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旁边歇脚喝茶的商人伙计,遥遥看着那队人马远去,渐渐没了踪迹,不免有些好奇。
  “老大,你说刚才离开那队人马,他们马车车轮上那圈黑黑的是什么?”
  商队一路走南闯北,尤其是接近京城的地方,富贵人家更是多不胜数,所以哪怕那队人马表现得再富贵,伙计也不稀奇。
  但他们车轮上裹的那层黑色的圈圈,实在让他好奇,看他们的马车,好像比寻常的马车更稳一些。
  商队老大也注意到了,饶是他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种东西。
  但他不想在伙计面前露怯,便恼羞成怒地敲了一下伙计的额头:“就你屁事多!贵人的东西,哪里是你能打听的!”
  伙计捂着额头顶嘴:“我这不是看他们的马车比较稳吗,就猜想可能是那黑色圈圈的作用,咱们运的是瓷器,每次运到京城来,都要碎一大半。”
  若是能知道那圈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就好了,他们运的瓷器能少碎一些。
  商队老大正想说些什么,茶水摊子又来了一队商队,看方向是从京城来的。
  这支商队的人一坐下,就开始扬声讨论起刚才见到景象。
  “你们刚刚看见那支车队的车轮了吗?”
  “看见了看见了,黑色这么显眼,哪能瞧不见。”
  “我跟你们说,这东西,就是云南报纸上写的橡胶轮胎,听说是半年前才研究出来的。这么贵的东西,他们居然也舍得用,那马车里的人到底有多富贵啊!”
  “是啊,要是能便宜点就好了,到时候咱们也能用上,每次出来跑商,颠得屁股都痛了。”
  “那你就想着吧,你没看那报纸上写的吗?橡胶树要种植满六年才能收割,一个橡胶轮胎需要一棵树一年产出的橡胶,云南就种了这么多橡胶,哪里能轮得到你,只怕一出来,就被那些大官给抢了!”
  “那按你这么说,刚才那队人马,官职得多高才能买到这么多轮胎啊?”
  “这哪里是我们能打听的……”
  原先坐下的商队老大,一边听着旁边人的讨论,一边若有所思,原来这东西是橡胶啊。
  听他们说是云南产的,商队下半年要到川蜀去,要不多走些路,去云南瞧瞧?
  万一真买到了橡胶轮胎,岂不是发大财了?
  而且这几年来云南产出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了,就算买不到橡胶轮胎,能买到其他东西也不亏。
  已经驾着马车远去的车队,并不知道路人对他们的讨论,毕竟这一路以来,因为橡胶轮胎被人议论,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辆外表朴素的马车,突然打开了一道窗,窗口钻出了一个小脑袋,对着道路前后的丛林灌木扫视了一遍,又缩了回去。
  “爹爹,我们还有多久能到京城啊?”一个七八岁的小哥儿摇着旁边男子的手臂,男子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
  听到自家小哥儿的问话,陆川头也不抬,语气平淡道:“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还有两天才能到。”
  小果儿那张酷似谢宁的小脸,顿时皱了起来,叹气道:“还有这么久啊?我坐马车都坐腻了。”
  谢宁靠在陆川肩膀上,正翻着陆川给写的解闷小故事,闻言抬头看了小果儿一眼,好笑道:“还剩两天了,你急什么?等到了京城,京城的宅子有个大院子,有你活动的空间。”
  从云南启程回京,小果儿一开始是兴奋的,不过走了几天后,他的兴奋劲儿过去了,就只剩下赶路的疲惫。
  而且整日在马车上,没多少活动的时间,小果儿都快闷坏了。
  这只皮猴子,之前在云南的时候,没有一天能闲得住,不是逗这家的狗,就是招那家的猫。
  要不是眉心那颗鲜红的孕痣,谢宁都要以为他是个小子了,跟他稳重的双亲一点儿也不像。
  对于这个说法,陆川是完全不赞同的,至少他觉得,小果儿和宁哥儿非常相像,不管是相貌还是性格。
  当然,陆川是不会当面反驳他的夫郎的,每当谢宁说这话的时候,他只会和刘嬷嬷默契地相视一笑。
  小果儿表示没被安慰到一点儿,他叉着腰扭着身子蹭到谢宁身边,他撅起嘴道:“可是我想草哥儿和云哥儿了。”
  谢宁伸手把他的脸推开,敷衍道:“知道你想他们了,这一路都说了八百遍了。”
  小果儿鼓起脸:“阿爹你现在一点儿都不疼我了。”
  谢宁眉毛一挑:“怎么就不疼你了?”
  “你现在都开始敷衍我了,之前我跟你说想草哥儿和云哥儿的时候,你不是这个反应的。”至少也会哄他几句。
  陆川终于抬头看向小果儿,打趣道:“爹爹知道,你不仅想草哥儿和云哥儿了,你还想金花婶子做的鲜花饼、街角刘大爷做的酸辣粉、云片糕、烧烤、芒果冰沙、荔枝水……”
  “停停停!爹爹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小果儿连忙打断陆川报菜名。
  虽然他昨晚做梦确实梦见了在喝芒果冰沙,但隔了一晚上他都快忘了,这时候又被爹爹给勾了起来,都快要流口水了。
  出了云南后他才知道,那里好吃的东西有这么多,结果一出云南边界,他想吃也吃不上了。
  陆川用余光瞥了谢宁一眼,预料之中看到了他也在咽口水,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当然是某个小馋猫自己说的。”陆川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在梦里说的。”
  小果儿指着自己,一脸惊讶:“我说的?”他怎么不记得自己说过这话?
  话当然不是小果儿说的,但他跟宁哥儿相像,不仅是性情,连口味也很像,宁哥儿喜欢吃的东西,小果儿很少有不喜欢的。
  昨晚住客栈时,陆川半夜醒来,正好听见了谢宁的梦话。
  既然宁哥儿都想念这些吃食,那小果儿肯定也在想。
  但他不能说是宁哥儿说的。近几年来,不知是因为年纪见长,还是报社谢东家的名号越来越大,谢宁的偶像包袱越来越重,轻易不肯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不稳重的一面。
  不过陆川作为他的枕边人,还是有机会见证到他孩子气的一面。
  小果儿显然也知道他阿爹的秉性,此时面露怀疑:“真是我说的?而不是阿爹说的?”
  谢宁拒绝参与两人的话题,举起方才看的小故事合集看了起来,他也怀疑是自己说的,毕竟小果儿是跟荷花一起睡的,陆川哪有机会听他的梦话。
  陆川完全不心虚,点头肯定:“是你说的,昨天在马车上睡着了,大中午说梦话。”
  这下谢宁彻底确定是自己说的梦话,昨天中午他没睡,小果儿说没说梦话,他还能不知道吗?
  但他怎么可能拆穿陆川,面对小果儿询问的眼神,他也点头表示了肯定:“没错,阿爹也听见了。”
  可怜的小果儿,被两个亲爹忽悠,把不属于自己的锅背了下来。
  一家人插科打诨,说说笑笑,两天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
  四个月前,陆川因为政绩突出,被一纸任书调回了京城。
  陆川先是在临安府做了三年知州,之后到了丽江府,又做了六年知府。
  他在朝中有圣上和钟阁老当靠山,身上又有着提高临安府税收、开垦梯田、防治天花的大功劳,丽江府的官员也识趣,都不用陆川新官上任三把火,陆川一来就把权柄交给了他。
  甚至说,他们是盼着陆川的到来,毕竟临安府的变化,所有云南百姓都有目共睹,连临安府的官员,都沾了不少光,年底考核至少是中上。
  一省的行政,比州府要大得多,但陆川完全不惧,他在临安府培养了不少帮手,一当上知府,就开始大刀霍斧,一边在全省范围内带领百姓开垦梯田,一边大力发展经济。
  陆川还让人到更南边去寻摸适合云南种植的经济作物,比如他们马车上的橡胶轮胎,就是在暹罗那边找到的橡胶树苗,运回了云南种植。
  去年堪堪可以割胶,又让人研究出轮胎,不远千里给皇宫上供了一些,剩下的有半数都被陆川买下,装到回京的马车上。
  在陆川的治理下,他当上知府的第四年,开垦的梯田开始交税,加上那几年风调雨顺,那年交上去的农税,竟然比川蜀的还高。
  就是跟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南相比,也只少了三分之一,一时朝野震惊,来云南游学的学子都多了许多。
  随着商人和学子的涌入,云南的很多产品因此而被天下闻名,就导致了更多行商前来,云南也变得更加繁华。
  谢宁带人主办的云南报纸,被行商们带出了云南,卖至大安各地。
  从某些内容板块来说,云南报纸的名气比大安报纸还要大,比如连载小说板块。
  陆川和谢宁这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陆川和谢宁花了一个月收拾行装,等到下一任知府到来接手,他们才开始启程返京。
  和来临安府时相比,他们回京的行李,竟然多出了十二车,好在陆川做了几年知府,有人脉能买到马,不然他们得坐牛车回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