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梁程美景> 第34章

第34章

  梁书媞手机放下,提了电壶出去放下,借着窗户里透出来的光,对着小花圃刷牙。
  张华和李老师出去跟民工喝酒去了,这家主人的老两口在房间里听秦腔。
  她习惯性的朝天空看了看,看到了福禄寿三星象征的猎户座,月亮还没出来,能听见狗吠的声音。
  梁书媞察觉到此时的心里空落落的,有点像从西藏回来去神木的情形。
  明明是境遇不同,又觉着殊途同归。
  她刷完牙洗完脸,准备回屋泡脚,进了房间,周楠楠告诉她自己的手机刚才响了好几下。
  梁书媞拿到手里,一看,竟也不是程清玙的消息,全是双十一商家发的短信,于是心里狠狠骂了一句mmp。
  晚上11点,程清玙还在手术室里做手术,麻醉医生已经哈欠飞起,硬撑着熬。
  跟着忙了一天的护士在一旁问:“程医生,要给你拆瓶葡萄糖喝不?”
  男人摇了摇头,“你们需要了喝吧,我暂时不用。”
  等这场手术全部结束,已经过了12点。
  回到办公室坐下,程清玙才慢慢缓着恢复体力,他从抽屉里拿出手机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没电关机了。
  想问下梁书媞今天过去那边怎样,但这个点肯定都睡了,再发消息,又是打扰,那就明天再说吧。
  他活动活动了脖子,趁着手机充电功夫,把实习生写的病例再看了一遍,梳理完文字工作后,才换了衣服下班。
  昨晚上俩人因为第一下下城墙没成功,原路返回到永宁门,最后还是他开车送的梁书媞回家。
  今天早上他是自己开车上班,但是因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就没让司机过来,这会儿自己是不想开车了,还是打车回吧。
  程清玙进了电梯,原本已经按了一层,又取消了,按了重症监护室的楼层。
  第33章 田野日常(一)
  人们通常是觉得晚上冷,其实最冷的时候是应该是天微微亮的那阵。
  俗话说,春要捂秋要冻。
  但梁书媞不行,她体寒,昨晚上睡到半夜脚冷手冷,早上早早冻醒,她后悔没带电热毯过来。
  周楠楠是南方人,似乎是挺抗冻的,梁书媞不知道她是真抗冻还是嘴硬,于是问她意见,
  “我完了买个电热毯回来,给咱们铺上吧。”
  周楠楠竟拒绝了,
  “不行,电热毯太危险了,会着火的。”
  梁书媞本想着说买个双人控制的,这样就不怕晚上两人温度需求不一样。
  “呃,嗯……”
  梁书媞思考了下道:
  “你要是真不需要的话,那我就买个单人的,只铺我这边了?”
  毕竟单人的还便宜一点。
  “姐,单人的电热毯也很危险,被子也挺厚的,我觉着没那么冷吧。”
  看,这就是南北地区差异带来的文化矛盾。
  梁书媞明白周楠楠的顾虑,毕竟发生意外的新闻也能看到,但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这样用,买的只要是正规厂家的,都挺安全的,倒也不至于讳疾忌医吧。
  但是吧,这种事谁都又不敢百分百打保票,梁书媞一个人无所谓,现在两个人睡一张床上,她还是得顾全大局。
  离上工还有一阵,梁书媞印象里现在有叫水暖毯的,比较安全,她在淘宝上看了看,价位虽然贵点,但也能接受,不过就是好像不能像双人电热毯那样分别控制温度,
  “楠楠,我看现在那个有叫水暖毯的,身子下面不走电的,是水,比较安全,你不需要的话,那我就买我这边单人的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周楠楠倒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嗯了嗯。
  梁书媞在院门口等候,手机上正下着单,屏幕上面弹出了微信消息。
  【抱歉,昨天下班太晚了,没顾上问你,你在那边一切还好吧。】
  乡下里比城市寂静很多,破晓时,人呼出的气变成白雾一样。
  仔细听,村口有推着卖甑糕的人在喊:
  “镜糕~,镜糕~”
  【还不错,你这会儿方便打电话吗?】
  她文字发过去,很快,程清玙打了电话过来。
  “早上好。”
  “早上好。”
  才打完招呼,梁书媞这边能听见鸟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
  “你昨晚下班的迟,今天这么早就要去医院吗?”
  “下午的班,今晚要值夜班。”
  院子里面发生动静,张华把三轮车往外倒,
  “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那你还醒这么早,赶紧再多睡一会儿吧,我这边都好。”
  张华把三轮车倒在了马路上,大喊了声:
  “老师,师妹们,准备走啦。”
  程清玙知道梁书媞要去忙了,
  “那你快去忙吧,哦,对了早饭吃了没?”
  “其他人给我们带着,我去了就能吃。”
  “好,总之记得多吃饭,凡事多注意安全。”
  “嗯,我舅舅的病,还是麻烦你多操心了。”
  李斌和周楠楠已经坐上了三轮车后面,梁书媞一手打着电话,准备往上爬。
  周楠楠拉了她一把,她上去坐在了小板凳上。
  “梁书媞,你和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的。”
  张华按了按喇叭,
  “扶好坐稳,走了啊!”
  “好,那我挂了。”
  “挂吧,拜拜。”
  梁书媞先挂了电话,三轮车飞起来,迎面而来的冷风吹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发冷。
  周楠楠笑着问梁书媞:
  “师姐,是男朋友吗?”
  李斌老师也露出一副好奇模样。
  他们的三轮车一路朝东行驶,看着日出一并升起。
  “也许未来是,也许未来不是。”
  *
  每次参加新的考古工作,就像开盲盒,也像《阿甘正传》里面提到的巧克力,永远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人和物都是。
  某日,梁书媞下了墓,在给待挖掘的东侧室拍照记录,原本在墓外面发掘的周楠楠下来,对她道:
  “姐,上面有个民工好像在开直播。”
  梁书媞听此皱了皱眉头,她们都要有职业操守,在考古工作未完成,和未批准情况下,是不能对外随便泄露考古的具体位置和发掘出来的文物。
  就算这么多民工在这,村里也人来人往看,知道这里在干考古,那也不能直接对外直播。
  “李老师和张华没在上面吗?”
  “刚走十分钟,说是隔壁村有户打井,打出了泥俑和陶罐残块,让过去看看。”
  和民工打交道,是一件让梁书媞有些头疼的事情。
  当然她遇到友好的民工很多,但不乏还是有些刺头的。
  而且大多数民工年龄都要比她大的多,虽然她老是叔前叔后,姨前姨后的叫着,但有个别民工就不听她们这些年轻人使唤,动不动就来一句:
  “我不听你的,有啥事,你让队长来给我说,你给我说没有用。”
  要么就是:
  “还大学生,你们大学生就这水平?”
  但现在事情出来了,硬着头皮也得上去处理。
  梁书媞上到地面,第一下就听到一句,
  “家人兄弟们,刷个礼物,刷了我下去,带大家看看这个汉代的古墓长什么样子,里面还有很多宝贝。”
  果然是那个刺头,赵鹏。
  赵鹏在这些民工里算是特殊的那一个,因为只有他是最年轻的。
  平时找的村子里的民工都是上了年龄了人,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基本外出打工了。
  这个赵鹏30多岁,不到40岁,可不是算年轻的了。
  梁书媞走在到他身后,喊了一声:
  “赵哥,把直播关了吧,咱们这儿不允许开直播。”
  赵鹏转过身斜着眼看了下梁书媞,没说话,又扭回头,继续对着手机屏幕道:
  “刷的太少了,家人们,太小气了,太小气了,哪个大哥刷个火箭让咱涨涨见识。”
  梁书媞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
  “赵哥,把直播关了。”
  赵鹏这下没转身,但抬着步子,往墓口的方向走去。
  梁书媞无语,快步上前,赵鹏个子一般,不是很高,也是趁他不备,直接从他手里抢过手机,然后退出了直播。
  确定确实退出后,她把手机递到对方面前,还给他。
  不过此时,赵鹏却不接手机,反而是舌头顶了顶腮,一脸戾气道:
  “你他妈撒意思?”
  梁书媞心里不能说一点都不怕,但还撑镇定,面无表情道:
  “开始发掘前几次重申,要做好保密工作,这是规定,你难道不知道?”
  赵鹏跟听了个笑话一样,咧着一口黄牙道:
  “保密?保密个锤子,秦始皇兵马俑那墓都边挖边让人看,你这烂墓算个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