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据传大安报社背后有圣上撑腰,那几天下官手下正好看到御前伺候的王公公进出过报社。”
几人这才知道,原来这桩官司是大安报社的人捅出来,他们查了几天,竟都查不到背后之人。
大家都知道,大安报社的东家是个哥儿,还是永宁侯府出来的哥儿,轻易惹不得。
不过他夫君陆川就不同了,今科探花郎,乃是一介文臣。
陆川如今在翰林院,保持中立,若是得罪了白阁老,这官场生涯可见不太好过了。
几人都知道梁侍郎和永宁侯府结了仇,能把永宁侯府的儿婿拉下来,侍郎大人怕是求之不得。
第187章 算计
“下官以为,翰林院编修陆川就很适合随行钦差。”一片寂静过后,有人提议道。
“不错,他是今科探花郎,才华出众,应该最适合不过了。”另一人附和。
反正他们也不准备派出关键的人,到不如推荐陆川,再把大安报社在其中出力的事情捅给白阁老知道。
自从侍郎大人招了连英杰做女婿后,就和永宁侯府结了仇,本来结仇也没什么,一个文臣一个武官,想要互相攻讦都不在一条道上。
但今年就不同了,永宁侯的儿婿考上了探花郎,如今官职虽然低微,但难保以后不会步步高升。
打压一个人当然要在他微末时打压,偏偏这陆川科举成绩还不错,直接进了翰林院,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自成一派,他们的人插不进去。
但白阁老就不一样了,在朝堂上经营数十年,要打压区区一个编修,也就一句话的事情。
明眼人都知道,庆阳府一案,顶多让白阁老伤筋动骨一阵,还不至于伤到他命脉,待他恢复过来,告御状的胡三娘他不敢动,帮助胡三娘告上御状的背后之人,他还是能动一下的。
几人都知道连英杰说这话有他的私心,但这又何尝不是侍郎大人的私心,横竖是个不重要的机会,能讨好梁侍郎一二也好。
他们不如推一把,让这陆川在白阁老跟前露个脸。
梁侍郎意味深长地看了连英杰一眼,连英杰垂眸任由他打量。半晌,梁侍郎收回视线,说道:“那就选陆川吧。”
商议完人选,几位官员都纷纷告辞,不约而同地都没问连英杰是如何知道这么私密的事情。
所有人都查不到胡三娘背后之人,肯定是有人扫尾过。
书房内只余梁侍郎和连英杰这对翁婿,连英杰恭敬地坐在梁侍郎对面,不敢出一言。他们不仅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更是上官和下属的关系。
不知过了多久,连英杰感觉自己手心都出汗了,梁侍郎突然笑了一声,惊得他心脏猛跳了一下。
梁侍郎语气平淡:“既然做了,便干脆一些。”
连英杰应道:“小婿省得。”
“出去吧。”
“是。”
连英杰小心地退出书房,关上门的瞬间,他松了一口气,可算在老狐狸这圆过去了。
他知道梁侍郎留他下来绝不是为了叮嘱一两句话,而是在敲打他。看来是他这些日子太过放肆,这老狐狸终于看不下去了。
自从陆川考中进士后,连英杰就无法克制不去关注他。
他和陆川勉强也算是情敌,曾经陆川不过是一介小小秀才,完全不值得他关注,但现在不一样,陆川科举的名次比他高,相貌也比他好看。
除了不能生,京中哪个未嫁的女子哥儿不羡慕探花郎的夫郎,连英杰出门,还经常能听到称赞探花郎的话。
这怎么能不让他愤恨?
可能是因为得不到,他对谢宁的执念愈发深重,知道谢宁经常出门,他便派人在谢宁经常出现的地方观察。
所以就算谢明扫尾再及时,连英杰的人也还是窥到了一二,从而猜出大安报社在其中出的力。
“什么?让下官随行钦差彻查庆阳府贪污一事?”陆川震惊地重复了一遍。
高大人表情冷淡地说:“没错,这是吏部的调动文书。”
陆川惊疑地接过文书,翻看了起来,上面果然写着他的名字,翰林院编修陆川。
职位写得清清楚楚,连同名同姓的可能都没有。
高大人:“从明日起,你暂时不用来翰林院点卯了,直接去吏部办理手续,过两天跟杨大人一起出行庆阳府。”
陆川扯起嘴角,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是,下官晓得。”
看着高大人离去的背影,钱大人和杨仕坤都围了过来。
钱大人眼中有三分羡慕,三分惊讶,还有四分嫉妒,总之就是极为复杂。
“恭喜陆大人了,年纪轻轻就能担此重任。”哪里像他,在翰林院已经蹉跎十几年了。
都说翰林院清贵,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但阁臣只有几个,能进翰林院的可不少。
尤其是钱大人这种已经在翰林院呆了十几年的,深知实权的重要性。
平日里表现得风轻云淡,整日乐呵呵当老好人,不过是在翰林院没甚可争罢了。
陆川惊愕过后,虽然很不解,但很快就收敛了情绪,冲钱大人笑道:“多谢钱大人,陆某年纪尚轻,要学的还有很多。听闻钱大人阅过无数典籍,想必对随行钦差的情况一定很了解,陆某想请钱大人指点一二。”
钱大人本来还有些嫉妒,陆川刚当官就能被赋予重任,但他到底不是什么心机深沉之人,被陆川这么一恭维,他一高兴就忘了嫉妒。
仔细想想,随行钦差也不是什么好事儿,风餐露宿还得罪人,真让他干他还不乐意呢。
钱大人很快就把自己开解好了,念着和陆川平日里相处还不错,加上他又如此恭维自己,便积极地去帮陆川找资料。
陆川三言两语就把钱大人忽悠走了,一直静默的杨仕坤有些担忧地看着他。
陆川苦笑:“上面的命令,我们听着便是。”
他如今也是一头雾水,弄不明白随行钦差的好事儿怎么还有他的份。
不明不白才叫人忧心,陆川此刻也是忐忑不已。
高大人离开后,王允知很快就知道了此事,特意借口公务来找陆川,想要问问是什么情况。
陆川自己都不清楚,又哪里能回答得出他的问题,顺便还让王允知帮忙问一下王翰林是什么情况。
为防王翰林也不知道内情,他还专门给唐政写了封信,看看能不能从唐大学士那边打探到些什么。
至于苏幕他就没去打扰,自从上次聚会之后,苏幕萌生了想当夫子的念头,回去就跟他爹说要从国子监退学,苏大人不同意,父子俩现在正闹矛盾呢。
苏幕现在已经不去国子监了,他自己拿着一张诗帖,直接找上白枫书院的院长,要人家聘他为书院的夫子。
还别说,人家院长就吃他这一套,简单考核过后,就让他留在书院教书,听说两人如今都成了忘年交了。
把借翰林院藏书阁的书还了,陆川处理好事务,便拿着自己的东西提前溜号了。因为陆川身上有要务,倒也没有人会看不惯说什么。
陆川难得在非休沐日的下午出来,他透过敞开的车窗,看着这一路的热闹,突然不想回家了,便让车夫驾车前往报社。
得知谢宁不在报社后,又让车夫前往城北的办事点。
考虑到城北的普通百姓比较多,城北的办事点比城西的大了不少,在城北驻扎的人手也更多一些。
陆川刚凑近,就听到里面欢呼声不断。
“可算是拿到和离书了,江哥儿这也算是逃离苦海了。”
“那朱家人真无赖,明明是他们的过错,竟然还敢扣押江哥儿的嫁妆!”
“好在竹公子您有先见之明,带了两个镖师过来,两个大汉在门口杵着,他们想抵赖都不敢。”
谢宁心情很好:“这些日子大家辛苦了,我额外给大家二百个铜板当奖金,一会儿去找荷花,大家以后再接再厉!”
这话一出,大家明显都兴奋了不少,二百个铜板,够他们吃一个月了,不少了。
“多谢宁公子!”
“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他们正说得高兴时,谢宁一抬眼,看到了倚在门边的陆川。
他惊喜地奔向陆川:“你怎么突然来了?”
陆川含笑:“今天突然放假了,便来看看你们的进程怎么样了。”
看到陆川穿着官服过来,新招的几个人纷纷过来行礼然后退下,只剩下谢宁秦竹和大河虎子。
虎子积极地给陆川讲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大河偶尔补充一两句。
江哥儿被父母兄嫂带回了家,然后由他的父母出面,去和朱家人谈和离的事情。
朱家人当然不会轻易放人走,而且还是和离,他们朱家脸面上肯定不好看,他们料定江家人不敢胡说。
所以咬定他们朱家对江哥儿没有亏待,儿子也没有殴打虐待夫郎的情况,坚决不同意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