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乔渔说:“谢谢。”
苏静云将电脑挪开,双手合握在一起,笑着说:“公司一直都有计划开展小说工作室,但是雁汀有才华的作者不多,且一部分都是网上签约的,难招到新作者,开展工作室的计划也一直搁置着。”
乔渔:“?”
苏静看着她,略有些激动:“但是我看了你的作品之后,我有信心把工作室给开展起来。”
“我?写小说?”乔渔难以置信,然而转过来一想,好像也不是不可以,有好多编剧同时兼顾作者,只是之前她从来没往这方面考虑过。
“对,你有剧本创作的经验,比我去培训一场新人出来要好很多。”苏静云开心,“我可总算是盼来了一个新的作者。”
乔渔还是下意识地拒绝:“可我还没写过小说,您别抱太高的期望……”
苏静云握着双手思考了片刻,提议:“这样吧,我们临时写个纲怎么样?”
“临时写?”乔渔惊住,执行力要不要这么强?
“对,就是现在,把你脑海里的故事写出来。”
苏静云拿过电脑,“你之前有看过小说的吧?”
“当然。”乔渔说,“也参与小说改编过。”
“那就更好办了,你写个故事的开头或者大纲都是可以的,我看看你的写作手法就可以了。”
她这语气乔渔毫不怀疑她之前肯定从事过小说编辑,当下倒也同意,她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文采。
苏静云把文档打开,“你想写什么类型的都可以,时间也由你把握。”
她不对乔渔的写作进行干涉,电脑挪过去之后就站起来,说出去冲杯咖啡。
乔渔面对空白文档,一时间倒也没有什么新的灵感或者是新的故事线,反而想起之前写了一半的剧本。
小说改编剧本是去繁留精,增加舞台表演形式和镜头表演语言,反之就是把剧本中的表演形式去掉,镜头描写去掉,留下剧情线从而用文字描述场景和视觉变化,而小说正是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字对白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的一种写法。
她根据脑海里还留着的剧情线,开始了第一章 的创作。
开始下笔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写出时间地点等剧本形式的行文,但写着写着把这些融入到人物的行为和对话中去,整篇故事的描述就渐渐流畅起来了。
一千字写完,苏静云也端着两杯咖啡进来了,见她停下打字,笑着问:“感觉怎么样?”
乔渔看了一遍,说:“还得需要您帮我看看。”
苏静云也不客气,将咖啡放给乔渔一杯,拉起电脑看了起来。
“不错不错。”边看边点头,“除了开始几段叙事和行文有点生涩,其余的描述已经相当自然了。”
乔渔放下心来,唇角也扬起笑意。
苏静云放下笔记本电脑,越看乔渔越喜欢,“你第一次转型写小说吧?”
乔渔点头。
“第一次转型就能写这么好,真的比我去辛辛苦苦培训新人强太多了。”
苏静云感叹完,才说起另外的事,“至于刚刚你问我的薪资,毕竟是创作型,工资基本都是很高的。而且我们的工作室是整个雁汀首家线下小说工作室,到时候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会由运营部、市场部去推广,不用担心写出来的小说没人看。”
乔渔却突然犹豫了。
苏静云摊手,说:“你要是真担心的话,我们也可以签合同,你只需每个月写足十万的稿子,我保证你每个月保底收入9k-10k,你看怎么样?”
这待遇在雁汀来说绝对是高收入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苏静云说,“公司还有其他岗位也就是你看到的招牌岗,这些都是有固定薪资和固定上下班时间。”
苏静云说着,走到乔渔身边,引着她往外走,站在格子间最前面的空地上,“普通岗位的工位就是这里了。”
一大排格子间,每个格子间都有电脑,有的工位上已经有人开始工作着了,有的才刚来上班,见到大老板站在前面看着,立马都乖乖跑去工位上忙碌起来。
见乔渔看得差不多了,苏静云引着她往复式楼上去,推开一间办公室,里面有搭配齐全的书桌书架、大屏显示器、电竞椅等等。
办公室分为更大的六个格子间,中间用绿植隔开,既有人情味儿又保护了个人写作隐私。
看得出来她们确实有在筹划开展线下小说工作室的准备。
苏静云扭头看她,略微自豪:“怎么样?”
乔渔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来的时候信心满满,这会儿懵得不行,是她完全没预料到的发展。
“我考虑考虑吧。”她迟疑着。
苏静云理解,“你今天要是没事的话可以先办理入职,之后不管是想去哪个岗位你都可以自由选择。”
乔渔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找了个借口推脱:“待会还有点事时间怕是来不及了,原本想着面试完了去处理。”
“不会是去下一家面试吧?”
乔渔摆摆手,“那倒不是。”
苏静云放下心来,诚恳说:“乔渔,我是真心希望你加入我们公司的。”
乔渔笑笑。
苏静云倒也不逼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我加你个好友吧,你想好了随时给我发消息。”
乔渔点点头,扫码添加。
加了苏静云好友之后,乔渔就以有事提出告辞了。
苏静云将她送到公司门口,说希望能尽快见面。
乔渔礼貌笑着说再见,转身走到电梯间。
等电梯时打开手机看了眼苏静云的朋友圈,她本人其实也是一名作者,以前签约过网站,做过编辑,后来单独写杂志,成了立公司。
也是个女强人。
轿厢门打开,乔渔关了手机,正要进去,里面插着兜站着的男人瞥来一眼,笑:“早,这么快就面试完了?”
乔渔看了眼时间,“已经十点多了。”
“对我来说还很早。”顾西行往旁边一站,懒洋洋问,“面得怎么样?”
乔渔不好说,眉头皱起来,“不知道该怎么说。”
“拿不定主意么?”
乔渔点头。
顾西行说:“走,去我办公室坐会儿。”
乔渔看他一眼,“还没招到秘书?”
“正在招。”顾西行哂笑一声,“放心,不打你主意。”
乔渔这会儿脑海里乱麻麻的,也确实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捋捋思路,走进轿厢。
电梯门关上,继续上行,到达八层。
顾西行领着乔渔进去,一路上都会遇到他公司的员工跟他打招呼,随后往乔渔身上飘来好奇的一眼。
进了顾西行办公室,人事也紧跟着进来,说面试的人已经等着了。
顾西行接了杯水放桌面上,让乔渔随意坐会儿,说去招个秘书。
乔渔点点头,让他忙。
办公室门拉上,乔渔怔怔地站了会儿,走到休闲区的沙发上坐下。
手机叮咚一声,她却暂时无暇顾及。
第24章
写小说么?
乔渔有些怔然, 之前她从未往这一块考虑过,但其实细细想下来,不做编剧之后, 好像最适合她的就是写小说了。
现在的很多编剧都在搞写小说的副业, 也有很多作者的另一个身份是编剧。乔渔之前从来没想过是因为她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要做原创剧本。
可是写小说也跟写剧本一样存在卖不出去的风险, 光写可不行, 没人看,没人支持还不是白费。
尤其是网络小说, 还要面临签约的难题, 签不上有人看也是没收益的。除非是那种天赋异禀、天降紫微星的天才作家, 不靠作品吃饭, 只纯粹为爱写文, 那样的自然就不担心收益问题。
乔渔自认她不是那样高尚的人,尤其在失业的当下, 她也是需要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来支撑生活。
可哪怕她写过剧本, 但到底隔行如隔山,她写了不一定就能签约上,签约了也不一定就会有人看。
几万字几十万看着字数不多,但写起来半半个月一两个月也是有的, 这中间可都是没有任何收入。
乔渔当下最紧急的就是钱包即将告罄, 要是没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资, 她下个月、下下个月的房租可就交不上了。
可任何行业的起步都是艰难的,尤其创作型的行业, 就像编剧一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写作者到一名知名编剧,中间要耗费多少年可想而知, 更别说从写手到作家这一条路的难度。
在面临即将吃不起饭的风险面前,苏静云的小说工作室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唯一的弊端就是, 她的作品的全面版权可能不在她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