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两世 第524节
如今的条件,哪里供得起隔三差五洗头?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农人一冬都不洗头也是正常的。
不洗头顶多痒一些,洗了头受了风,人噶了才叫倒霉。
李老实全家,“……”
李七娘愁眉苦脸,“以后太太要是问起怎么办?”
范温雅道,“戴假……义髻不就行了。”
这也是个办法,李七娘只能妥协。
还有一件事就是脚,范家在范温雅五岁时特意派了个裹脚婆子过来,也不知道范温雅和裹脚婆子说了什么,婆子走了,也没给她裹脚。
李七娘惊慌极了,大小姐怎么能不裹脚,不裹脚将来怎么嫁人?
她想给范温雅绑脚,再去找个裹脚婆子,范温雅站起来就跑,“给我裹脚我就去上吊,我就去跳河!”
李七娘都急哭了,可这不是自己的亲女儿,多少算是小主子,她也不能把范温雅绑起来裹脚啊。
范温雅道,“以后我亲自和太太说,你就别管了,反正我主意大,你们都得听我的!”
李七娘抽抽噎噎应下。
这裹脚,年纪越大越不好裹,随着范温雅年龄变大,李七娘也就越来越绝望,绝望着绝望着,她也就习惯了。
李家村,也就只有范温雅这一个大脚丫头,连李二丫都没逃过绑脚。
范温雅知道这是对女性的摧残,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她只能做到自己不裹脚,做不到让其他女孩子逃过这种酷刑。
思来想去,范温雅就在村里大放厥词,她说她看了医书,书上说裹脚女子容易难产,生孩子死胎也多,把村里人都吓坏了。
范温雅振振有词,“朝廷都不鼓励裹脚的,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家里不知道多少活呢,裹了脚,能干什么啊!只有秦楼楚馆里为了招徕生意,才把女孩子的脚裹的极小,这些女人又不生孩子,你们为什么要给家里闺女裹脚啊,想让自家闺女将来难产吗?”
李七娘偷偷问范温雅,“这是真的吗?”
范温雅道,“你若不信,正经去问一下城里大夫,看我说的可是假的,脚小了,不便运动,生孩子是要力气的,不能运动,走几步路都要喘,哪来力气生孩子,可不得难产!”
“还有,裹得厉害的那些,因为裹脚死了的也不少呢,老鸨子不心疼女孩子,反正死了一个,还能买新的,这自己生的也这么狠心啊,裹死了闺女,自己有什么好处?”
其实朝廷还真没鼓励裹脚,只是民间那些儒生审美畸形变态,使得裹脚成风,屡禁不止。
李家村吃这一吓,有人也去打听了,正经大夫确实和范温雅说的不差什么,他们听了之后心里都惴惴起来,原本也都是农户,家里确实要人干活,可女子裹了脚,干的活变少了,干不动也是实情,于是也都意思意思绑脚算了,绑的也不算多紧,女孩子们也能活动自如。
范温雅暗地里叹气,她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生活到现在,她带来的东西基本没动过,只刚来的时候身体不适,吃了一点药,还有补充的维生素,其他都用不着,她带的东西是应急用的,能不用,她就绝对不会用。
她在李家村能狐假虎威,依靠的还是京里的范家,这里的人都知道她是范家大小姐。
但如果她拿出那些神器来公之于众,范家都保不住她。
范温雅又不是真小孩,自然不会给自己找麻烦,没有自保能力之前,她是不会动用那些东西的,就算用,也会加倍小心谨慎。
她还自作主张找了个老秀才给自己开蒙,假装有学问有一定难度,假装文盲也同样难受。
虽然范温雅对现在的女戒女则,儒家经典毫无兴趣,但她还是需要会识字这一层皮的。
她也不禁止村里其他孩子过来蹭课,想听就听呗,就是蹭课的孩子也不多,一般人家,孩子五六岁就帮着干活了,哪来的时间去听课。
等范温雅上了学,她又开始宣传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不要喝生水等等。
问就是她从医书上看到的。
有条件的人家都跟着做,发现果然大人孩子拉肚子变少了,于是也信她,说,“不愧是大家小姐,这脑子就是好,懂得多!”
实际上范温雅襁褓里就被送来了李家村,一点家里的教育都没受到。
李家村是佃户村,这里的人都给范家种地,吃的不算多饱,但也还行,主家留下的粮食足够他们繁衍生息,想要富裕是天方夜谭。
就范温雅观察,这里的佃户,如果无病无灾,那还能勉强生存,一旦有什么意外,那全家被拖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这个意外其实指的是壮龄男性生病无法下地,或是顶梁柱没了。
至于家中老弱生病,除非是男孩,还能请大夫赎药救一救,其余人就硬熬着,熬过算你命大,熬不过就死。
佃户的剩余价值全被主家剥削了,他们没有一点余粮。
但是,这里的人都习惯了,要知道比他们苦的人还不少呢 ,那些有地的自由农,一年到头种地,倒挂的都不少见,待欠账变多,全家连地带人都成了农奴。
范温雅第一次看到这么直白且赤果果的剥削,但她也无力改变。
实际上她的吃喝也是这么来的。
那她手里握着那么些高产种子,为什么不拿出来?
别天真了,她那些东西才多少?想要成气候,首先要育种,就算育了种,主人要的是粮食,就不会让佃户种别的。
佃户吃不饱关主人什么事,主人家也很仁义啊,年景不好,他们也会减少租税的,还要如何?
看看外头饿死的人,且偷着乐去吧。
以前课本上写的封建制度就这么摆在了范温雅面前,不身处其中,就感觉不到那种庞大和压迫。
范温雅在李家庄生活了十年,她也见到了村民们是怎么样被范家剥削的。
除了租金外,如果有劳役,这也是不能避免的。
现在的劳役,农家出人不算,还得出钱,因为衙门不管吃喝,你要给衙门干活,吃喝还得自理。
但只要家里还有口吃的,农民们都是乖顺的牛羊,让干什么干什么,若是有人不堪压榨死了,那也是自己运气不好。
这些事,不是范温雅拿些高产种子出来就能解决的,很有可能,高产种子一出现,只要制度不变,剥削阶级就有了更多的牛马可供压榨。
思考这些问题就证明了范温雅现在闲的发慌,因为她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她连让大家都喝热水都办不到。
不是人们顽固不愿意,而是燃料不足以支撑喝热水这个举动。
煮饭是没办法,人们不能生嚼谷子麦子,(灾荒饥饿的时候,能生嚼到谷子麦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到了冬天,燃料也是保命的重要物资。
但在一个成熟的乡镇边,也就是耕种了几十上百年的地方,柴火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物资,农人还是以地里的秸秆为主要燃料。
砍到的柴火,好一些的,都要拿去换钱,无论是燃料还是粮食,对农户来讲,都不是富裕物资。
那么怎么保证每天都能喝烧开的水?
冬日是没办法,冷水下肚要生病,还能带走身上的热量,农人们一般也没有老喝水的习惯,饭桌上连汤带水吃了也就够了。
到了夏天,还不是直接喝井水以及河里打来的水就行了,谁愿意费柴费火费时把水烧滚晾凉了喝。
没条件,不习惯。
李老实家是因为范温雅,才有了这个条件,夏日凉白开,会加一点盐,冬日锅里一定要温一缸子水,谁要喝了就去拿碗舀。
说实话,李老实全家一年到头生病的也少。
也是因为这样,李老实全家都很信服范温雅。
别人家里是男人第一个拿筷子,李老实家,范温雅不说“吃吧。”是没人会动筷子的。
毕竟桌子上一半的粮食都是范温雅提供的。
李老实哪怕是庄头,家里饭桌上也不都是顿顿干的,李家人也一样要下地劳作。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7 23:36:01~2024-08-18 22:15: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hc13d 38瓶;大鱼吃小鱼、枫叶瑟瑟 30瓶;芋圆圆圆圆圆、箫踽 20瓶;掌界 6瓶;亲爱的苦瓜 5瓶;西贝迦叶!、无爱lyn、吃吃吃吃就知道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4章
三弄四
范温雅跟着李大柱回了李家,家里人都在等他们。
范温雅上了桌,发了话,大家就端起碗开始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粗陶,农人是用不起瓷器的,粗瓷也比陶贵。
特别是家里孩子多的,摔了陶碗都心疼,要是摔了瓷碗,那把孩子卖了也不过几个碗钱。
李家有瓷碗,一个就是范温雅在用,还有一个供在灶王菩萨面前。
饭桌上的饭菜也不丰富,都是炖菜,现在农人是不吃炒菜的,油太贵了,李老实家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个炒菜。
炒菜还需要铁锅,李家倒是有铁锅,但李家村有铁锅的没几户。
范温雅在这里,触目所及都是贫困,但是,李家村居然还是生活比较好的地方,和别人比。
吃完饭,二丫开始收拾桌子,李七娘帮忙,李老实和儿子去挑水准备烧热水洗漱,小儿子也在帮忙。
只有范温雅坐着不动。
李家没人敢支使她干活。
二丫一边利落干活一边道,“姐,你先坐着,等下我给你打热水来。”
范温雅点点头。
李老实挑了水,大柱在烧火,李老实过来找范温雅,“大丫,最近这天不下雨,就怕今年收成不大好呢。”
李家村是要给范家交租子的,交不上租子,倒也不会不给你种地,扒房子吓唬你之类,但就要签下不少欠款契约,这些债滚啊滚,可以让一户人家几代人都还不清。
李家村主要种的是粟米,也就是小米,一开始范温雅以为是小黄米,后来才知道不是的,小米是小米,小黄米是小黄米。
范温雅知道李老实的意思,就是希望她能让范家管事通融一下,将来租子能少交一点。
但是范温雅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她能保证自己的物资不被克扣的太厉害就不错了,若是插手租子的事,必然会引来范家厌恶,到时候倒霉的是她。
你能知道管事怎么和主人形容范温雅要求李家村少交租吗?
就李家村少交倒是没关系,但后果只会落在范温雅一个人身上。
范温雅道,“你想让我求情倒是简单,只以后我的米粮柴炭变少了,你可愿意?”
李老实眨巴眼,有些想不明白,他认为范温雅既然是范家小姐,以后也是要回到范家去的,那管事也得听她的话啊。
范温雅暗自叹气,别看古代说什么士农工商,农的地位排名很高,但农民绝不在这个排名内。
这里指的农,是农业,农田,农耕,不包括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