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侯风终于再逃无路。
他被缚于蛛网之中,口中叫骂不已,话里多是在鄙夷祝无及,反倒没怎么怪巫蘅。
欺软怕硬的东西。
但祝无邀没空去搭理他。
连连后退几步,随着灵罩散去,毒雾这才烟消云散。
巫蘅快步上前,取出一枚解毒丹,说道:
“快吃了它!”
祝无邀看了她一眼,随即格外信任地接过巫蘅手中之物,仰头将解毒丹咽下。
实际上,在接过丹药的同时,祝无邀便算了一卦,自是知道这枚丹药无碍。
可虽是无碍,却也没好!
祝无邀察觉到了身体的异常——灵力在游经经脉某处时,不仅格外疼痛、还有些凝滞感。
就像鞋里的沙子,算不得大问题,却也无法令人正常行走。
“这是怎么回事?”
巫蘅咳嗽了声,回道:
“我族秘药,虽然给你服用了解毒丹,但依然需要修养一月,才能恢复如常。”
但在一个月内,钱长老探索秘境的队伍,就会出发……
第451章 秉本心而杀人
侯风已经被捆好,在一旁如同蚕蛹动来动去,正在叫骂不休。
周围的凡人该散的已经散去,剩下的都是胆大的,正在探头探脑的看热闹,戏院中其余的修士倒是不惧,还能颇有闲性的饮茶看热闹。
此事似乎已经了结。
书贩胆战心惊、后怕不已,正手脚发颤地跌坐在地。
巫蘅知道祝无及对阿姊的恋慕,看他不顺眼;又因为刚刚祝无及帮了她、却被误伤,稍有些感激愧歉。
因此,说话时语气带着些变扭:
“多谢祝道友相助,你因我族秘药受伤,一应损失、我都会承担;我要带上侯风去青云门,祝道友顺路吗?”
听到这句「一应损失都会赔偿」,祝无邀看了眼巫蘅。
这损失可大了……
她来青云门,就是为了去灵笔出世的秘境、一探究竟。
结果路上一时兴起,灵力运行受阻,还真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祝无邀知道,若论根本原因,还真怪不得巫蘅头上,此事不仅表象这么简单。
她看了一眼尚存于世的书贩,抱拳道:
“巫蘅姑娘,因刚刚的打斗,戏院受损严重,说不定还波及到凡人。
“可否稍等我半日,我先与戏院合一合赔付账目,补偿完受到波及的凡人,再与你一起回青云门。
“实不相瞒,一个月内我便要随队去秘境,若灵力运行受阻、于我十分有碍,祝某确实需要巫蘅姑娘的帮助、共同找个解决此事的法子。”
此言一出,还没等巫蘅做出回应,周围几位修士、纷纷侧目。
无它,实在是打完架需要赔偿,这件事涉及到了众人的「道德盲区」。
多数修士既不缺钱,也没那么缺德。
之所以拔刀相助后、拔腿就走,倒也不是故意赖账。
而是因为,凡人不敢为了几文钱、几两银子主动上前讨债,怕给仙人找不痛快;另一方面,则是行侠仗义后,只留一个收剑归鞘的背影,更有侠客风范。
若没人主动提及,修士想不起来。
故而算得上「道德盲区」。
连带着巫蘅也愣了下,反应过来后,连声道:
“哦!对……是该赔钱。”
说着就要往外掏银子。
若是平常,按照祝无邀的行事风格,也不会这么麻烦,她顶多掏出些银子扔给戏院管事,让管事善后。
有青云门的名号在,管事不会贪下。
之所以今日要亲力亲为,是为了趁机与书贩对话,给他算上一卦。
她感觉,今日这桩「因果谜题」,还未完全梳理清楚脉络,也是害怕未曾完全改命,书贩在阴差阳错间、又因修正力而丧命。
————
找戏院管事借来了桌椅,祝无邀往桌后一坐,让人依次上前领赔偿。
刚开始,还没人敢上前。
亦或不想上前。
毕竟来听戏的多数是有闲钱的,为了这么点儿损失、万一让仙人不痛快了,岂非得不偿失?
还是其中一位修士觉得有趣,主动上前道:
“刚刚被风吹起的石头砸了我一下,需要买药膏涂一涂。”
祝无邀抬眸,看向眼前修士指的地方,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哪里受伤了,不过还是递出了八文钱,喊道:
“下一位!”
有了开头的,想领钱的人这才上前。
书贩贪财,家中又贫寒,自然在队伍之中,祝无邀看到他过来,好奇地问道:
“我原先过来听戏,似乎没见过你,这茶水银子,怎么戏院自己不赚,反倒找了你?”
书贩被这么一问,吓得连连作揖,就差跪下了,还以为仙人怀疑他来冒领银钱,连忙解释道:
“这……今天这场戏,夺金佛,就是我写的,我把这出戏卖给了戏院,讨要来了卖茶水的差事,想要多赚一些……”
祝无邀怔了一下。
《夺金佛》这场戏,是这书贩写得?!
她抬头看向书贩,与祝无邀料想中历经红尘的修士不同、更不是什么饱读诗书的文人。
这书贩一脸拘谨讨好,怎么看都只是个贪财的市井小民。
这样的人,居然能够成为《七杀碑》的真正解读者,让她这位写出七杀碑的书手,也看得拍案叫绝。
这……这怎么可能呢?
并非祝无邀对书贩持以偏见,而是那么多文采勃发之人再编七杀碑,皆未曾让她满意。
在戏院里看到这出《夺金佛》后,难免会对写出这场戏的人,有更高的期待。
祝无邀低头笑了笑自己的偏见,然后问道:
“这场戏写得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虽然祝无邀和颜悦色,但书贩哪里见过这样的「大人物」,他说话的声音都带着颤抖,哪里还想着组织语言,有什么说什么、一股脑往外倒。
“仙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其实压根儿就没看懂那个《七杀碑》。
“这个话本写得云里雾里,让人看得满头雾水,我都没看明白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所以我不敢写,怕写错了,就只能两头讨好。
“每个人物,我都不敢断其善恶。
“我便既要夸她、又得骂她,不过我却知道一点,死了的人无论如何都活不了。
“但戏院老板很喜欢。
“她说我这出戏写得极好,还说有道是听了这出戏、说不定都会将我引为知己,那其中的唱词,有些便是戏院老板帮我改的。”
有道是听了,都会将其引为知己……
他压根儿就没看懂那个七杀碑……
每个人物,都不敢断其善恶……
祝无邀听得怔住,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拍案叫好的这出《夺金佛》,背后写手居然根本没看懂七杀碑,只是因为不敢写、只是为了能两头讨好。
这是何等的荒诞。
或者说——
是因为那些同人文写手,太敢写了,拥书百千、不缺笔墨、遍观书中善恶。
所以落笔时自傲,轻断文中是非,敢于阐明自身观点,敢放言自己做出了最为客观的判断。
和符纪「秉本心而杀人」,何其相似。
符纪同样持心守意、不为外物动摇、本心不改,但她却是「被利用的正义」。
而书贩不同。
他自知文采逊于旁人,瞻前顾后,唯恐错断了文中角色善恶、引人唾骂,所以不敢轻易落笔,格外谨慎地写出了这场《夺金佛》。
书贩没有读懂她的书。
却因为没有读懂,所以成全了这场游园惊梦。
第452章 劫数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祝无邀心中千言,却不知如何诉诸于口。
文人墨客、修士仙人如何,小民又如何?
书贩没读懂七杀碑,却真正诠释了七杀碑书中之意。
她本是看不起这贪财书贩的。
甚至当日,因为被书贩多收了几文钱,颇为鄙夷此人,想好要用他来验证自己的修行成果,即便没救下来、也无甚可惜之处。
可谁知,书贩却也同样瞧不上她,瞧不上她写的七杀碑。
她自以为此文颇有可取之处,可落在书贩口中,却只剩一句「云里雾里、没看懂」。
何时,自己竟也这般自傲了?
种种念头在心间翻涌,再抬眸看向书贩时,便添了几分郑重,将他这条命、真正当成了人命。
书贩与她缘分颇深。
由于自己那本《七杀碑》,平添了许多变数,这场劫难要毁去的不仅是书贩,还有这场《夺金佛》。
夺金佛刚一面世,便使巫蘅看穿了侯风真面目。
若是传扬出去,说不定会在世间、平添多少的「变数」,天道需要修正之处会更多,这是对算力极大的损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排行榜单|</a>|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