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考试结束的那一天她收到一束花,来自远在京市的陈姝铃,她叫的跑腿。
是说女生更懂女生的审美,陈姝铃送的花是她收到过的所有花里,她最喜欢的一个。
花里夹着一张卡片,写着一行字:等你来京市。
她甚至不说祝福的话,而是笃定她能成功。
江颂没辜负她。
成绩出来那天,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不主动来问她给她压力,而是静静等待结果,等待她的好消息。
江颂看见分数的那一刻很开心,但情绪起伏谈不上剧烈,因为她能猜个大概,因为她有把握考到这个分,因为备考这段时间她从没松懈过,所以这个成绩是她应得的。
三月复试,江颂终于坐上飞往京市的航班,陈姝铃来机场接的她。
见面时没说一句话,只是拥抱,沉默地流泪,拥抱。
行李箱在腿边,机场的播音不断响起,江颂呜咽着,压力和委屈终于得到释放。
她们两年没见了,尽管视频过无数次,但终究隔着手机。
“你怎么瘦这么多啊。”
陈姝铃用拇指和食指量她手腕,指尖并拢后还空出一圈。
江颂备考前和备考后都称过体重,确实瘦了七八斤,她压力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厌食心理,有一段时间看见肉就想吐,但还得逼着自己吃,毕竟考研也算个体力活,营养跟不上身体就很难撑住。
陈姝铃在京市租了房子,一个人住一整套,江颂挺佩服她,她真的很聪明,很会抓风口,这么多年一直目标清晰,很有自己规划,大学就学会了炒股,也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去年被一个专门发校花校草的博主挖掘,吸了一波粉,算是个小网红了,偶尔还能接接广告。
她还买了辆车,江颂现在就坐在
她的副驾上,车里放着她们都爱听的歌。
陈姝铃也不愧是最懂她的人,不问她关于复试的事情,怕给她压力,也没提过李迩,分手的消息江颂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她,但当时只说回国再聊,多的一句没说,陈姝铃此刻也一个字没问,倒是跟她说了很多其他事。
比如春节她回了趟榕城,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曾经一致认为会从校服走到婚纱的那对情侣居然分手了,而高中时两个看起来完全没交集的人居然在一起了。
比如她最近吃到的瓜,圈里朋友告诉她有两个网络红人全是人设,表面光鲜亮丽,私下其实超级邋遢。
比如她前段时间和唐斌尧聊天,他居然谈恋爱了,对象是师范专业的学妹,性格温柔的能掐出水。
说到这她唉声叹气:“你们怎么都能恋上,我怎么到今天还没谈过恋爱?”
说来说去还是没能逃过那两个字。
江颂笑着看她:“你太漂亮啦,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配不上你。”她又偏头看窗外:“而且,恋爱有什么好的,到头来还是要分开。”
没有什么关系是能长久的,只有陌生,两个相爱的人不会一直爱下去,但两个陌生的人,真的能陌生一辈子。
“颂颂,你不能这么想,我虽然还没恋爱过,但我思想还是积极的,分开就分开,下一个更乖,这个不行就找下一个呗,我不追求爱我的,我只找我爱的,别管强扭的瓜甜不甜,它至少是个瓜,不是芝麻。”
陈姝铃一向乐观,这种乐观江颂要学好久,她看待事物太容易悲观了,这个习惯不好,她在改。
“那我也得先路过瓜田,才能找到瓜。”
陈姝铃放慢了车速,缓声问她:“那你,还记得上个瓜的味道吗?”
江颂看着前方的红绿灯,绿色数字倒数着变成黄色,再变红,她开口,好像释怀了:“你还记得今年夏天吃的最后一块西瓜吗?”
陈姝铃摇头,她要记得事情太多了,哪会记得这个,“不记得了。”
而江颂勾唇,侧眼看她,给了一个狡黠的回答:“我今年没吃西瓜,而且,我不太喜欢西瓜。”
所以她不会去记上一个西瓜是什么味,就像,她不会去回忆和李迩的从前。
路要朝前走,她得往前看。
在陈姝铃家住的这几天,江颂忙着准备复试,陈姝铃也有工作要忙,两个人晚上才能见上面,她听她抱怨工作上难缠的合作伙伴,算是每天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了。
江颂看来,复试比初试容易,她早已不怕和人交谈,老师问的问题她能应答自如,且大学四年她没少参加比赛,获奖不在少数,再有交换生经历加持,优势挺明显。
所以在首理官网的拟录取名单里看见自己的姓名时,江颂丝毫不意外。
她走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
她总算给了十八岁的自己一个交代,那年的遗憾,全都烟消云散。
首理不再是梦想,而是她即将就读的学校。
第78章 花彩雀莺 我们相遇,相爱,相泯于江湖……
研究生生活难免枯燥, 但好在各种补贴和奖学金算下来,江颂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用愁,甚至每个月还能存下来点钱, 她把所有钱存进两张卡里, 一张日常会用, 一张只进不出, 她不会动那张卡里的钱, 那是要还给李迩的。
虽然来了京市, 江颂和陈姝铃也是聚少离多, 她工作常要出差,很少能在京市安稳待上半个月。
江颂也忙,空闲时间里都在给人做考研辅导, 时间排的满满当当, 但赚的也多,累也咬牙坚持着。
这三年常跟她保持联系的还是那些个人, 跟三个大学室友的联系没断过,只是再聚也难找出时间, 跟唐晔常有联系, 她挺厉害, 争取到了公派留学的机会, 只是没去到她渴望留下的伦敦,一个人待在陌生的荷兰。值得一提的是,江颂和赵昀知的联系没断过,他两这条线的维持还是靠唐晔, 她们三在海市聚过一次,在唐晔出国前,赵昀知大学时看着挺内敛, 那天却格外健谈,喝了两口酒后还叨叨着让江颂毕业直接来他们公司上班。
他毕业后留在海市创业了,有家庭作后盾,跟人合伙开了公司,那两年电商市场崛起,势头挺猛,赵昀知赶上了好时候,做跨境电商,三年时间赚回了启动资金,而那次三人聚餐时他说的那句话不是玩笑话。
2015年,江颂25岁了,这年她硕士毕业,进了赵昀知的公司做运营。
这是个蓄势待发的年纪,身体年轻,心智成熟,一切都在为她的成长铺路,为她的腾空架桥。
她经历比同龄人多些,也比她们成熟些,清醒更不用说,她一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事业。
再事业。
赚钱。
赚更多钱。
她物欲低,赚钱从来不为挥霍,为的是生存,和有一个家。
她一直漂泊,没有归处,过去是奶奶在哪,哪就是家,现在只剩她,她在哪,哪就能安家。
家这回事离不开房子,所以她得存钱买房,而事业是她赚钱的支撑。
至于爱情,可有可无。
她这三年不是没遇到过蠢蠢欲动的异性,只是她都提不起兴趣去接触,他们或带有不纯的目的,或抱着玩玩的心态,真心少见,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她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撕开他们无聊的伪装。
回想她收到过的鲜花和礼物,也听过不少示好与爱慕,她拒绝过,也接受过,结果并无太大不同。
有时也忍不住感慨,大二那年唐斌尧打来的那通电话,夹杂着醉意和喧杂的表白,居然是她收到过的,最真诚的喜欢。
她像一枝独立不萎的花,站在悬崖顶上俯视所有试图摘下她的人,没人能做到。
没人真的有勇气,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愿意去爬一座高不可攀的山。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她在公司,从助理做到了主管,没少跟陈姝铃待在一块,所以越来越像她,像陈姝铃应该是件好事,她的人生准则是及时行乐,带着江颂也越过越洒脱。
江颂开始变得吝啬,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情分给别人一丝一毫,直到有一个人出现,能够慷慨给予她全部的爱,那时候,爱才算平等,她才有勇气去爱。
她在这种心境下,在28岁这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和李迩重逢了。
在伦敦的街头。
———
出差这事原本是落不到江颂头上的,只是原定的人家里老人突然进了重症,实在脱不开身,赵昀知这个老板十分有人道主义,给他批了长假,但得在公司再捞出一个人跟着他去出差。
其他人各有各的理由,但都逃不过家庭这两个字,他们大多已婚,伴侣多少不愿意。
江颂作为公司里唯二单身人士中的其中一个,自觉顶上来了。
另一个是赵昀知。
赵昀知问她是不是想不开:“你在公司待着多舒服啊,都没什么事要做,你跟我去出差得忙这忙那儿的,我不给开额外工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