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和谢宁说开,并得到他的支持后,这些日子一直禁锢着陆川的枷锁,无形中消散了,他感觉自己轻松了不少。
谢宁灵动地眨了一下眼睛:“实在不行咱俩回去找爹娘,以永宁侯府的财势,养活我们俩个还是不成问题的。”
陆川失笑:“那我岂不是现在吃你的软饭,以后吃岳父岳母的软饭?”
一辈子都有可软饭吃。
“你还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总归还有永宁侯府兜底,保你一条小命还是有这个能耐的。”永宁侯说。
向来少言的谢博也说:“侯府会给你们留口饭吃的。”
陆川回来好几天,谢母寻思着他在家也修整好了,便把人叫来侯府吃顿饭,给陆川接风洗尘。
正好谢博也休沐了,一家子一起吃顿饭,也算是补上中秋团圆那一顿。
说来也可怜,这两年陆川就没正经过过一次中秋节,去年中秋正好是乡试,那时候他还窝在号房里,月亮的影子都看不到。今年中秋他刚好在路上,吃着干粮在野外赏月,身边不是同僚就是一群犯人。
永宁侯一连去了庄子上好几个月,前段时间庄子上的土豆再次丰收,把收回来的土豆全都放入仓库后,他才舍得从庄子上回府。
此时已经用完晚膳,一家子在院子里赏月,今天的月亮虽然是弯月,但还是很明亮。
陆川和岳父舅兄几个在推杯换盏,谢宁则跟谢母以及两个嫂子一起打叶子牌,互不相干却热闹非凡。
谢明夹了一粒花生米扔进嘴里,边吃边说:“我们武人上战场保家卫国,你们文人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都是应该做的,有什么好怕的!”
永宁侯豪爽地灌了自己一杯酒,大笑道:“你二哥说得对,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扭扭捏捏不是我们永宁侯府的风格!”
听得此言,陆川也痛快地喝了他杯子里的酒,脸色有些潮红:“好!”
有了谢宁和岳家的支持,陆川觉得自己有了底气,顿时多了几分豪情壮志。
过了一会儿后,永宁侯说:“不过侯府可帮不上你忙,一切都得你自己斟酌。”
大安朝文武互不干涉,陆川是文官,永宁侯就算再厉害,也无法插手文官事务。
陆川点头:“儿婿明白,会尽量小心,不让宁哥儿跟着我吃苦的。”
这场家宴结束后,陆川就回复了张志新,钟阁老果然看重他,回信没几天,陆川的职位就有变动了。
陆川回翰林院交接事务,刚进门钱大人就凑了上来。
“恭喜陆大人高升,不过为官半载,就升了一级。”钱大人脸上满是笑容,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出来了,眼里却满是嫉妒。
陆川谦虚道:“侥幸而已,庆安府一行,下官不过是跟着喝个汤罢了。”
钱大人笑容不变:“喝个汤就能升为户部主事,陆大人本事不小嘛!”
陆川开始卖惨:“唉,为了能喝上这口汤,下官那叫一个辛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到了合水县,还得被百姓谩骂,回来后我夫郎直呼瘦了好几圈。钱大人,您看看下官瘦了吗?”
陆川张开双臂,在钱大人面前转了一圈,强行转移到他瘦没瘦这个话题上。
钱大人应付一声:“瘦了瘦了,不过能升官,瘦了也值得。”
陆川惊呼:“钱大人您也觉得下官瘦了?下官夫郎是最喜下官这一张脸的,瘦了可就不好看了。”
陆川用手摸了摸自己脸:“好像还变糙了!不行不行,下官得去找找有什么方子,能让下官的相貌恢复之前的模样!”
“真是造孽啊!要是因为这趟出京办差,被夫郎嫌弃下官,那下官宁愿不要这次升职!”
说到相貌,陆川全程都在碎碎念,没给钱大人插嘴的机会,连杨仕坤想跟他说几句道别的话,也被陆川打岔过去。
一直到陆川把事务交接完,拿着文书走出翰林院,嘴里还在焦虑着自己的脸。
钱大人看着陆川远去的背影,摇头叹了一口气,眼里已无一丝嫉妒。
“这永宁侯府的儿婿也不好当啊!”陆川身为探花郎,竟然还怕一个小哥儿嫌弃他。
说到底还是因为陆川不能生,才会害怕被夫郎嫌弃。升官再快又如何,还不是没有儿子传宗接代。
念及此,钱大人眼里闪过一丝怜悯,对比起来还是他比较快意,虽然在翰林院升官艰难,但娇妻美妾在怀、儿女承欢膝下。
钱大人哼着小曲儿回到位置上坐下,心情颇好地看起了报纸。
杨仕坤看着钱大人的背影,神色有点一言难尽,这钱大人还真好哄。
既决定正式进入官场,能不得罪人就尽量不要得罪人,人的嫉妒心往往是不可控的,有时候比党争还可怕,陆川自然是要尽量避免。
陆川出了翰林院后,很快王允知也告了假出来,两人在附近找了一个饭馆坐下吃饭,顺便聊天。
王允知美滋滋地吃着浓香辛辣的香辣排骨,边吃边感叹:“这翰林院的饭菜真不是人吃的,天天吃,人都吃瘦了。”
他以前还疑惑,为什么六部的官员,大部分到了中年后都会发福,而翰林院就没几个发福的官员。
等自己进了翰林院,吃两顿翰林院食堂的饭菜,就知道是为什么了,怪不得人家说翰林院是清贵之地呢。
陆川笑道:“好吃就多吃点。”
王允知又夹了一筷子辣椒炒肉:“听说户部食堂的饭菜不错,你就有口福了。”
朝廷六部中,吏部的地位最高,户部最有钱。虽然户部尚书天天哭穷,但至少户部的食堂很不错。
拨的经费不少,食材丰富,招的厨子手艺也好,不少其他部的官员都羡慕户部的人。
陆川笑笑不说话,对于他们来说,口腹之欲已不是太重要。
一顿汤足饭饱后,王允知让人把残羹撤下去,小二又上了一壶清茶,才开始进入正题。
“之前我爹说要把你带在身边培养你都不乐意,说就想在翰林院里当个清闲客,怎么出了一趟差回来,就成户部主事了?”
陆川苦笑:“世事无常,钟阁老亲自派人来招揽,拒绝不得。”
王允知惊讶:“你这是投靠钟阁老了?”
陆川点头:“没错。”
王允知定定看了陆川一会儿,才开口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钟阁老一派的官员还算正派,是朝中为数不多干实事的,你跟着他也好。”
虽然都知道党派之争危害甚大,可一旦入了局,便是想停也停不下。
初入官场的新科进士,只要是对官途有野望的,基本都会选择一方加入。
中立是不可能的,只有圣上看重的肱股之臣才能够选择中立。
比如王允知他爹,在清贵的翰林院待着,却是圣上的心腹,任何党派之争都不会轻易惹上他。
小官选择中立,只会被边缘化,和陆川之前一样。
陆川的新官职是户部的金部主事,主要负责库藏、市舶司、铸钱、茶税盐税等税种征收。
陆川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商科事务,主管商事,各个地方的商税征收。
如今大安的主要税收是田税和人口税并收,商税在一国税收中并不起眼,商税税率低,能收上来的商税太少了。
连带着掌管商税的主事也不受欢迎,因为没什么油水可捞。虽然都说户部是个香饽饽,人人都想进,但户部里面的职位也有高下之分。
不过总归是升职了,陆川在家中设宴,请了几个好友来家中庆祝一番。
陆川出京办差后,苏幕几人就没聚过了。
唐政和工部的人一起研究能用水力带动的织布机,天天窝在工部里,最近好像有了突破。
苏幕自从进了白枫书院教书,简直如鱼得水,不用再听那些他觉得枯燥无聊的四书五经,书院里还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每天上完课,就和书院的几个夫子谈论诗词,过得好不快意。
要不是苏夫人从中说和,苏大人默认允许他去教书,他估计还不想回家呢。
至于席东,在苏幕离开国子监后,他一个人待着无聊,又想到陆川给他的建议,犹豫了几天,还真去庄子上研究怎么种地去了。
把昌盛伯气得不行,不过冷静下来后,发现儿子还真在庄子上老老实实的,也就同意了,反正不出去乱搞就成。
因为妇联的成立,谢宁和苏幕唐政的夫人接触颇多,如今关系还不错。
今天宴请的都是熟悉的人,大家一点儿都不拘谨。
席东说:“今年朝廷不是让百姓们种土豆吗?我家庄子上也买了种子去种,我分了四块试验田,不同条件种出来的土豆果然不一样,等我研究透了,把产量提上去,说不定陛下也能给我封个官当当!”
苏幕说:“说到土豆,今年不少百姓种了土豆,白枫书院的山脚下有不少小摊贩支了个摊子卖土豆,什么炸薯片、炸薯条、煎土豆丝饼、烤土豆都有,我和几个书院的夫子一起去买过,味道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