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几人听了之后,都觉得陆川遇上的小孩就是那个同窗的兄嫂丢失的孩子。
  不过马上要上课了,席东便让他的书童去找那位率性堂的同窗,跟他说他们有拐子的线索了。
  那个同窗叫王允知,他得知消息后,很快就赶来了,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孩子的父母,他的兄嫂。
  从孩子丢失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家人就一直没睡过,日夜都在寻找孩子,每每得到一点线索,便不辞辛劳地奔过去。
  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头发凌乱了都没想起整理,母亲更是哭肿了眼睛。
  陆川本来在上课,见到他们找来,便向夫子告了假。席东想了想,也跟着告假,好歹他也是个中间人,不好让行舟一个人面对。
  孩子母亲红肿着眼睛迎上来:“听小弟说,先生曾在元宵灯会上见过小儿,可是真的?”
  陆川点头:“如果我遇上的那两个小孩真是你们的孩子,那么是真的。”
  闻言那位母亲的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这两天尽管哭了很多次,现在听到孩子的消息,她还是忍不住流泪。
  看那位母亲泣不成声,那位父亲上前来接过话茬:“先生是在何处看到过小儿?”
  陆川没有回答,而是给他们一张纸,那位父亲接过张纸,虽然不知道陆川为什么要给他,还是打开看了一下。
  纸上画着两个孩子,栩栩如生,赫然是他们的孩子。
  这时就连那位父亲也忍不住流泪:“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云儿和琪儿。”
  那位母亲一把夺过纸张,紧接着呜咽出声,呆呆地盯着画上的面孔。
  “娘的云儿琪儿,你们在哪里啊?!!”
  这对父母的悲戚,连陆川和席东也不忍相看,纷纷瞥开眼去。
  过了一会儿,平复了心绪的父亲上前来,声音有些哽咽却平稳道:“那确实是小儿,不知先生最后是在何处见过小儿?”
  回答他的是陆川再次递出的纸,纸上用炭笔画了抱着那两个小孩的男女,可以交给官府,让官府根据画像找人,只要人还在城中,应该能找得到。
  这画是陆川在课上画的,下午的课夫子不严厉,可以稍微开个小差做点其他事。陆川一直在想着那件事儿,没有心思听课,索性便拿炭笔把记忆中的人画下来,好让官府搜寻。
  陆川在现代时学过几手素描,而炭笔是他为了方便做笔记,在过年期间专门研究出来的,今天第一次带来国子监。
  现代的素描和大安朝的写意派画法有很大的区别,但好在逼真,正适合查案找人,现在可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之后陆川和王家兄长详细说了那天两次遇见的时间经过地点,好方便他们派人追查。
  第76章 地窖
  从陆川口中得知他遇见自家儿子的详细过程后,王家兄嫂只道了一声谢,便带着陆川画的两张画像匆匆离开了。
  好不容易有了点线索,他们着急把线索给官府,好让官府有目标地寻人。
  徒留下陆川席东和王允知三人,王允知疲惫的脸上此时多了一份神采,想必是有了消息后,他这个当叔叔的也有了一丝希望。
  王允知扯起一抹礼貌的笑容,朝陆川和席东行了一礼:“我王家失礼了,让陆兄和席兄见笑了。”
  陆川劝慰道:“谁家丢了孩子都心急,我们都能理解。”
  席东附和道:“没错,你也快去跟着找孩子吧,我们不介意的,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王允知本来也很心急,但兄嫂都走了,他只好留下来招待陆川二人,这时被席东说中了心事,见二人果真不在意。
  当即朝陆川席东二人抱歉一笑,说道:“王某这厢失礼了,待此事过后,再登门向陆兄道谢。”
  说完便在陆川席东的示意下疾步离开了。
  云儿和琪儿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他们家老祖宗的命根子,从两个小家伙丢失那刻起,老祖宗就直接晕了过去,哪怕现在醒过来了,也是病恹恹的。
  老祖宗年纪大了,若是找不到云儿和琪儿这两个小家伙,说不得这一病就难起来了。
  两个小孩平时活泼可爱,他这个做叔叔的也很喜爱,此时丢了,心里是止不住的担忧。
  陆川和席东一直看着王允知的背影消失在国子监,才转身往学舍走去。
  席东叹了一口气:“那些拐子真可恶,若真让他们把人拐走了,人家骨肉亲情分离,得是多痛苦啊!”
  今天见到王允知的兄嫂,他才感觉到孩子丢了会给丢孩子的家庭带来多大的伤害。
  陆川说:“这种事情无法杜绝,只能让做家长的多注意。”
  席东和陆川的表情都不太好,显然是被这对父母的愁容感染了,心神都在这事儿上。
  过了一会儿,席东又说:“说到底那王允知的兄嫂也有问题,有什么事情非得在大街上吵架,连孩子都忘了。那些下人也是没规矩,主子吵架就吵架,哪用得着他们多管,把小主子照看好才是正经事。”
  陆川苦笑一下:“后事之师多说无益,希望那两个孩子能找到吧。”
  席东点头:“也是。”
  两人很快就回到了学舍,跟夫子说了一声,在夫子的允许下进了学舍。
  陆川把这事儿给抛开,开始专心上课。他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事情自有专业的人去做,想再多也做不了什么。
  他一向如此,不是自己能力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只提建议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免得好心却给别人造成阻碍。
  *
  城北一间简陋的屋子里,有三男两女聚在堂屋里,正在商议事情。
  陆川若是见到这一幕,就能认出这其中的一男一女正是拐走那两个小孩的拐子。
  可惜他们躲得隐蔽,即便有官兵经常来搜查问话,也没能发现这里是一个拐子窝藏点。
  他们伪装成附近村庄来京城讨生活的穷人,两个兄长带着各自的媳妇,还有一个小弟未成婚。农闲时候进城找工作,短租一段时间,房东也没有怀疑,他们这个破地方,没有什么值得惦记的。
  这几个人,男的长得一副老实相,像那种三棒子说不出一个字却会埋头苦干的人;女的长得有些精明却勤快,经常进进出出为生计忙活。
  他们在年前就已经潜入京城,在元宵节这天干了一票大,平时也会寻摸落单的小孩和女子哥儿。若是被人看见了,便借口说乡下的孩子妹子想他们了,给他们送东西来。
  所以住在他们周围的邻居没有一个怀疑他们是拐子。
  北京地处北方,冬季漫长,人们在冬季来临之前会储存大量的白菜萝卜,在冬天的时候吃。为了有地方能够储存这些萝卜白菜,大多数房子都挖有地窖。
  他们组的这个小院刚好就有一个地窖,他们把拐来的人都关在地窖里。
  一天只给一点儿吃的,保证他们死不了,也没力气跑就行。
  地窖的隔音效果很好,加上被拐的孩子没有力气,喊不了多大声,也不怕暴露。
  一个外表憨厚眼露精光的男人说:“我们被捆在城里已经两天了,明天就是约定好的交货时间,明天开城门之时必须要出去。”
  这男人坐在首位,明显是他们的首领,正是那天抱着王家小孩的男人。
  “黑老大说得轻巧,现在出入城门都要有户籍或者路引,咱们的路引可是假饿,哪里出得去呀!”说话的正是那天和黑老大扮演夫妻的妇人,她不服这个黑老大很久了,不过管事的让他当队伍的首领,她再不服也只能嘲讽几句。
  黑老大不满地瞥了她一眼:“那还不是怪你,那俩小孩一看就非富即贵,你非要把那俩小孩带走,否则我们早就出城了!”
  妇人也不满地瞪向他:“那也是因为你没用,达不到目标,况且是你自己同意的。”那俩小孩长得实在是好看有福气样,一个就能卖出十个的价格,能拐到一个就够他们完成目标了,两个就是超标完成。
  见两人争吵起来,旁边的三人纷纷劝架,这才消停下来。
  最后黑老大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妇人是入行十多年的老人了,很多事情还得靠她完成。
  “我今儿出门打听清楚了,如此戒严,城中百姓早已不满,顶多只能戒严到今天,否则京兆府就等着被参吧。京兆府尹是个比较中庸的人,拖不了多久,我们明天肯定能出城。”
  那妇人撇了撇嘴,没再说话,黑老大作为首领,比她更高一级,获取消息的渠道更多,能知道那些官员的消息也正常。
  几人商量了一下明天出城的方式和渠道,把这么多孩子带出城,总得有个合理的理由。
  不过几人已经是熟手了,出城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快就商量好了。
  正事商量完,那黑老大忍不住抱怨:“不知道那些官府的人怎么回事,从一个月前的雪灾开始,就经常在这片儿巡逻,才害得我们完成不了任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