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谢宁搭着小果儿的肩膀,把他推到身前,笑道:“是他,现在还没给他找到书院去上学,呆在家里嫌烦,我就把他带来了。”
  小果儿很大方地向福寿郡主行礼,又规矩又乖巧的模样,看得福寿郡主嫉妒心又发作了。
  怎么她家泉哥儿就不能这样呢?!!
  谢宁这个粗鲁的哥儿,是怎么教出这么懂礼的哥儿的?一定是他那个探花郎夫君的功劳。
  确实是陆川的功劳,没有陆川的教导,小果儿不会知道什么叫表面功夫。
  福寿郡主都嫉妒死了,懂事的小哥儿,上进专一的丈夫,谢宁这是走了什么大运啊!
  看到福寿郡主眼里的嫉妒,谢宁心里暗爽,小果儿这次没给他丢份。
  两个小辈见礼之后,福寿郡主就让泉哥儿带着小果儿到一旁玩去,泉哥儿对小果儿很有好感,而且他还是谢璟这个玩伴的小表弟,他自觉有照顾弟弟的责任。
  两个小哥儿出去后,谢宁才和福寿郡主聊正事,福寿郡主也收起了嫉妒,和谢宁认真探讨起来。
  很多事情信件里说不清楚,只能两人面对面交流互相探讨,一旦说起正事,两人都很认真,尤其是福寿郡主,她是真把妇联的发展当做终身的事业。
  两人一探讨,直接聊到了中午,谢宁索性就在这个用午膳。
  妇联里还有几个以前的老人,听到谢宁到来的消息,都纷纷凑了过来,要和谢宁叙旧。
  面对成立了妇联的初任会长,陈三娘她们始终记得谢宁对她们的帮助。
  小果儿对泉哥儿这个哥哥很喜欢,面对真心喜欢他的人,小果儿很少有不喜欢的。
  而泉哥儿则是对一切长得好看的人,都很有好感,何况还有谢璟这个纽带在,两个小哥儿相处得很不错。
  只是泉哥儿不愧是从小就让他娘操心的主儿,没有什么心眼,没几句话就让小果儿套了不少他娘的消息出来。
  明明更熟悉这个宅子的人是泉哥儿,最后却是小果儿带着泉哥儿玩耍。
  用过午膳后,谢宁见小果儿和泉哥儿玩得好,索性就把人留在这里,他自己带着荷花去隔壁的报社。
  九年的时间,荣斋先生也从一个精力旺盛的小老头变成鬓角花白的老头,他这两三年的精力已经有些不济了,但还是坚持做好这个主编。
  因为他要等谢宁回来,把主编的位置还给谢宁,他才能安心退下来。
  荣斋先生正在审一篇新闻稿,却听到了外面传来声音。
  “谢东家回来!”
  “好久没见谢东家了,这次不会再走了吧?”
  “谢东家……”
  第269章 下马威
  “陛下,江南道巡检上书,今年雨水恐将增多,陛下该下令让江南一带的官员多加防范才是……”
  “陛下,川蜀知府上书,言道川蜀惊现一块巨石,上面竟天然长着‘寿与天齐’四字,定是上天感念陛下圣明,特意赐下……”
  “陛下,臣要弹劾于侍郎的三子当街纵马,伤了无辜百姓,竟还不知悔改……”
  “陛下……”
  陆川强忍住想打哈欠的身体反应,他垂首站立在一众官员中,既显眼又普通。显眼是因为他旁边站着的官员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大人,少有他这么年轻的三品大官,普通是因为大家都穿一样的官服。
  这是陆川当官这么久第一次上朝,大安的早朝时间特别早,夏季时是寅时中,冬季可以晚半个时辰。折算成二十四小时计时,凌晨四五点就需要在大殿外等候,陆川三点就需要起床了。
  陆川读书最刻苦时都没这么早起床过,还真合了那句起得比鸡早,天还没亮就要出门了。
  升官的时候没想起他还要上早朝,昨天得知自己以后要凌晨三点起床后,陆川那叫一个晴天霹雳,缓了好半天都没缓过来。
  晚上用完晚膳没多久,陆川就强逼着自己上床睡觉,以防第二天起不来。
  结果起来是起来的,但是忍不住犯困啊!要不是有顽强的意志支撑着,陆川站着都能睡着。
  只是他没想到,起了个大早,满朝文武重臣齐聚的早朝,竟然会是这个样子的。
  除了开头有官员说了点正事,其余时候就像是七大姑八大姨在吵架一样,全是些离谱的琐事。
  什么天降巨石、上天降下祥瑞,这样离谱的折子都有人上,而且还有人在早朝的时候念出来,当早朝是什么吹牛大会吗?
  重要的是还有人信,直接高呼陛下圣明,连带着陆川也得跟着喊。
  好在今天的早朝并不长,陆川只站了一个时辰,就听到了退朝这两个字,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不过还没等他这口气松完,就被王公公给叫住了。
  “陆大人,这是太子殿下的课表,您只需要在逢二和逢七的日子到东宫授课即可。”相当于一个月上次课,一次课上半天。
  见陆川接过课表后,王公公笑道:“明日不用上早朝,陆大人在卯时初进宫即可。”
  今天是初十一,还不用陆川去上课,王公公是特意来提醒陆川别忘了明天要给太子授课的。
  陆川自然听出了他的好意,眼中含着感激:“多谢公公好意。”
  大安报社如今成了圣上颁发政令的重要渠道,除了云南报纸外,还在江南、湖广、北疆等地开办了地方报社,这些地方报社人员给圣上上报地方上的百姓状况,圣上因此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度增强了许多。
  王公公作为报社的主要监管太监,也水涨船高,愈发被圣上看重。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陆川和谢宁,他投桃报李,多提点一下陆川,也不妨什么事儿。
  陆川想到这几天苦恼的问题,便问道:“王公公,在下有一言想问问公公,太子殿下的老师皆是当世大儒,陛下怎么会想到让在下来教导殿下?”
  陆川自忖自己多年读书下来,是有几分才华,但也没到大儒的地步吧。
  王公公当即笑了起来:“咱家还以为是什么问题呢,这您就放心吧,陆大人精通实务,又在地方上做官多年,太子殿下从未出过京城,也未见过民生,陆大人有什么长处,就尽管教导殿下便是。”
  他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圣上不需要一个不知民生、不懂实务的继承人,陆川教会太子这些,以后才不至于养出一个昏君来。
  知道了圣上想让他教什么,陆川的心定了定,和王公公道谢过后,就出了宫门。
  上完早朝后,距离官署点卯还有一段时间,有经验的官员会让仆人在宫门口等着,提前准备好吃食,他们一出来就能吃上。
  陆川虽然没上过早朝,但他的岳父以前上过早朝,谢母悉知这一套,早早就叮嘱了谢宁,然后谢宁又吩咐了厨房。
  “大人,这是星哥儿给你准备的肉粥,放在食盒里,现在还有些温热,正适合食用。”大河从食盒里端出一碗粥,放到车厢里的小桌子上。
  大河现在在陆川身边当长随,陆府原来的厨子各自寻了出路,厨房就暂时由黎星掌管。
  陆川拿起汤匙吃了一口,温热顺滑的肉粥进入肚子,顿时抚慰了陆川一早上的疲惫。
  他边吃边说:“星哥儿亲自交给你的?”
  大河坐在车架上,和陆川隔了一道门,他苦笑道:“大人就别取笑我了,他如今哪里会愿意见我,自然是让旁人交给我的。”
  陆川看着他俩你追我逃都着急,给大河支招:“你这也太磨叽了,我看星哥儿对你也不是没意思。他现在不愿意见你,你就天天给他买礼物,最好是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以他的性子,你送上几天他就会忍不住出来见你。”
  几个月前陆川收到回京的旨令后,大河担心黎星回了京城后,没了陆府当纽带,两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生疏,于是在出发回京的前一晚,向黎星表明了心意。
  陆川和谢宁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大河这小子看上了黎星,他俩都猜测,应该是黎星照顾小溪的时间比较多,和大河接触得也比较多,慢慢就喜欢上了黎星。
  小溪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可惜黎星当场就拒绝了,之后一直避着大河。回京的这一路,陆川和谢宁可吃了两人不少瓜。
  大河摇头:“我不能让他为难,就等他慢慢想清楚吧,我不怕等。”
  陆川吃完碗里最后一口粥,把碗放回食盒里,说道:“那随你吧。我吃好了,去吏部吧。”
  陆川话音落下,大河立马挥动马鞭,往吏部的方向驶去。
  今天的吏部和往常一样,该是什么时候点卯就什么时候来,好像并不把陆川这个新上任的侍郎当回事儿。
  陆川本人也不在意,在梁尚书处报到后,各自笑眯眯说了几句客套话,梁尚书支使了一个郎中给陆川带路,到他的房舍去。
  陆川一走出房门,梁尚书脸上的笑容就落了下来,他和陆川都明白,陆川来吏部当这个左侍郎是为什么。
  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梁尚书不能说一个不字,还得好好招待陆川,不能显露出一丝对陆川的不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