合的落差。脆弱容易让人产生怜爱,让人拥有“她要是没有我该怎么办”类似的心理。
怜弱,无论这“弱”是生理还是精神上。
所以早期,我的死忠粉很多,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可以直观的认识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支撑我歌唱的动力。
现在却不是,我在精神上已经不是靠一根蜘蛛丝吊着的状态,生命的活力重新回到身躯里。
我的粉丝组成正在趋于正常的构成。
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物,会面临的事,也在缓慢的回到我身上。
最常见的就是桃色新闻。
星际和平公司封禁得越厉害,小道消息传得越快的一类新闻。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封禁和澄清都是变相的承认,而承认就意味真实。
舆论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可以短时间内沸沸扬扬仿佛每一个人都心照不宣。又在下一个流行新闻出现后,就被抛之脑后。
传递方式的便捷,让一堆新闻挤到人的视野里,又很快被挤下去,很难留有什么痕迹,连同自己当时评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