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嗯?”林杳气笑了,“谁说的?”
“在浔州,在元安,你都说过,不止一次。”百里昀细数。
“你信了?”林杳点头,心中却泛起一丝失落,她也不知失落是从何而来,于是她反问,“我若是没记错,百里大人当时分明就是不信,还戏谑我,让我不要自作多情,一厢情愿。”
“你信了?”百里昀歪头问她。
“什么?”
“我说我不信,你就信了?”百里昀向她走近了几步,扬眉道,“那我说我喜欢你,你信不信?”
林杳闻言,眉梢微颤,心里好似被风拂过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袖口,她发现自己忽然有些紧张。
为何?为何会因为他的一句戏言而紧张?
林杳不得其解,她重新抬起头来,看向面前一脸想戏弄她的百里昀。
她也生出了戏弄的心思。
她踮起脚来,贴着他的耳侧问:“我若是信呢?”
百里昀的手忽的一紧,他连忙后退了几步,这才让自己有了喘息的空气。
林杳见了他的反应,觉得有趣,又朝他走了几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方才说喜欢我,只一息间,便改了主意了吗?”
她知道百里昀对他有偏见,她知道百里昀不喜欢她,所以这般戏弄他,她有恃无恐。
第52章
“放浪?我们是夫妻,何谈放浪?”
百里昀不动声色地又后退了几步, 日光在他清正的眉眼间投下淡淡的阴影。
他没有回答。
林杳更觉得有趣。
她缓缓抬手,指尖轻轻覆上百里昀身侧的手,另一只手则顺着他的鬓发往下轻划, 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一件易碎的古董。
“小百里大人……”她故意拖长了尾音, “原来是个纸老虎啊……”
她说完了句话,百里昀仍旧没有言语, 只是那双漆黑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林杳觉得无趣了起来, 正准备离开,却突然听见他轻笑了一声。
那笑声很轻,却让林杳心头一跳。
还未等她反应过来,一只手忽地扶住了她的腰际, 用力地将她揽了过去。
林杳一时大惊,回过神来,人却已落在了他的怀中。
她惊得一时没有说出话来,只觉得鼻尖萦绕着一股清冽的莲香,那是百里昀身上特有的味道。
她双手紧攥着他的衣袍,挣了两下,百里昀没有松手, 反倒不容置疑地再施了些力气。
林杳能感觉到他胸膛传来的温度,以及那沉稳有力的心跳。
“百里昀!你放浪!”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声音里带着几分恼羞成怒, 几分气急败坏。
百里昀却只是含笑瞧着她, 听闻此话勾起唇角:“放浪?我们是夫妻, 何谈放浪?而且,是阿杳自己先说自己信的, 怎么,只一息之间, 便改了主意吗?”
林杳冷笑了一声,很不争气地道:“对!改了!”
百里昀扶着她腰侧的手这才卸了力,林杳踉跄着脱离一步,刚要开口,他却突地又将她扯了回去,在她耳边低声道:“可是我从未改过。”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说完这句,他终于彻底松了手。
林杳连忙远离了他几步,扭头看了他一眼,日光下,他的侧脸轮廓分明,唇角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慌乱什么,就匆匆回了船舱。
待林杳走后,百里昀回头看了一眼即将消失在身后的姜陵县,微不可察地笑了笑。
几日后,船靠岸。
上了岸便是陆路,需要乘坐马车在走几日。
马车颠簸,于是百里昀便提议和她一同骑马。
林杳也很乐意看看暮春孟夏的景色,故而欣然同意,二人慢悠悠地在天地之间纵马。
“黎州是你的故乡。”百里昀攥着缰绳,在马上东摇西晃望向一脸沉浸的林杳,“元安是我的故乡,从前都是在我的故乡,今日总算来到了你的故乡……”
“不对吧?”林杳挑眉看向他,“要真说起来,你的故乡在徽州吧?”
“徽州……”百里昀眯起眼细想,“很模糊了……我是去过徽州……但是太久远了,从我记事起,似乎都是在元安……”
“爹和娘已经回徽州了。”百里昀再度带着笑意望向她,“倘若我也于爹爹一般致仕了,你说我们回徽州还是黎州?”
“当然是——你回你的徽州,我回我的黎州。”林杳冲他笑了笑,下一瞬一夹马腹,一扬缰绳,向前方奔去。
暮色四合,三人恰好到到了驿站。
百里昀暗自计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脚程,大抵在明日,就能够到达黎州城门了。
翌日,一行人抵达黎州,寻了间客栈住下了。
暮春的风裹挟着细雨,打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
林杳站在廊下,望着庭院里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花瓣被雨水打落,零落成泥。
“少夫人,祭品都准备好了。”景从捧着托盘轻声提醒。
林杳回过神来,目光落在托盘上。
三碗清粥,一碟桂花糕,还有兄长最爱吃的蜜渍青梅。
“给我吧。”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一双修长的手接过托盘。
百里昀今日穿了件鸦黑长衫,衬得他愈发清俊。
他低头看了看托盘里的东西,目光落在林杳的脸上,难得语气轻缓:“近乡情更怯了?”
林杳也难得地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她一夜未眠,天还没亮就起来望着薄蓝的天色发呆。
她想了很多,很多,竟内心有些胆怯,有些颤栗。
二人步行上了遮墨山,雨丝渐密。
百里昀撑开油纸伞,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
他身上总有一阵又一阵的淡淡的莲香,原先林杳不喜欢,此刻竟然觉得混合着雨水的清新,让人心安。
或许一人难以面对,但此刻有了另外一人陪着她。
山间的墓地笼罩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清冷。
林杳跪在父母和兄长的墓前,将祭品一一摆好。
雨水打湿了她的裙摆,她却浑然不觉。
“爹,娘,兄长,我来看你们了。”她轻声说着,声音有些哽咽,“是我不好……现在才来看你们……”
百里昀也在她身旁跪下,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小婿百里昀,拜见岳父岳母,兄长。"
林杳出神地望着墓碑上熟悉的名字,眼前浮现出往日的画面。
兄长带她玩耍时爽朗的笑声,父亲教她识字时严厉却慈爱的目光,母亲为她梳头时温柔的手……
那些画面仿佛就在昨日,却又遥远得像是上辈子的事。
一只温暖的手握住了她冰凉的手指。
百里昀将伞往她这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却淋在雨中。
林杳什么也没说,他什么也没说,四下一片寂静。
雨越下越大,打在伞面上发出密集的声响。
林杳垂下头闭上眼睛,任由泪水滑落。
“我还要去一趟应礼府。”百里昀突然道。
林杳慌忙别过头擦干泪痕,犹疑地望向他,百里昀感受到了她的困惑,于是道:“冯大人曾有一封家书,托我交给君实,只是过了这么久,一直都未寻到机会,徽州与应礼府相近,我刚好物归原主。”
“你倒是还记得。”林杳从地上站了起来,“我随你一同去。”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你离乡很久,好不容易回来看看,自是要留久一些,我送完信再回来。”百里昀弯腰替她拂开了裙裾上粘上的杂草。
“不久后,总会回来的。”林杳道,“我回元安越早,回黎州也就越早。”
百里昀起身,垂眸看向她,过了良久,不知在想些什么,最终点头应下:“好。”
三人收拾行囊,再度上路。
不出几日,三人就到了应礼府。
应礼府的朱漆大门气派。
“请问知府可在?”百里昀上前几步朝守卫行了一礼。
“在的,诸位请随我来。”
林杳站在门前,突然间有些恍惚。
“阿杳?”百里昀走近她,轻声唤她,“发什么呆?”
林杳摇摇头,抬手整理了一下鬓角的碎发,随他一道进去了。
守卫通报后,很快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快步走来,正是应礼府知府冯笃。
他比百里昀记忆中清瘦了些,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旧如昔。
“子书!”冯笃的声音里带着惊喜,“你如何来了此处——”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林杳身上,微微一顿。
“冯知府。”林杳福了福身。
冯笃也与她见礼。
“是义兄,不是冯知府。”他的声音很轻,一如既往的严肃,却让林杳心头一颤。
三人来到花厅,有人奉上了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