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他出身贫寒,家中夫人是他考上举人时娶的商户之女,两人都没多大见识,来到临安府快四年,每年考评都只是个下等。
  易判官叹气:“走了个捞油水的知州,又来了个愣头青,这临安府,什么时候才能脱离丁家的掌控?”
  易夫人看着郁郁不得志的夫君,走到他身后,一边给他捏肩膀,一边宽慰他:“依我看,这陆知州应该不是个简单的,还有他夫郎,两人看着眼神清明,不像是表现出来的那样。”
  易判官回想宴席上陆川和谢宁的表现,还是没看出两人有什么心计,最后只能再次叹气;“希望你说得对吧。”
  回到府中的陆川,并不知道有人对他寄予厚望,他刚洗完澡出来,穿着简单的薄衫,和谢宁在庭院里,一边吹着过堂风,一边等黎星的凉拌面。
  他们刚来这里几天,除了扫洒婆子,还不敢招太多的丫鬟仆从,尤其是厨房这个地方,更不敢让不熟悉的人进去。
  这几天的伙食,基本都是黎星主厨,大河虎子这两个少年给他洗菜切菜打下手。
  黎星最擅长做的就是大锅菜,大家这两天吃的都是一样的,大河虎子一身的牛劲,来揉面最适合不过了。
  两盆煮好过完凉白开的面条,被端了上来,黎星跟在后面,手里端着做凉拌面的调料,小葱、芫荽、醋、青瓜丝、油辣子等等一应俱全。
  调好的第一碗面被小溪捧到谢宁跟前,接着就是陆川的。
  谢宁夹了一口吃进嘴里,满脸的享受:“这才是这种天气应该吃的东西啊!”
  第241章 语言
  和丁同知他们宴饮后的第二天,陆川起了个大早,在点卯前半个时辰去了府衙。
  其实起床的时间跟他在京城时一样,但他住的地方就在府衙后院,走两步路就能到,节省了不少时间。
  住在府衙后院也挺好的,至少路程短了。
  昨天宴会时,陆川说过他第二天就会来府衙上值,所以今天大家都来得挺早的。
  本以为他们已经来得很早了,但在府衙点卯处看到陆川的那一刻,周判官还是吓了一跳。
  周判官后退一步,表情讪讪:“大人怎么这么早就来上值了?”
  陆川坐在负责官员点卯的书吏旁边,姿势悠闲,谢五谢六站在他身后,书吏拿着毛笔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喘一口。
  他掀起眼皮扫了周判官一眼,声音温和道:“本官初来,还不认识临安府衙的人,索性夏日天热起得早,便来这一一认一遍。”
  周判官扯出一抹笑:“原来如此,其实大人若是想认识他们,下官尽可以寻他们来集合,不必浪费大人的时间。”
  陆川说:“何必如此麻烦,本官坐在这里,一个人对应一个名字官职,更容易记忆。”也顺便瞧瞧有没有不把他放在眼里的。
  事实证明,他这个知州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官员名册上的人,全都在规定时间内来点卯了,就连丁同知也不例外。
  经过早晨点卯一事,似乎所有人做事都兢兢业业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生怕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他们头上来。
  不过陆川可没有兴致烧火,他昨天已经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只要不是想要跟他作对,基本没几个官员敢惹他。
  点卯结束后,他也没把人叫来训话,直接进了属于知州办公的屋子,让人把各个部门的资料都送来。
  要快速熟悉一个新的职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各种文书上熟悉办事的流程,以及各种账册,最能看出一个府的发展程度。
  于是府里的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干了三天活,而他们的顶头上官,却一眼也不瞧,窝在屋子看了三天典籍,还时不时让人进去讲解。
  丁同知看到陆川如此勤奋,心里又提了起来,这个陆知州不会要搞什么大事儿吧?
  陆川一连看了三天文书典籍,都快看吐了,才稍微了解一些临安府的情况。
  临安府地处亚热带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稻。但山地较多,可以耕种的土地较少,每年交上朝廷的农税都是倒数的。
  府衙能够自留的税就只有人头税、户籍税和商税,其中人头税和户籍税每年都差不多,商税却是逐年递减。
  这足以说明了有问题。
  也不知道上任知州把钱都花在哪里了,才刚年中,府衙的库房就已经空了,账上只有五百两银子。
  这点银子够干什么,府衙的官员书吏衙差有这么多,发几个月俸禄就没了。
  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今已经是七月,正是夏耕的季节,他得保证百姓们有饭吃,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
  这天丁同知照常在他的房舍里琢磨陆川,突然进来一个人,是他留在陆川房舍附近的眼线。
  “大人,陆大人要出门了,他还让人去叫了周判官同行。”
  丁同知眉心一皱,不知陆知州为何不继续窝在房舍里看文书,他站起身来,在陆川出门前把人拦下。
  丁同知笑道:“听说大人要出门,不知大人所为何事?可要下官陪同?”他瞥了陆川旁边的周判官一眼。
  陆川抬眼:“没什么大事儿,只是如今已是七月,听说正是夏耕的时候,本官想到附近村落看看夏耕的情况,免得耽误了年底的收成。”
  说到夏耕,丁同知脸色僵了僵,这大热天的,竟然要到乡下去,还嫌不够热吗?
  但想到这是新知州来临安府的第一次外出,他还是咬牙坚持说想跟随。
  反正第一次只是探查临安府的种植情况,陆川无所谓跟多少人,叫上周判官,也只是因为他是负责农耕水利方面的。
  乡间多小路,陆川没坐马车,直接带着谢五谢六几个护卫骑着自己的马过去,府衙里的马不多,丁同知和周判官,一人只能带一个手下带路。
  一行人穿着官服和衙差服饰,策马出了城。
  陆川作为知州,有任命衙差的权力,为了谢五谢六他们办事方便,就让他们到府衙里领个衙差的虚职,也吃朝廷的一份俸禄。
  蚊子再小也是肉,银子再少也是钱,能抠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
  这边陆川出了城,谢宁也带着人出了府,来到临安府最大的牙行。
  “我要买一间宅子,两进或是三进都可以,但要离闹市近一些。”谢宁说。
  接待谢宁的是牙行的掌柜,掌柜显然是个有眼色的人,一看谢宁是个陌生夫郎,又穿得华贵,身后跟着仆从护卫,就猜到了他的身份。
  新知州到任的消息,短短几天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临安府,凡是做生意的商家,就没有不想打听的。
  只是新知州的家规森严,打听不出什么来,只知道新知州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娶的是个哥儿。
  掌柜的态度很恭敬,听到谢宁的要求,脑瓜子很灵活,很快就找出了十几间没问题的宅子。
  “这位夫郎,您看看这几间宅子怎么样?离闹市很近,拐弯走一步就是闹市,却闹中取静,平时一点儿也不吵闹。”
  谢宁坐在椅子上,品尝着牙行端上来的特色点心,当地有名的鲜花饼,听说里面的馅儿是用百合花制成的。
  当地鲜花很多,智慧的百姓便想到了用鲜花做点心,谢宁吃着感觉还不错,入口有浓郁的花香,甜中带着一点鲜花的苦涩,但点心师傅把两种味道糅合得很好,吃起来风味十足,而且还不腻人。
  谢宁一口气吃了两块,才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茶水也是当地特有的茶叶泡的,谢宁喝着不比京城的那些名茶差。
  没想到一个牙行,随随便便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品质都这么好。
  牙行掌柜若是知道谢宁的想法,怕是得哭了。他们哪里是随便招待,分明是看出了谢宁的身份,以贵客相待。
  谢宁没有说话,站在他身后的白玉上前一步,接过掌柜手中的图纸,一一看了起来。
  “这间宅子虽然是三进,但是布局小了些,不要。”
  “这间宅子离青烟街太近了,也不要。”
  “这个倒是还行,虽然是两进的,但格局大,加上院子不小,还能接受。”
  “这间……”
  他挑挑拣拣,十几张图,被白玉挑得只剩下三间宅子。
  掌柜的抹了一把汗,还好没有把宅子全部筛了,还留了几间。
  知州夫郎身边的人果然不同凡响,一个哥儿小侍都有这般眼力,知州夫郎估计会更厉害。
  白玉拿着剩下的三张图,放到谢宁面前:“公子,您看这三间宅子如何?”
  谢宁没看图纸一眼,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水,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衫,悠闲得只差没伸个懒腰了。
  “既然你选好了,那就去瞧瞧这三个宅子吧。”
  休养了两天,荷花已经大好,谢宁本来还想让他在府里再休息一天,但他偏要跟着出来。
  谢宁还没出门,荷花就已经打好了伞,随时为谢宁遮阳,谢十一他们紧随其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