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你!”赵桂芳被怼的哑口无言。
  林进宝继续输出:“别说每人两块儿是定量的,就是有多出来的,也应该给二嫂,不但要帮家里干活,还得出去挣钱,有你们这样的吗?”
  “那她在这个家吃用,帮家里干活怎么了?而且挣的钱不也才上交一半?”林秀总算逮着机会插嘴。
  “才上交一半?”林进宝觉得好笑:“那你为这个家做了什么?你连一半的钱都没往家里交。甚至该你的活都让二嫂做了,照你这么说,你反倒应该给二嫂工钱,毕竟你也在这个家吃用。”
  林秀:“我是这个家里的人,我吃家里的饭怎么了?”
  林进宝反唇相讥:“难道二嫂是家里的丫鬟?她不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吗?他不是二哥的媳妇?”
  “你也知道她是二哥的媳妇,”林秀被怼的头昏脑涨,开始口不择言:“二哥都没有说啥,你倒打抱不平起来。看你这么护着她,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你媳妇呢!”
  “你……”
  “进宝,别说了。”孙巧巧打断林进宝。
  扫了一眼其他人,尤其看到旁边默不作声的林钱来,眼中更是充满嘲讽。
  孙巧巧这段日子一直审视自己,一味地委曲求全是对的吗?一味地忍气吞声能换来别人的尊重吗?一味地沉默不言默默接受就是好的吗?
  她突然想起有次闲聊时江盼说的话:人活着,得有自己的底气,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尊重你,惧怕你,看得起你。
  有收入来源,就是一份底气。
  孙巧巧心头渐渐明了,这一刻她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把路走窄了。
  她收回目光,眼神冷冷的盯着林秀,语气出乎意料的平淡:“林秀,我平时没有让着你吗?干活让着你,有好吃的让着你,什么都让着你。可是你呢,你可曾当我是你二嫂?你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是我哪里得罪你?”
  赵桂芳看孙巧巧神色不对,开口想圆场:“巧巧,秀秀她只是一时情急,你……”
  “娘,”孙巧巧直接打断赵桂芳:“我平时不敬着你?家里的活我没有做?为什么你一直要我让着林秀,只让我一个人让着她?我不是这个家的人吗?”
  “巧巧,你听我……”
  “你们都不满我工钱只上缴一半对吗?”孙巧巧将其他的人神色尽收眼底:“那好,要么从今以后我就只做家里的活,跟村里所有媳妇一样;要么,我工钱全部上交,但家里的活除了农忙,我都不会再做;或者家里的活我也可以做,江盼那边还继续做,但钱我是一分都不会上交了。”
  林秀气急败坏:“你,你凭什么?”
  孙巧巧:“凭我是你嫂子,凭家里的活都是我做的,凭那钱是我自己额外赚回来的。你是不是想说你也能赚?那你去赚好了啊,你去问问看江盼要不要你!”
  “我让我哥休你了。”
  “呵呵,我不在乎,反正你们也都没有把我当家人,爱休不休,随便吧。”
  “好了。”一直没出声的林老头开口:“秀秀,跟你二嫂道歉。”
  林秀不可思议:“凭什么要我道歉?”
  “没听你爷爷说的嘛?跟你二嫂道歉!”林老太语气加重,眼神警告林秀。
  林家二老可以看小辈争吵,也可以无视对某个人的不公,不论是一杯米酒,还是一块儿月饼,只要别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利益,吵再凶他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就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林秀被逼无奈,只能跟孙巧巧道歉:“对不起,二嫂。”
  语气要多不情愿就有多不情愿。
  孙巧巧没吭声。
  林老头:“巧巧,秀秀讲话不过脑子,这事是她错了,她该给你道歉。只是家里从来没有拿你当外人,别说气话。”
  孙巧巧对林老头还是比较尊重,平时事不关己,一单遇到大事,家里还是林老头做主。
  她想了想点头:“多谢爷爷。只是我想既然说到这儿了,这工钱的事就好好说说。我刚刚的想法不变,我还是可以跟往常一样做完家里的活再去帮江盼做工,只是工钱我就不再上交。”
  林老头想了想,钱来和进宝两兄弟以后肯定要分家,秀秀是女孩子早晚得嫁出去。孙巧巧挣的钱不上交也是林钱来夫妻的,不上交就不上交。
  于是他点头:“行,工钱就你跟钱来自己留着。进宝的钱也不用上交了。你们一个要帮着做家里的活,一个三餐在外面吃,钱都留自己手里吧,农忙时一起干活。”
  事情谈妥,众人回屋。
  赵桂芳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就因为一块儿月饼,每日就少了十文进项。只是这事是林老头定的,加上孙巧巧今晚情绪不对,她不敢反驳。
  以后还得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
  林进宝不知道好事还会落到自己头上,竟然不用每日上交五文钱了。虽然他的工钱江盼给他涨到了三十文,但一天少交五文也很好啊。
  果然人就得多做好事。
  孙巧巧头一次回屋后没有主动理林钱来。林钱来刚进屋还想给孙巧巧说教,孙巧巧理都没理就抱着被子转过身睡了。
  林钱来很是想不通一向温柔贤淑的媳妇怎么会变成这样。
  最咬牙切齿的是林秀,今晚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孙巧巧,给她等着!
  第38章 商经
  日子总在鸡零狗碎中过去。
  过完中秋, 天气渐渐变凉。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江盼的冷串和酸梅汤没有以前好卖了。同样的量,之前刚过中午饭点就卖的差不多,现在则需要到下午才能卖完。
  当然, 这不仅仅是天气变冷的原因, 而是他们的生意有了竞争对手。
  中秋前几天, 江盼发现有小摊跟他们卖一样的东西。
  竞争对手的东西,江盼也买来尝过:都谈不上正宗。说是酸梅汤, 材料根本不全, 就是梅子水,糖还少;冷串基本就是水煮的,加了几味调料。
  但就这样,江盼他们的生意还是受到了影响,主要是对方价格比他们便宜, 酸梅汤只要三文钱, 冷串荤的一律四文, 素的一律一文。
  有人追求口感, 自然就有人追求价格。
  江盼做不了全天下人的生意,只是他没想到竞对来的这么早。
  当然江盼也不担心, 一来他在县城已经出摊一个多月,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回头客多;二来他的东西口味独特,还有辣椒和珍珠圆子这两样神器, 生意虽有一定影响,但每天东西还是能卖完。
  就是到家的时间稍微晚了点而已。
  八月底, 江盼算了下手上的收入,除开成本和一应花销,不算原来分家的二两银子, 还剩十三两又六百几十文。
  除了说好的工钱外,江盼额外给了林进宝一两银子,给孙巧巧五百文,当做这一个多月的奖金。
  至于这钱他们两人怎么处理,江盼就不管了。
  进入九月,江盼没打算继续用硝石降温,冷串的东西提前一晚上准备好就行。
  给孙巧巧的工钱提到每日十五文,林进宝每日三十文,对外说辞还是跟原来一样,每日十文,这都是跟他两商量后确认好的说辞。
  东西晚上准备好,第二天去县城就不用那么早起,可以稍稍歇息一二。
  这天,他们还是跟往常一样来到东街早市,结果发现平时在他们左手边的包子摊换人了,摊主还是老熟人——他们的竞争对手。
  对方一点不好意思的迹象都没有。
  竞争对手没有,江盼就更不会有。他们的摊位后面基本都固定在这个位置,他额外给看管摊位的人交了十文钱固定费。
  没道理他走。
  江盼像往常一样摆东西,招呼客人。对方一直偷偷瞄他,他也不理会。
  等中午饭点时,人渐渐少了,江盼让林进宝买了几个烧饼,他们夹着冷串吃。
  这时竞争对手搓着手讪笑着走了过来,江盼抬眼看他,没有先开口。
  对方神色略微有些不自然,语气讪讪地找话题:“这天冷了,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啊。”
  林进宝是个憋不住心事的,呛道:“卖同样的东西挨这么近生意能好才怪!”
  虽然之前生意没刚开始好,但也没今天这么差。几乎是客人刚到他们这边,对方就张口喊价,价格比他们便宜,总有被骗走的客人。
  林进宝都气死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对方被呛,有点尴尬,不过到底是厚脸皮的,反而打探起其他事:“我看两位小兄弟这小推车很不错,不知是哪里做的?”
  “怎么?又想偷学?”林进宝气呼呼质问。
  江盼出声制止:“进宝,不许胡说。”
  林进宝哼了一声。
  江盼也觉得对方脸皮太厚,抢生意他也不说什么,毕竟不是他的专利,大家各凭本事。但站在摊子旁边抢生意就过分了,更何况还打探商业机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