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小溪嘴一瘪:“谢公子,小溪能不能不剃头呀?小溪不想变丑,小溪喜欢星哥哥扎的包包。”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摸了摸头上的小发包。
谢宁一脸懵,他什么时候说要小溪剃头了?!!他回忆了一下,自己没说过这话啊。
还是荷花解救了他:“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的,估计是刚才说到光秃秃这个词,让小溪联想到了自己。”
谢宁这才放下心来,他就说自己没说过吧。
接着荷花又转向小溪:“小溪,我们不是带你去剃头,这次是带你去相国寺看风景的。”
小溪听到自己不用剃头发,皱着的脸瞬间放松,随后又问:“什么是看风景啊?”
荷花给他解释:“看风景就是……嗯……路边的白雪,白雪里的屋子,盛开的花朵等等。”
小溪瞪大了眼睛:“花朵?现在有花朵吗?”
荷花笑道:“当然有啊,这个时候正是梅花开的时候,我们正是去看梅花的……”
“……”
时间在小溪的各种问题中过去,马车慢慢行到了相国寺。
第90章 梅林
苏幕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得到周围人纷纷赞赏后,就拉着唐政陆川他们跑路了。
一直到甩开人群,拐过墙角瞧不见人影后,他才开始耸肩颤抖,双手怀抱,摩擦双臂。
“嘶~冷死了,到底是哪个脑子不正常的,提出到相国寺举办这个冬日诗会?快冷死我了!”
若是租借城中的梅园,主人家会准备好炭火,提前烧好地龙,即便在室外冷些,进到室内,没一会儿也暖和了。
看到苏幕这般不顾形象,席东也跟着一起摩擦双臂,有个人陪着没那么丢脸。
陆川唐政刘扬三人则看着他们动作,自己一动不动,僵着身板维持体面。
他们要脸,哪怕避开了人群。
虽然陆川不像苏幕席东他俩一样,但也冷得瑟瑟发抖,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颤抖。
“到底是……哪个脑残……规定的,参加诗会不能披大氅,不能抱汤婆子?!!”陆川说到后面愈发流畅、愈发激昂!
陆川觉得,这场诗会开头就颠覆了他的幻想,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诗情画意、群贤毕至、各展才华、各抒己见,文人雅士齐聚一堂,应该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群人缩在一起瑟瑟发抖,话都说不利索,又如何能流畅挥毫。
席东抱着双臂,跺了跺脚,说道:“就是我们尊敬的陈祭酒啊!你老师钟博士的至交好友!”
陆川握着拳头,全身力气覆在皮肤肌肉上,企图抵御寒冷,身上只有两件棉袍,完全没法在这风雪间抗衡。
“为什么啊?学子的健康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席东撇嘴:“还能是为什么,说是要尽显文人雅士风采,岂能披着大氅手抱汤婆子,畏畏缩缩的不像样。最重要的是,因为现在国子监的学子过得太舒服了,祭酒大人说要让学子们体验苦寒的滋味,方便以后做官体察民情。”
苏幕接着说:“你以为国子监为什么要在冬日雪后办这个诗会?表面上说是赏梅诗会,实际就是找个机会让各堂学子吃吃苦。否则春天踏青诗会、夏日山水诗会、秋季丰收诗会,这些主题哪个寓意不好?偏偏要办这个冬日赏梅诗会!”
陆川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过——
“那你们之前为什么那么兴奋?”搞得他以为有多好呢!
一直没说话的唐政咳了一声,有些尴尬地说:“以前是在城里的梅园办诗会,梅园的主人颇懂些风雅,一向仰慕读书人,一切周到,炭火地龙烧着,丫鬟奴仆伺候着。大家即便冷了,也可以躲进屋子里。”
谁能想到今年就变了呢,其实这时候的梅园,梅花虽然没有年前鲜艳,依然开得正盛。
陈祭酒老早就想改一改这个地址,一室温暖、奴仆环绕,舒服是挺舒服的,就是没能达到他的初衷。如今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延期,他当然要顺着这个机会改个地址。
陆川他们可不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正在各种吐槽中。
陆川一脸苦涩道:“祭酒大人可真是良苦用心。”只是苦了他了,陆川内流满面。
苏幕呵呵冷笑:“是啊,可真是良苦用心!”
席东说:“不过,什么叫脑残啊?”
陆川顿时一僵,他又顺口说出了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词语。
他干干地解释:“就是脑子不太好的意思。当然,我不是说祭酒大人脑子不好,我是说……我说我脑残,没错,是我脑残!”
感觉到几人不怀好意的眼神,陆川立马改口,不给他们留话柄。
这话不用传到陈祭酒耳中,只要传到他老师钟博士耳中,一个不尊师长就够他受的,他可不想再熬夜加班加点赶课业了。
几人平时关系虽然好,但有些无伤大雅的事儿,大家都是能坑就坑。
用陆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朋友的痛苦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见没能坑到陆川,大家也不在意。
席东嘿嘿一声:“以行舟你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是脑残呢。”
苏幕沉吟道:“脑残这个词倒是形容得贴切,脑子残疾,顾名思义、一目了然。”
陆川不想让他们继续这个话题,便说:“别说了,其他人赶上来了,你俩确定要保持这个姿势吗?”
后面这句话是对着苏幕和席东说的,此时两人还保持着双手抱臂、弓背耸肩的姿势。
听到陆川的话,两人赶紧直起身板,扭头看向他们来的方向,果然有人三五结群往这里走来。
定睛一看,为首之人是率性堂的王允知。
这场诗会,除了蒙学堂的学子没来,其他几个堂的学子都来了,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都是一起活动的。
在国子监里,秀才和举人的区别其实并不大,秀才也可能连中举人进士,举人也可能连连落榜。
他们只是功名不同,所以被分在了不同的堂。诗会上的各种比试,是所有人混在一起的。
至于蒙学堂,大多是小孩子,参与这种活动对他们的用处不大,干脆另外组织。
苏幕他们几人,往年就是参加蒙学馆的冬游活动,一群小孩子里掺杂了几个大人,他们自己都没脸参加。
今年终于能够参加秀才举人级别的诗会,他们也是很积极,只是没想到今年办诗会的地方换了,把他们冻得咬牙关才能勉强维持体面。
其实国子监里也有诗社组织活动,他们参加过,到底是不如官方组织的规模大、花样多。这场诗会还会有朝中官员来点评,一些没有人脉的学子,便卯了劲使出浑身本领,想要得这些大佬青睐,指点一二。幸运的话,还有可能被收为弟子,从此前途无量。
参加诗会的人员有没有尽力,他们是能感受到的,诗会的精彩程度也因此不同。
王允知言笑晏晏朝陆川几人行了个礼,他身后的人跟着行礼,陆川他们回礼,一套礼仪下来,才开始说话。
大安朝的礼仪比之前朝已经简化了许多,但两方关系一般的人,见面还是会互相行礼的。
陆川不知道王允知是怎么保持现在的风度,只见他气息平稳,嘴角含笑地提出邀请:“正巧在这里碰见陆兄和苏兄几人,不如一起前往梅林?”
一般这种场合是席东出面,但他明眼瞧着对方是冲着陆川来的,便没开口插话,由着陆川自己应对。
陆川笑道:“那自然是好,能跟王兄结伴前行,是陆某的荣幸。”
苏幕唐政他们也附和:“是啊,王兄风姿绰约、才华出众,与王兄作伴畅言,乃是一大享受。”
王允知笑了笑:“诸位过誉了,那我们便走吧!”
王允知举手投足之间有种书香门第里走出来的谦谦君子的气质。他本来就是出身书香门第,王家一门清贵,多在翰林院供职,从小浸染了一身的书卷气。
以王允知的气质和品性,即便不是翰林王家人,也会有不少人追捧。
苏幕以前在国子监的诗社活动上见过他,两人也算是泛泛之交,何时见过他主动与人攀谈。
不过想想也正常,陆川凭借一张画像,寻回了王家的两个宝贝疙瘩,相当于救了整个王家。对待恩人,可不是得主动点。
有席东这个八卦精在,苏幕对王家也有几分了解。
王家只有两个孙辈,是他家老祖宗的命根子,若是找不回来,估计他家老祖宗也得跟着去了,王家全家人都得丁忧守孝。
王允知这副模样跟陆川第一次见他时完全不同,可能是当时太过担心着急,维持不了表面的风度。但还是能在他的行为里,感受到他的涵养。
此时放松下来,眉目舒展,神采奕奕,人都俊朗了几分。
和王允知说话还是很舒服的,到底是家学渊源,从小培养的待人接物,不着痕迹便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