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陆川想想也是,他这段时日忙着学习,都没注意到这些,家里用的冰好像是没这么频繁了。
  “那你们还这么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也不嫌热?”陆川不理解,这么热的天,他都不想动弹。
  席东嘿嘿一笑:“在家也是这么热,不如出来看看热闹。你是不知道啊,最近京城里可热闹了。”
  陆川左右看看,找了个有窗户的地方坐下,窗外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也带走了陆川心里的烦躁。
  席东和苏幕跟着一起坐下,周围还有桌子,但没什么人坐,大家都在外面跟人闲聊,等待约定的时间到来。
  这个雅间里大概设了四个小桌,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壶茶水,陆川摸了一下壶身,是常温的,茶水已经晾凉,现在入口刚好合适。
  陆川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补充一下刚才出汗蒸发的水分。茶比较一般,但大家都不介意,最主要的是解渴。
  苏幕拿回陆川搁在桌子上的折扇,一边扇一边说:“给我也倒一杯,刚才寒暄说了不少话,渴死我了。”
  席东也说:“我也要。”
  于是陆川给两人都倒上了茶水,两人喝了茶水,整个人都舒服不少。
  陆川不解:“都这么热了,不能换个地方吗?”
  他觉着之前那个平云山就挺不错,比城里凉快了不少。
  苏幕叹气:“这平云山不是太远了吗?一来耽误时间,二来那些外地学子也不乐意去,所以就安排就在这里了。”
  行吧,看来以后参加聚会,也要看时候。
  几人在这雅间里喝茶闲聊,时间很快就过去,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人跳了出来,在一楼大厅讲话。
  陆川几人循声走出雅间,那人是明德书院的一名学子,正在讲着开场白。
  趁着这个空隙,苏幕凑到陆川耳边,小声地给他说话:“这次就跟之前在平云山聚会差不多,出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给大家点评,看是哪方学子更胜一筹!”
  陆川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124章 溜走
  “……藏富于民,国家之富强也……故国家之强盛,必使民强也。”
  “好!陆兄这篇《富民论》,写得真是好啊!”
  “早听闻陆行舟擅文章,今日一瞧,果然不负盛名!”
  “强国之道在于富民,民富则国强也。这句写得太好啦!我白枫书院甘拜下风!”
  “这篇《富民论》,当得今日的魁首!”
  “……”
  今日这场宴会,除了三大书院的学生和外地学子外,还邀请了一些有名气的夫子和官员来此,比试的题目便是由他们所出。
  策论的题目是:今国库空虚,百姓积贫,何解?
  陆川就这个试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富国富民,国库之财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发展科技让百姓富起来,再发展商业让百姓手里的钱流动起来,从而增加税收流进国库,以达到富国富民之效。
  陆川前世时,接触的信息比较繁杂,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一定的了解,超前的知识,让他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
  有别于大安读书人的超前思想,让陆川屡屡被称赞,也经常被责骂。
  基于前世基础做出来的文章,虽然有些超前,但仍然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钟博士经常因为这样的文章而拍案叫绝。
  可也正是这样超前的思想,平等的人权,犯了这个时代的忌讳。在这个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时代,超脱于外的平等人权,简直是离经叛道。
  钟博士教导陆川时,时而为他新颖的观点惊喜,时而为他离经叛道的思想心惊,又是夸赞又是责骂的,有时候搞得钟博士都有些精神分裂了。
  但能怎么办呢,自己收的弟子,就得替他兜底。
  钟博士一字一句地给陆川讲明利害,让陆川慢慢改变他的思想,哪怕改不了,也要在文章中隐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三年下来,陆川做的文章,既保持了他的特点,又能不犯任何忌讳。可想而知钟博士付出了多少精力。
  陆川回想着钟博士时而兴奋时而暴躁的模样,不禁嘴角上扬,这个小老头是真严格啊,还好他现在熬过来了。
  那些夫子和官员评选后,一致认为陆川写的这篇文章最好,并找了一个声音洪亮的学子念出来,给大家鉴赏。
  那学子念完最后一个字,周围纷纷响起大家赞扬的声音。
  陆川自谦地笑了笑,谦虚道:“各位过誉了,陆某当不得如此盛誉。”
  席东一脸兴奋,那模样就像是他自己的文章被夸赞了一样,与有荣焉道:“行舟你就别谦虚了,你写的文章,国子监里谁人不知,至今还有几篇贴在国子监的墙上呢!”
  苏幕跟席东一个样儿,比自己刚才作诗时得到赞扬还要高兴,闻言便说道:“你真以为他是在谦虚啊?人家这是在沾沾自喜呢!就指着你多夸几句。”
  陆川笑笑不说话,他确实挺自喜的,被这么多人称赞,再淡定的人也会忍不住情绪浮动。
  在三人说话时,有个人走了过来,一路学子避让,几人的视线不免跟着那人移动。
  席东凑到陆川耳边,小声给他科普:“他就是严阁老的孙子,叫严易华,是明德书院这一次乡试中最有可能夺魁的人。”
  “他父亲是严阁老的三子,官位比较低微,一直在翰林院修书,如今也只是五品检讨。他本来应该到国子监读书的,不过他父亲把国子监的荫生名额给了他母亲娘家的表哥,这才去了明德书院读书。”
  “他自小聪慧,听说颇受严阁老看重。上次科举时听说就有能力考中,不过为了夺得解元名头,硬是压了三年才考。你今日抢了他的风头,不会是来找茬的吧?”
  陆川一边听着席东的话,一边打量着严易华,此人穿着明德书院的院服,一身青色斓衫,清隽的相貌加上文雅严谨的气质,在人群中尤为亮眼,一看就是个克己复礼的小古板,不愧是严阁老家的人。
  严易华一板一眼地向陆川行礼:“在下姓严,字易华,久仰陆兄大名!”果然是个小古板。
  陆川回礼:“在下陆行舟。”
  不知他突然找来是为什么,看这样子也不像是要找茬,陆川疑惑。
  然后便听严易华说:“陆兄今日这篇《富民论》,实在精彩。”
  严易华夸赞人的时候,脸上也没一丝笑意,若不是看他眼神清澈,陆川都要以为对方在说反话呢。
  陆川打哈哈道:“都是各位抬举!”
  “陆兄的文章好坏,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严易华顿了一下,不耐烦继续互相恭维,直接把目的露出来,“待乡试过后,小弟想上门拜访陆兄,互相探讨文章,不知陆兄意下如何?”
  陆川一时愣住了,没想到对方是为这个来的,随即点头应下。
  看着严易华转身离去的背影,席东激动地说:“那可是严易华诶,居然也会来找你探讨文章?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瞧着也不像是目中无人的性子!”
  席东有些疑惑,据他听到的消息,这严易华仗着自己的家世才华,目中无人,从不理会同窗,今日一瞧,也不像是这样的人啊?
  陆川说:“谁知道呢!日后就知道了!”
  陆川大概能猜出点什么,这严易华给他的第一印象便是,克己复礼一心向学,而明德书院的学生至少有一半是来混日子的,所有不能跟他共同进步的人,都不是跟他一道的,人家自然懒得理会。
  而且严易华的祖父的当朝阁老,不需要看任何人的面子,那些纨绔子弟被拒绝了,丢了面子,当然说不出什么好话来。
  严易华走了之后,又有学子过来攀谈。
  “在下白枫书院崔元武,乡试过后也想上门拜访,希望陆兄不要嫌弃!”
  崔元武外表高大壮硕,说话爽朗,很有农家汉子的形象,只是披了一件书生的斓衫,便给人一种文武双全的感觉。
  白枫书院和明德书院最有可能夺魁的两名学子,都来找陆川攀谈,惹得在座的学子都纷纷侧目。
  既应了一个,就无所谓第二个,能和同样水准的人交流,也算是学习吧。
  陆川应下崔元武上拜访的请求,之后便躲回了雅间里,防止更多人找他攀谈。
  索性比试已经到了下一场,大家开始关注下一场比试,便没多纠缠。
  陆川没有看之后的比赛,苏幕他们让他做的,他已经完成了。看这阵仗,现在不赶紧逃,一会儿结束就走不了了。
  见众人的心绪都沉浸在比试的紧张中,陆川让小二悄悄地把自己引到后门,从后门处先走了。
  提前溜走的陆川,并不知道自己躲过了什么。
  能来参加这个宴会的官员,表面上打着关照后辈的旗号,实际上就是在寻摸优秀学子,提前拉拢,待以后入朝为官,直接加入他们的阵营。
  其中官职最高的,是四品的大理寺少卿游大人,他看中了陆川的才华,想要在比试结束后,找人来聊一聊,没想到后面就找不到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