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想到陆川惹出来的事和这篇好文章,不禁感叹此人真令人又爱又恨啊。
  不过再是有才华,他如今还只是个小秀才,不值得自己太过关注,以后若能考上进士入朝为官,对圣上才有价值。
  圣上还是吩咐王勤,待陆川参加会试时,提醒他一声,他要看看陆川的成绩如何。
  陆川到底是凭借这篇文章在圣上心里留下了一丝印象。
  之后圣上不再纠结这文章是谁写的,开始在心中挑选合适的主事人。
  若是按照往年的赈灾流程,朝中推荐的几个官员其实都能胜任,之前圣上犹豫也是因为几人能力相差不大。
  但若要按照新的流程赈灾,这几个官员还真没有哪个能镇压,反而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流于表面,平白浪费了这好计策。
  圣上思考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便吩咐人把内阁阁臣和六部主事之人,叫来文华殿商议要事。
  第55章 提前
  这天陆川正常下学,刚上马车,便被车夫告知;“大爷,正君现在在侯府,让您下学后去侯府一趟。”
  陆川淡定点头:“好,那便去侯府吧。”
  表面淡定的他心里却是一咯噔,上次也是这般,下学后突然让他去侯府接人,结果就是因为禁书一事差点被找到本尊,岳父亲自出马进宫求圣上。
  陆川坐在车厢里,思考这回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突然让他去侯府。
  他想了想去,觉着自己最近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应该不会是他的问题。那就是谢家出事了?
  想到这个可能,陆川也开心不起来。
  成亲时陆川想过要把岳父岳母当自家父母一般,但毕竟没有相处培养过感情,心里再怎么尊敬,也不可能真的亲近。
  直到上次他险些陷入危机,谢家全家都在为他想法子,陆川才真正和谢家人亲近起来,把他们也当成一家人,哪怕对方只是因为宁哥儿而对自己好。
  想到谢家可能出事了,他再也保持不了平静,内心焦灼得不行,可他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催车夫快点,再着急也得注意安全。
  陆川甫一进门,看到侯府内的下人忙碌地收拾着东西,侯府上下弥漫着一股既焦灼又低沉的气氛,很是矛盾。
  问了下人说宁哥儿在岳母的院子里,正好他要去向岳母请安并问清发生了何事,便让下人带他往正院走去。
  经下人通报后,陆川走进屋子里,发现这里只有谢母和谢宁在此,而且谢母的眼睛似乎有些红肿。
  在高门大户中,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不过陆川也不算是外人,一个儿婿半个儿,都是自家人。
  陆川也识趣地当做没看见,径直向谢母请安:“见过岳母,不知府中可是出了何事?”
  刚刚已经和自家哥儿和儿媳哭诉了一遍,此时谢母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听到陆川的询问也很平淡。
  “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你大哥领了差事需要外出,今年不能在家过年了。”
  谢宁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娘,好像在说你刚刚可不是这样的。
  直把谢母看得怪不自在的,便说:“你这孩子,你大哥大过年的要外出,我心疼一下怎么了!”
  谢宁连连摇头:“不怎么,很正常!”
  陆川闻言便放心下来,只要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一切都好,岳母应该只是心疼大舅哥不能在家过年罢了。
  谢宁知道他娘是心疼大哥,要冒着寒雪赶往灾区,跟着救济灾民。
  他们家自从来到京城,每年过年都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今年不仅大哥不在家,连他也嫁了出去,要在别家过年。
  今年过年谢家不知道要多冷清。
  今儿宫中来人说,圣上下旨命谢博带领北大营三千军士,护送赈灾队伍前往灾区。
  今日旨意已经到达北大营,圣上特许谢博回府一趟,与父母道别,明日便要带领军队,前往灾区。
  圣上当日定下人选后,便寻来机要大臣商议,当然不是商议要不要让圣上选定的人当主事人,圣上心中既已有断定,就绝不会被他人影响。
  圣上是要把柳大人上书的奏章给众位大人看,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为官数十载的经验,完善上面的建议。
  上面的建议都很有用,可也要符合大安的实际情况,才能顺利地施行下去。
  所有大人一到齐,圣上率先开口,表明赈灾主事人已定,便是刚从湖广省巡查回来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苏元。
  此人性格强硬,行事果断,不讲情面,但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能很好地把政策执行下去。
  众大臣皆是诧异,这人完全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但圣上态度强硬,他们也反对不得,况且这人比他们推举的人职位更高。
  君臣的相处之道,皆是你弱我便强,你强我便弱。
  圣上选了这个苏元,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大臣们便歇了捞好处的心思。
  之后看到圣上给他们看的奏章,他们才知道圣上为何如此强硬。
  如此详实有效的赈灾方法,若要完整地执行下去,还真得要苏元这样的人来。
  大臣们想着这次赈灾没有好处可捞,干脆群策群力,帮着圣上把这些政策完善好,好歹也能在圣上跟前得个好。
  原定的赈灾银两粮食还是这么多,与往常不同的是,原定的五百护卫押送变成了由三千军士护送,并由谢博带领。
  谢博是永宁侯之子,永宁侯在军中威望极大,即便是地方驻军,也有一定的面子,可以给谢博行些便利。
  圣上早就想改改从先帝时遗留下来的拖延风气,可惜这两年来成效不大,正好借着这次赈灾,让大臣们体验一下他的雷厉风行。
  所以昨天刚探讨了一天,今天谢博就接到了圣旨,明天赈灾队伍就要出发了。
  这绝对是近二十年来朝廷办事速度最快的一次,快得谢家都没反应过来。
  午间侯府刚得了信儿,谢母便找人去通知谢明和谢宁回家,就连与好友在城外游玩的永宁侯,也被叫了回来。
  索性圣旨已下,他们谢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况且这也是为了受灾区域的百姓,这么一想便什么怨言都没了。
  在边疆的时候,有时候除夕夜也会有敌袭,他们照旧是不能团圆。
  既然一家人已经不能一起过年了,谢母索性把年提前过了,让一家人好好过一夜。
  大嫂张氏忙着收拾谢博的行装,操持年夜饭这种事,只能由谢母自己来。府中的下人都有经验了,只要吩咐下去即可。
  不过因为提前过年的决定太过突然,侯府没有准备,便显得有些忙碌,这便造就了陆川刚进门时看到的那一幕。
  陆川下学时已近黄昏,来到谢府天已有些昏暗,好在没过多久,二舅哥谢明便回来了,然后是从城外赶回来的永宁侯,最后才是急匆匆赶回来的谢博。
  谢博神色有些疲惫,今儿圣旨一下,他立马点了三千军士,皆是他在军中的嫡系,然后指挥部下清点粮草和盔甲兵器,一切打点妥当后,才骑马一路急行赶回侯府。
  急行了快两个时辰,便是谢博耐力再好,此时面上也显露出了一些疲惫。
  此时所有人都在正院里,就等谢博一人了。
  谢博进门后没有按照下人传的话,先去正院,而是回了自己的院子,简单清洗了脸上的灰尘和手,又换了一身衣裳,才往正院走去。
  谢宁一见到谢博,便跳了起来,高兴地说:“大哥,你可算回来,我都好久没见到你了!”
  谢博难得地朝谢宁笑了一下,点头说:“嗯,回来了。”
  谢宁笑道:“大哥回来了就好,就等你开饭了!”
  谢博的笑容只是一瞬间,之后又恢复了平时面无表情的模样。
  他与谢宁聊了两句,便走向谢父谢母,给他们请安。最后才转向他的妻子和儿子。
  相较于谢宁比较外放的热情,张氏和谢瑾就比较内敛了。张氏早已习惯了和夫君聚少离多,虽然也舍不得谢博大过年出门,但还能忍得住。
  张氏朝谢博腼腆一笑,那笑容里仿佛什么都说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谢博知道,他的妻子是支持他的。
  张氏同样出身武将之家,在北疆长大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得保卫疆土,护佑百姓。
  谢博此行虽然不是去打仗,但赈灾也未必就比打仗简单,谢博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况且去赈灾也是在护佑百姓。
  所以张氏理解他,他们夫妻从小一起长大,他在前方上阵杀敌,她在后方为他打点好后勤,奉养双亲,抚育幼子,她一向做得很好。
  两人感情一向不错,只是谢博比较内敛,张氏也不是个张扬的人,所以表面上看着感情平平,私底下还是很融洽的。
  只是外人不知道,还以为他们感情不好呢,可若真是不好,谢博怎会连个妾室通房都没有。当年张氏生谢瑾时,因为早产伤了身子,此后难再有孕,他们膝下只有谢瑾一人,谢博还是没有纳妾的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