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我们还是算了吧! 第33节
看到他妈的时候顾宁山就头疼,听她说话果然更让人青筋直跳:“妈,我跟你说过我有对象了。”
宋青佩并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他的托词,毕竟他之前一直不愿意谈对象,怎么可能去青城几个月就愿意了呢?
看宋青佩不信,顾老太太也替顾宁山说话:“刚刚他还跟人小姑娘通了电话,我跟你爸在旁边都亲耳听到了的。”
宋青佩哽了一瞬,语气不明的说了一句:“那这小姑娘还挺有本事。”
轻慢的语气,听的顾宁山心里冒火,但还是保持理智道:“妈,是我强烈请求她跟我在一起的,请你尊重她。”
顾雪峰在中间打圆场:“呵呵,没想到宁山真的谈对象了,这也挺好的,省了你天天帮他找了。”
不过他在家里说话并不是很有用,宋青佩和顾宁山的气氛没有因此缓和。宋青佩又开口劝顾宁山:“你在青城谈对象这件事很不理智,我不是很赞同。我还是认为黄云和你最合适,大家知根知底不说,她本人也很优秀。这周六你们可以再见再说……”
她这一通话让在场几位差点没反应过来,顾老太太理了理头绪,才道:“青佩,宁山已经在跟人小姑娘自由恋爱了,你这不是让她犯错误吗?”
宋青佩并不认为这是在犯错误,只是跟人见个面而已。她解释道:“妈,你不知道这个黄云。她们俩是大学同学,她喜欢我们宁山好久了,为了他到现在还没结婚呢。”
顾宁山简直不敢想蒋西如果听到这几句会给他几巴掌才能解气。
遇到男女问题,她是一贯认为有错都是自己的错,别人多看他一眼她都要说是他不检点,这几句够他哄个十天八天了。
想到此他又庆幸自己先回来海市一趟,否则贸贸然带蒋西回来,也是让她受气。
“再说青城和海市也不算近,他真要结婚最好还是选择海市的人最好,人家小姑娘爸妈也不一定愿意自己的孩子来这里,怎么看都是黄云更合适……”宋青佩还在喋喋不休的对比。
顾宁山再次站起来打断她:“妈,谢谢你为西西考虑这么多。所以我回来之前已经向青城那边递了永留的申请。”
“我为她考虑什么?我是为你……”宋青佩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我说我以后不会再往回调了,我会一直留在青城。”顾宁山看着宋青佩的眼睛,一字一句告诉她,打破她的幻想。
顾雪峰不赞同的看向顾宁山:“宁山,你跟你妈置气归置气,怎么能做这种决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这里,难道你要去入赘?”
第37章 他真留在青城也不管了?……
入赘?
顾宁山没有想过入赘,蒋家也不是在意这些的人家。但他在顾雪峰的质问下只说:“如果有需要,也不是不可以。”
他的情绪又重新稳定下来,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也让理智占在上风:“你们想这些也太早了,人家家里没有看上我,我现在还在争取。也不用费劲心思为我操心,如果之后我们不能在一起,那么我也不会和别人在一起。”
说完不管宋顾二人难看的脸色,进屋拿收拾好的东西。顾老太太有些伤心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要跟父母闹的不开心,跟着他一起进屋。
“怎么又变成这样了呢……”
顾宁山不想让她伤心,却总是没办法做到,心里也很自责:“对不起奶奶,总让你跟着伤心。”
顾老太太说:“要是早点把你送回你爸妈身边就好了。”
也不会让他跟自己的父母也变得这么生疏,见了面跟陌生人也没有两样。
“奶奶,送不送都是一样的。我从来没有怪过他们,我们观点不一样,我现在长大了,没有办法再做退步的人就会有矛盾。”
矛盾多了,自然会激化。
大学的时候他想去京市,爸妈说以前相处的时间少,想让他留在本地弥补他。留在本地后宋青佩不顾年龄怀了孩子,两人也没时间再和顾宁山相处,可惜宋青佩早年身体不好孩子没留住。等她修养好又想起顾宁山,就开始试图一点点把控他。
顾宁山大学没毕业遇上学校停课,那时候他一腔建设国家的热情,在单位申请去偏远地区支援,去了还没有半年被调回来。
得知是自己父母擅自联系他的领导施压,领导委婉的表示让他以后做决定前和家里人通个气,那一次是顾宁山顺风顺水的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难堪。
质问两句只得来一句:没有我们,你顾宁山又算什么?
顾宁山辞了工作搬回爷爷奶奶这里,宋青佩大闹一场,说他的反抗都是顾老太太在背后挑拨。
不想爷奶这么大年纪还受罪,无奈之下顾宁山重新找了工作,搬到宿舍去住。
这次是他们插不了手的地方,宋青佩转而开始热衷给他介绍对象。
后来顾宁山再次申请调离,这次权衡之下去了青城。
也不是不失望,对他妈提出来的各种想法更是感到不可理解。甚至他现在若无其事的说话,心里却是很混乱的,但他习惯掩饰情绪,一时顾老太太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劝慰他才能解开心结。
可都是心结了,还能解开吗?
顾宁山饭都没吃走了以后,顾老爷子难得开口:“你们要想当没这个儿子,就继续跟今天这样逼他就可以了。”
“以前我不管是因为他是你们的儿子,现在我不能不管,他愿意娶谁娶谁,你们敢伸手,别怪我不客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虽然退休了,也不至于要看人眼色过日子。”
这话属于说的很重了,至少宋雪峰记忆里从没被这样驳斥过。
“爸!你就惯着他,他真留在青城也不管了?”
顾老爷子拄着拐棍站起来准备回房间:“我跟你妈一块去就行了,至于你们……”
孙子是他们老两口一手带大的,他们俩比他父母更了解他。看起来脾气很好,不是会跟人撕破脸的人,可他的心已经冷了,就连话都不想说了。
顾老爷子没再说下去,顾老太太还在屋里抹眼泪,饭也没吃成。
这边蒋西正在大快朵颐,李家姥姥最擅长炖红烧肉。知道女儿回来肯定要带着外孙们过来,天不亮就去肉联厂买了最新鲜的肉回来煨上。
李家姥爷的花雕酒抠抠搜搜喝了大半年只剩最后一小碗,全都让她拿去炖肉了。
虽然心疼,可是为了给外孙们吃倒也不算可惜。
蒋西吃了个肚圆,听她姥爷感叹,举着筷子说:“姥爷我给你带了新的,你没看到啊?”
知道她姥爷抠起来也是抠抠搜搜的,特意给他续上,还给她姥买了鸡蛋糕:“姥,这是用我自己的工资买的,你可不能记我爸妈的份。”
李姥姥笑的合不拢嘴,一脸慈爱的看着她:“好,都听你的。我还不知道你妈,她可不如你。”
听的李群芳眼直抽抽,暗暗瞪了蒋西一眼,心想回去收拾她。
李姥姥奇怪:“你俩前两年不是老不对付了,现在怎么又好了?”
吃个饭要从开始吵到结束,每次回来总有一个人要生气,这次倒是相安无事。
“我们俩一笑泯恩仇了呗,我都长大了,可不像以前一样不懂事了。”
蒋西自豪的样子立刻让李群芳想起她正在偷偷谈对象的事:“你懂事?你懂事你还背着我跟你爸……”
“妈!”蒋西愤怒的打断她,大有她再说就跟她同归于尽的架势。
三言两语又要吵起来,李姥姥连忙拉架:“哎呦,你俩可真是两个炮仗,一点火星子都能点起来。”
吃完饭李姥姥趁蒋西不在,又开始打听李群芳刚刚想说什么,李群芳偷偷跟她说了蒋西偷偷谈对象的事。
李姥姥还以为是什么,原来是这事:“这能算个什么事,我们那时候还有私奔的呢。现在可能少了,现在不允许来着……”
“妈!说什么呢!”李群芳听她又要唱经,说什么逃荒来的夫妻是公媳,男人也能在一起的事,无奈的打断她:“什么私奔不私奔的,说哪去了。”
“我这不就想说这不算什么,你还能看她一辈子啊?她年纪轻眼浅,真不行你再给她相看两个,让她多挑挑兴许就有别的想法了。”
听的李群芳头晕眼花,话虽糙理却是那个理,她忍不住心思浮动,半晌发现自己在想什么又赶紧摇头:“还是算了吧,你又不是不知道她以前就跟个炮仗似的。说着好像我跟她爸管她,一个不顺她心她就尥蹶子给你看。”
李群芳深受蒋西的驴脾气之害,不想再过回从前的日子。“我跟他爸商量了,他们在一起也可以,不能离开青城就行。”
说起顾宁山现在她的语气也跟之前不一样了:“娘你不知道,那小孩是真的好,不然我们说什么都不会愿意。”
看她自己把自己劝好了,李姥姥也不再说什么。
蒋家一家四口能回一趟老家呆的时间并不长,蒋明川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同学邻里多的是想找他办事的。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门口等着,蒋卫桥看这样不行,赶紧让蒋明川收拾收拾回省城吧。
大爷爷头七还没到就要回去,走之前蒋明川去单独上了坟,又留下办头七的份子钱。蒋老太太舍不得蒋西和蒋北,奶孙三人抱了半天,走的时候连米都要给她带回去。
“西西喜欢吃家里的米,不装多就装一小袋,她想家的时候给她蒸一碗就行。”
话说的充满爱怜,两人少不了又要抱头哭一场。
蒋明川无奈地说:“我还能管不起她吃吗,再说她现在自己拿工资了,自己养活自己总没问题的。”
“你不要管,这是我们奶孙俩的事。家里孩子我都看着长大,谁没吃过我喂的饭,就她和小北在外面可怜哟。”蒋老太太白他一眼,又去找家里能带走的东西往口袋里装。
蒋西有的,必须蒋北也有一份。
早些年李群芳跟妯娌们,为了蒋老太太爱给她们家搬东西的事,没少闹矛盾。李群芳看她嫂子弟媳脸都绿了,赶紧拦住她:“妈够了,够了,实在拿不了,您留着自个吃吧。”
蒋卫桥在旁边帮腔说待会他送他们:“老大跟村里去借牛车了,可以装的下。”
感觉到身后的抽气声,李群芳已经不敢往妯娌那边看了,偷偷给蒋西使眼色。蒋西拦住她奶:“奶别忙活了,我还想跟你说会话呢。”
蒋老太太果然停下来,又抱着她去说话。
蒋家妯娌松了口气,不是她们抠门。也是家里刚办完事并不富裕,蒋家没分家,离年底还早,一大家子生计都是问题。
等牛车来了,装的东西就有小半车。李群芳当着家里人面,把提前准备好的钱票递给蒋老太太:“我跟明川不在家,有事全靠大哥大嫂和三弟弟妹照顾你和爹,只能这样尽点心意,您千万别不要。”
必要的推攘还是要走一遍,蒋老太太不想要:“前两天往家拿了这么多东西,你们有多少够往家里搬得。”
李群芳把东西塞到她口袋里:“我们现在三个人拿工资,还都在城里怎么也比你们在老家方便。反正您和爹想吃吃想喝喝,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她还是不要,最后还是李群芳让蒋北放屋里去,才结束这场推攘。
走的时候蒋家妯娌两人的脸色,果然看起来好了不少。送她们也有了笑摸样,不管怎么说看着都是真心的。
为了不耽误上工,只有蒋卫桥去送他们。蒋大嫂在旁边说:“这一走不知道过年能不能回来了。”
蒋老太太心里不高兴,她这个年纪很不用看谁的脸色,脸上也拉着:“到时候的事到时候再说。”
第38章 她跟汪向东结婚了?汪向……
蒋老太太进屋把蒋西前几天给她买的东西拿出来一部分,分给蒋家妯娌二人:“别说我偏心,你们知道我是最公平的。这是我孙女现在挣工资孝敬给我的。我也拿出来分给你们,你们拿回去分给东子他们吃吧。”
又把在家的几个小孩叫过来,一人给了五分钱:“你们西西姐昨天偷偷塞给我十块钱,她这孩子实诚怕别人脸上难看还偷偷给,我也不藏着让你们也沾沾她的光,自己去代货店买糖甜甜嘴。”
一通操作,蒋家妯娌二人虽然被羞的脸红,但是心里掀起的多少没有之前那样难受了。
蒋老太太看着二人叹气,打发走人去上工。
早些年老大老二家的埋怨她供老二上学,现在老二当工人,她们只能地里刨食。蒋老太太听的心里发笑,还是让老大老三过来亲自说,自己到底有没有供他们。
他们自己不争气不愿意读,能怪她吗?说句难听的老大老三以前真有出息了,还有她们什么事。二儿子不在身边,对家里的付出时常被人忘记,回来住两天多吃两口还要被盯着,她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拿出来说。
这些年孩子长大,眼看要用到人家了,又对人热络起来。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蒋老太太头疼,看来还是分家稳当。
她心烦的时候,蒋卫桥已经把一家四口送到县城车站,正好赶上车要走。蒋西坐牛车上面被颠得屁股疼,下车的时候还要瘸着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