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胡闹!这不是儿戏,和亲帝卿的身份怎能随意调换?!再说,乌国人行刺失败,说不定改了主意,若是乌国真的愿意接受和亲议和,那你便再也换不回去了,岂不是就顺了君后的意?”裴令望几乎是瞬间就反驳了他的提议,永徽帝卿也不赞同地摇头。
  永嘉帝卿听了她的话反而笑了起来:“与其说我不怕,不如说我相信乌国不会这样轻易地放弃。永徽哥哥本就体弱,经历了这一遭应该病得更重了,若是乌国真的想反悔,那时候即使永徽哥哥想回也不一定回得来了。所以,他做永嘉帝卿回京,替我们向母皇汇报也是一样的。我相信,母皇知道了行刺的事情,定然不会再让我们前去和亲。”
  永徽帝卿这次没了反应,他被永嘉帝卿说动了。他的病确实加重了许多,也许即使回了京城也活不了几个年头了。他很想自私一回,想要留在父君和皇姐身边。
  永嘉帝卿说得井井有条,连裴令望都一时无法反驳。他笑意加深,眼中流光溢彩,再接再厉道:“况且我会医术,行军路上多少也能替人诊治。我很有用,所以请带上我吧,我愿意做永徽帝卿。”
  裴令望沉默着,她还在犹豫。若是想保全两个人,那这确实是最好的安排。但她答应过三皇女和皇贵君,若是找到永嘉帝卿要将他平安送回京城。刀剑无眼,若是路上伤了永嘉帝卿……
  就在这时,永徽帝卿又一次剧烈地咳嗽起来,裴令望朝他看去,从前在皇宫中,她并未与永徽帝卿有什么来往,只记得宫宴时他总会裹着毛茸茸的裘衣,像条小尾巴一样跟在二皇女身边。如今再见,他整个人清减得吓人,现在更是面如金纸毫无血色,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阴影。
  那就这样吧,从郢州到京城比她们去禹州的路程要短,也许她们没到禹州,皇帝就召回和亲队伍了。
  若是没有,那她就是拼死,也会将永嘉帝卿平安送回京城!
  她对永徽帝卿说:“你若与永嘉互换身份,回到京城后一定要向皇帝说明遭遇行刺和乌国聚集禹州,有可能进犯大梁的事。”
  永徽帝卿一愣,最后点了点头。
  “还有,请不要泄露我的身份,我需要裴令闻这个身份。”裴令望盯着他,低声说了一句。
  永徽帝卿声音很轻,气若游丝地应道:“…我会的…我发誓。”
  第64章 突发 永徽帝卿是乘着夜色回宫的,……
  永徽帝卿是乘着夜色回宫的, 由先前皇帝派出的人接应,没有教人发现。
  他回宫的第一件事,便是求见母皇, 将途中遇刺碰见裴令闻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永徽帝卿全靠这口气强撑着,说完以后还没等皇帝发问, 他便彻底晕死过去。
  皇帝也顾不得问为何回来的不是永嘉帝卿,忙令侍从传太医入宫替永徽帝卿诊治。
  听到消息的宫君们先后赶来,所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都神色各异。
  究竟出了什么事, 怎么会是永徽帝卿回来呢?
  而皇帝是所有人当中最为烦躁的。不是因两位帝卿调换身份,而是因为区区乌国也敢戏弄到她的头上!刺杀帝卿, 乌国打的什么主意皇帝一清二楚。什么议和,什么藩属国,全都是假的!皇帝意识到自己被愚弄,愈发地恼恨起来。
  这份火气无从发泄,便迁怒到当初提议此事的太女身上。上朝时,皇帝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毫不留情地斥责太女, 直接下诏令和亲队伍原路返回, 同时派玄凤军前去驱逐乌军。
  大臣们并不知道永嘉帝卿失踪的事,
  都对皇帝一反先前与乌国积极议和的态度表示疑惑,还想着劝说陛下不要置气。
  和亲可是大事, 哪能这么轻易就诏回呢?她们大梁可不能背上不守承诺的恶名。
  先前反对此事的邹相一党倒是喜闻乐见, 忙不迭地赞同陛下的主意,口中说着奉承的话。
  但一向支持太女的右相夏清池,这次并未反驳邹相, 也没有声援太女。
  她们这些消息灵通的,自是知道回宫的是永徽帝卿,而原本好端端在宫中的永嘉帝卿, 此时正代替永徽帝卿留在和亲队伍中。
  皇帝今日如此发作太女,显然是与乌国议和的事出了问题,而且两位帝卿互换,也难说没有君后和太女运作的手笔。夏清池又不是傻子,怎会再这样的当口去触皇帝的霉头。
  朝堂上,皇帝脸色阴沉地打断了底下大臣的劝阻:“乌国人根本没想议和,派了人蹲守帝卿和亲的队伍,行刺帝卿,若不是有人及时赶到,就中了乌国的计!此等奇耻大辱,我大梁绝不议和!”
  行刺帝卿?群臣哗然,底下响起一片嗡嗡作响的讨论声。
  “乌国竟如此大胆!”
  “陛下,敢问此事可有证据?”
  皇帝缓缓答道:“这消息,是通州的裴令闻传回来的,也正是她救下了帝卿。”
  裴令闻啊。
  得知是这名通州猛将传回来的消息,群臣不再质疑,纷纷出言献策接下来该如何做。
  右相她瞥了眼低垂着头隐忍不发的太女。
  太女已经接连失手了,她究竟能否做这个储君,或许皇帝心中也开始摇摆不定了。
  还是差了口气啊。右相心中轻叹,有时候,无论身份如何高贵,算计得如何周密,能否成事,还得靠运气。差了那口气,天意便不站在你这边。
  事到如今,一定是有人在咒她。
  兵部尚书被皇帝传唤时,心中有些绝望地想着。
  前有越州连失两城,后有帝卿和亲遇刺,皇帝定要责她治兵不严,让乌国人混进大梁中。怎么什么倒霉事都让她碰上了!兵部尚书心中叫苦不迭。
  但无论如何不情愿,她还是提前进宫觐见皇帝,不敢慢一步。
  不过皇帝这次叫她前来,并不是因为她想的那两件事。
  “朕先前要你安排裴令闻进京,你安排得如何了?”皇帝漫不经心地出声道。
  兵部尚书没想到皇帝问她这件事,磕磕绊绊地答道:“臣、臣已经安排好了,只等着边防军进京了……”话音未落,她猛地反应过来,是啊,裴令闻不是应该进京吗?她怎么会走了另一条路,还遇见帝卿?
  一滴冷汗悄然滑落,兵部尚书立刻下跪惶惶道:“陛下,臣也不知道裴令闻她为何没有进京啊……”
  皇帝哼笑一声,摆了摆手说:“你起来吧,朕今日不是来罚你的。不管裴令闻她是什么缘故,她总归是救了帝卿,应当奖赏。但是……朕拿不准该给她怎样的赏赐。”
  皇帝这话说得有些意味深长。裴令闻已经是边防军的将军了,虽然从她的战功看,让她留在边防军有些屈才,但皇帝并没有给她调换军队的打算。
  不过这样的大将,又是大胜乌国斩杀耶律伦珠,又救下遇刺的帝卿,只是给予金钱的封赏,实在与她的所作所为不匹配。
  可要是给她名望让她进官封爵,皇帝又不愿。皇帝下朝以后才得知,裴令闻让郢州的知州派玄凤军护送帝卿和亲。皇帝的心中有些不快,她实在不喜欢这个名字和玄凤军在联系到一起。
  兵部尚书麻溜地站起来,聪明地领会了皇帝的意思:“通州需要裴将军这样的猛将,不能轻易调动,不过裴将军功名赫赫,是应该给她一些荣誉……”
  “不如,陛下您连带奖赏裴将军的家人吧。”
  兵部尚书露出一个笑来。据她所知,裴将军无母无付,只有一个刚成婚不久的夫郎。
  给男子荣誉,名头好看,却没什么用处。
  奖赏裴令望的夫郎,既抬了裴将军的脸面,又不至于让她有实质的权力。
  皇帝听了她的提议思索面孔,舒展了眉头,认同道:“不错,此事也交由你去办吧。还有,你派人去护送永徽帝卿的队伍回京,不必劳累玄凤军的人手了。”
  兵部尚书连连点头应事,心头窃喜,这次来不仅没被责骂,还被皇帝夸了句不错,看来她今日运气挺好的啊。
  “陛下。”元宝大步走进殿中,面色严肃脚步急切地走到皇帝身边,对她耳语了几句,将一封信交到皇帝手上。
  皇帝皱起眉头,有些粗暴地撕开信,刚扫了两眼,皇帝顿时勃然色变,狠狠地拍了下案几。
  “荒唐!”
  “来人!立刻将太女传来!!”
  兵部尚书被皇帝的大发雷霆吓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尴尬地站在原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元宝。
  皇帝敏锐地察觉到,满腔积攒的怒火顿时朝她发泄了去:“还不快滚!这次的事再做不好,朕革了你的职!”
  兵部尚书立刻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冷汗浸透了衣衫,惊魂未定地抚了抚胸口。
  她果然运气不好,只是多待了一下便被波及到了。不过,太女究竟做了什么事,才让皇帝生了这么大的气呢?
  呗传唤而来的太女跪在殿中,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皇帝就劈头盖脸地将几张纸砸在太女的脸上,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指着她的手有些颤抖:“你这个混账!你、你身为梁国的太女,竟敢以城池为利私通乌国,你怎么敢!你怎么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