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隋霖说,“相比我让阿姊对世绝望,你让她流连人世,可是她那样的身体和处境,竟不知我与你,到底谁对她更残忍?”
这是蔺稷第三回 前往时,隋霖和他说的话。
蔺稷沉默离开,又无声返回,伸手掐死了隋霖。
他没有用太多力气,时间也不久,前朝最后一任天子就闭了眼。
蔺稷看滚在地上的人,口鼻皆残留着不曾拭尽的血污,是往日丹朱毒发的痕迹。他看着他,想起死去的隋棠,活着的孩子。
踉跄离去。
之后便很少再给孩子讲隋棠生平。
沛儿道,“那阿母是什么样子的?”
“阿翁,你画。”帝王寝殿堂皇深阔,但只有父子二人时,他都让他唤“阿翁”,就是日日喊,时时喊,还能喊几时,喊几声?
蔺稷接了笔,却也落不下笔。
画人重在五官,五官贵在双目。
她,双目失明。
最后画成,是那年春日长泽堂廊下,晨风穿过日光,万紫千红开遍,妇人素衣黄裳,白绫覆眼。
他曾嘲她,不合时宜。
“阿母的眼睛?”沛儿伸出小手,仰头问父亲。
【三恨双目失明,从未见过我郎君……他是第一个待我好的人,我想看一看他。】
“是被阿翁弄伤的。” 蔺稷也抚她眉眼,血色字迹在眼前排成句。
他将孩子抱在膝头,“来日见你阿母,记得替阿翁说些好话,求她……”
人讲完了,也画完了,但这个年纪的孩子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那阿母现在哪?阿翁不是去看她了吗?”
去岁,蔺稷祭拜隋棠回宫,沛儿正好醒来,缠着问他,母亲在哪里?
蔺稷没有瞒他,如实告知,你的阿母已经不在人间,她看不到也听不到我们,沉睡在邙山,一个叫翠云峰的地方。
“邙
山三十三峰,翠云第五长。”是个极聪颖的孩子,乃听到他与太常商量迁陵的对话,提及北邙山山脉地形,便记住了,“是这个翠云峰吗?”
蔺稷点头应是。
“阿翁画。”小皇子又拿起笔,眨着星星一样的眼睛。
这处蔺稷熟悉,画来尤似在行军地图上:自东向西,其位在五。背邙山之原,面伊洛之流,枕大川,朝少室。树木森森,苍翠如云,故名翠云峰。
落笔成作,注地名,标距离,送于幼子。
两幅画,沛儿醒时便看。
一画他从未见过的生母,二画他从未去过的地方。
他看得久了,便看见一身黄裙款款的母亲,蒙着白绫摸索在茂林群峰中。
“阿母,不能再往前了!”
“左手边是成片松柏,有刺,不可走那道。”
“晨阳最盛的地方,往左拐有一条小径……”
“可以走这处。”
他不仅清晰记住了母亲的模样,更是将地图记得熟烂。更宝贵的是,非纸上谈兵。
今日初来此处,小小孩童竟十分准确的找对了方向,寻到了翠云峰,这会正提醒父亲,车马走过头了。
这般储君,若是无病无疾,当真是国祚绵长。
蔺稷揉了揉他脑袋,“你阿母今岁已经迁去了首阳山上的陵寝中。”
“邙山第一峰?”沛儿有些吃惊道,“那不是帝陵吗?”
“是的,帝后共陵。”车马停歇,蔺稷将孩子抱下马车,一路抱进地宫深处,立在一樽棺椁旁。
是隋棠的棺椁,自然已经封棺,除了石壁雕纹嵌宝,烛火森森,什么也看不到。但这般伸手抚过,也算是他们在人间最近的距离。
他摸过,收回手抱牢孩子,让他也离得母亲近一些。
沛儿早已等不及,尽可能蹭出身子,张开一双瘦骨嶙峋的小手,从头摸到尾,最后趴在棺椁上,拥抱他的母亲。
这样小的人,虽勉强知道了死亡的意义,但也实难做出这般动作。
他只是又累了,气喘不定,两手失了力气身子软软伏下,卧在了母亲的石棺上。
蔺稷松开他下半身,让他完全睡入他母亲的怀里。
这日沛儿醒来,揉着惺忪睡眼,“阿翁,可不可以多留一日?我想让膳房把我的牛乳,小甜酥,都送来,分一点给阿母。”
蔺稷道,“你若愿意,住多久都行。你平素饮食,阿翁都带来了。”
沛儿雀跃,搂过他脖颈,亲了他一口。
蔺稷僵在一处,百感交集地看他。
孩子五岁了,近两年才开始带在身边照顾。而他从来不是一个温情的人,无论为夫还是为父。
沛儿挣扎不肯用药的时候,他控制不住也曾吼过他;太医束手无策之际,他扬声斥责过。虽回首也曾道歉,也曾安抚,孩子慢慢不再畏惧,愿意接近他,与他微笑,让他喂药,然这般亲昵动作,还是头一回。
他沉默,孩子便又有些局促,松开他脖颈,从他臂弯蹭出,端正小小的身子,拱手与他致歉。
曾不愿相信他的病,只当太医误诊,他自欺欺人地当他只是风寒严重,好的慢些,便如常按照太子的培养,给他备好大儒,请来名师,教他规矩,授他文武。
学了三个多月,从他吐出第一口血开始,他终于认命,散了东宫,日夜带在身边,只饮食起卧,谈母作画讲故事,共天伦情。
然而即便只有三个月教授,孩子依旧学得这样好。
“阿翁没有生气,是感动。”蔺稷握上他抱拳行礼的手,“你再亲阿翁一下。”
沛儿摇首。
蔺稷目光带着乞求,“阿翁与你道歉,吓到你了……”
沛儿还是摇头,眨着眼睛道,“我都亲过阿翁一回了,这会阿翁先亲我,我再亲您!”
蔺稷亲上他瘦削的面庞,眼泪落尽他脖子里。
小皇子缩了缩肩膀,因痒想笑却又皱起眉头,“阿翁为何哭?”
他转身看不远处的陵寝,“您是不是想阿母了?”
他抬手擦拭父亲的眼泪,冲他甜甜微笑,月华匍在他身后。
他比星辰璀璨。
蔺稷看着他,看见隋棠。
“殿下!”他将他抱在肩头,在他耳边呢喃。
他的妻子,姓隋名棠没有字,或许有只是他不知道。
唤名生分,他想唤她小字,亲昵些。
然到头来,唯有“殿下”。
殿下。
殿下。
他在深夜呼唤,在黎明呼唤,在沛儿离开后的日日夜夜呼唤,无人应他。
他与沛儿在首阳山的草庐住了七日,鸿嘉六年二月初十,沛儿走完最后一程。
他送他入陵寝,与母同归。
至此,他拥有山河万里,漫长人生,但彻底无妻无子,无室无家。
蔺稷从首阳山归来,依旧是太极宫勤政殿中英明的君主。
转年鸿嘉七年春,筹备多年的二次南伐开始,蔺稷依旧御驾亲征。
然为百官阻。
百官在前朝颠来倒去地说,天子身负国祚,不可轻出禁中。但谁也不敢直说,君王膝下无嗣,战场刀剑无眼,万一,万一怎么办?
太医在后廷倒是直言许多,林群道,“陛下前两年,日夜照拂太子殿下,作息生乱,夜中又开始多梦少眠,安神汤药重启至今未绝,如此身子若是好生休养,自还好说。若还奔波于沙场,且就说不会受伤,但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蔺稷闻后颔首,“朕都知道。”
他都知道,然还是一意孤行,亲征南伐。
鸿嘉七年五月,御驾出京畿,率领兵甲三十万屯守鹳流湖。九月领军渡过金江,十一月,二十万兵甲白衣渡江,与原本扬州的五万兵甲合兵,分三路横兵益、荆、交州。
四月,灭荆州,去州立九江郡。
七月,灭益州,去州立章合郡。
转年鸿嘉八年三月,灭交州,去州立苍梧郡。
至此,天下一统,凡日月所照,皆为大邺之国土。
十三州战乱终结,百姓休养生息,田地长出青苗,道旁开出花朵,一座座学堂开起来,一间间医舍建起来,一袋袋米粮搬入黎民的屋中,耕田的牛转了一圈又一圈……百废待兴,终于开始兴起来。
太阳都变得火热许多,洒下一缕缕金灿灿的光。
唯有御座上的帝王,正值壮年,却在日光下,两鬓斑白。
他自己也不知道,何日开始生的白发。
是在看到隋棠血书的那一日,还是在沛儿离开的那日,亦或是在二次南伐被长刀劈入胸膛昏迷后又醒来的那一日……
只知道,在又一次朝会上毫无征兆地吐血昏迷后,他被太医署判下寿数,三五年。
三五年。
近臣心腹闻之都难言悲苦,唯他自己,竟感到一丝欢愉。
在榻上养了月余,攒出一点精神后,他召来胞弟,赠他一物。
蔺黍接过阅之,俯身大骇。
蔺稷道,“我时日无多,膝下亦无子嗣,族中有战功者非你一人,各路诸侯降之日浅其心难判,我去后若无明诏,国中必生大乱。天下分裂日久,难得在你我兄弟手中重合。百姓实苦,亦难得片刻安宁,就莫要让这世道再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