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滚边儿去,瞧不起谁呢?我打架从来不薅头发!”周清水揉揉脸颊,“我之前是没跟她动过手,可你不知道,她最会得寸进尺了。”
“小词儿用的不错。”张大海表示帮忙出主意,“要不然……”
周清水期待的看着:“什么?”
张大海逗闷子:“我也没什么办法。”
“逗我玩儿呢!”周清水气得伸手推他。
张大海被推得一屁-股坐地上:“说话就说话,干嘛动手动脚的。”他坚强的起来,继续蹲人家对面。
张大海问:“其实你们一大家子住那么挤,怎么就不想想分家呢?”
“你果然啥都不懂,房子是那么容易盖起来的啊?”周清水损他,“你不会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吧?”
“瞧不起人了不?我中午就去吃顿韭菜。”张大海贫了一句,认真说道,“你四嫂这情况也是真没办法,她就乐意跟你针尖对麦芒,你就只能躲了。”
周清水不服:“我就甘受她那闲气?”
“最多躲着点呗。”张大海可是看过几部宅斗的,“打是不能动手的,吵架也不行了,万一她跟你吵起来,再捂着肚子喊疼,那你跟你四哥的情义不得给搅和干净啦?万一孩子再真有个好歹栽你身上,那就成仇了。”
“啊——”周清水抓着脸哀嚎,“气死我了!”
张大海笑嘻嘻地对着他念:“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周清水见他还嘻嘻哈哈的样子,又气得把他推了个屁-股敦儿。
周清水出了口气要走,张大海拉住他。
“你读了几年级来着?”
周清水嘲讽道:“记性这么不好啊?忘了咱俩还同班过。”
张大海不以为忤:“那都多少年的事了,你到底几年级啊?”
周清水:“五年级!”
张大海嘀咕:“原来只是小学毕业啊。”
周清水嗤笑:“还好意思说呢,你都不配用个‘也’。小学三!年!级!”
张大海:“……”
张大海心里安慰自己:“我上辈子拿的可是正经高中毕业证!”
第11章 坏分子:用力踩一脚
周清水走了,张大海也慢悠悠的换了个方向,他今天出门可是有任务的。
借书,那肯定是要借的。但前些年闹的能好好地在学校里上学的没几个,更何况是他们这个小村子。所以思来想去,张大海只能去找他们村最有学问的人了。
而这个人呢,就是别人口中特有出息的小伙,周清水那传说中的“绯闻对象”——张浩平。
张浩平在大湾村小学当老师,他和往常一样中午放学后便骑车回家吃饭,结果却在村口被张大海给堵了。
张大海本来叼着根草茎蹲村口正无聊了,老远看到张浩平的身影:“可算回来了。”
他站起来扔掉嘴里的草茎,等人快到跟前了,特别热情的朝张浩平挥手:“嗨~浩平哥你回来啦。”
张浩平觉得稀奇,俩人的爷爷是堂兄弟,两家也带着些亲戚关系,平时处得还行。不过他比张大海大了几岁,张大海小时候也不爱往他跟前凑,所以两人关系平平。
张浩平直接问道:“有事?”毕竟没事的话,这人遇到可从来都不带打招呼的。现在这带着笑脸叫人的样子,肯定是有求于他。
张大海也知道俩人没啥交情,主要是张浩平这人从小就是他娘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一干点什么,他娘就说,“瞅瞅你堂伯家的浩平……”,就他那被宠坏的性子,能喜欢张浩平才怪呢。
不过没交情也没关系,张大海他脸皮厚啊:“我想跟你借些课本看。你小学课本都有吧?”
张浩平忍不住好奇的问:“都有,你帮谁借课本啊?”
张大海跟着他一起往村子里走:“我自己看。”
张浩平觉得听到这个答案,实在始料未及:“嗯……”他挺想调侃一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必经当年牛叔拿棍子追了一个村都没阻止得了张大海辍学。但最终还是憋住了,毕竟俩人还没熟到这种地步。
到家还有一段路,总不能全程沉默着,张浩平便没话找话说:“你是要学习啊?”
张大海难得有点不好意思:“哎呀,我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学历太低了。才三年级,都不好意思说出去。就想着反正我平时也闲,不如提高提高一下我的文化水平。”
张浩平觉得他这么想挺有觉悟的,虽然只读到三年级也不算太差,毕竟这年头文盲多的是,好些小孩因为家穷一直都没机会上学的:“你这想法不错,要是哪里不会了可以问我。”
“行。”张大海虽然这么答应,不过却没打算真去麻烦对方。熟不熟的倒其次,主要是张浩平是有正经工作的,他不好总耽误人家时间。
张满星见他哥今天回来后面还跟个尾巴,好奇问:“你俩咋凑一起的?”好奇张大海来自己家干嘛。
张浩平说道:“他跟我借课本。”
“哦。”张满星虽然好奇,不过也没多问。
张浩平进屋去给张大海拿书。
高采从厨房里出来,张大海便主动打招呼。
“堂伯姆。”
高采是个哥儿,除了张浩平和张满星,还有个大儿子去当兵了。两个儿子,一个军人、一个老师,他家情况在村里算是数得上的。
高采日子顺畅,面容瞧着也随和:“大海中午就在我们家吃吧。”
张大海哪能应这客套话,忙说:“不了,我娘说中午擀韭菜面叶子吃,我想了好几天了。”主要是他想用白面粉,他娘不舍得答应。
高采笑着说:“那行,那我就不强留你了。”
张浩平出来,把书递给张大海:“你先看这一本吧。”
张大海看过去,小学二年级,国文。
他接过书,这一刻心里感慨颇多。
张大海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要从小学重头开始学起。
张浩平在他临走的时候,忍不住叮嘱道:“那个……你看书爱惜点啊。”
张大海立马保证:“你放心,保证不弄脏也不弄破。”
张浩平听着他的话,将信将疑吧。
张大海拿着书回家,半道上遇到一个闷头走路的人,他好奇的瞅了一眼。眼看着对方转道走去了牛棚的方向。
他这才想起来,他们村因为小还偏,村里没知青,但牛棚里却住着“坏份子”。
张大海心里怅然了一瞬:“这个时代啊……”
回到家,张大海见她娘正在厨房擀面,他哥在帮忙烧火。
张大海先瞅了下分量:“娘,怎么做这么少啊?每人一碗都不够。”
郑春燕觉得男的果然没几个会过日子的:“解解馋就行了,按吃饱了弄,那得费多少面粉啊。你就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张大海心道:“不行,得找个机会多拿些面粉出来,杂粮偶尔吃吃还成,长了还是白面好吃。”
“我回来的时候遇到牛棚那边的人了。”张大海好奇问,“娘,你知道那个年轻的是啥情况不?”
对于牛棚里住的人,郑春燕也不觉得避讳。他们村没外面闹的厉害,平时也就按上面的要求让他们当众检讨、或写检讨。
“那个年轻人叫宁旭,他爷爷是中医,属于祖上阔的那种。”郑春燕其实不太能理解这些人为啥需要改造,不过她一个农村妇女,也懒得想那么多。
张大海知道她话外的意思,毕竟现在八辈贫农才光荣。
郑春燕继续说道:“听说他们是沿海那边的,也不知道咋把他俩发配咱这么远的地方来了。那孩子是个孝顺的,不愿意跟他爷爷划清界限,那就得跟着吃苦呗。”
“听说还是个大学生呢。大学生多金贵啊,却只能憋咱村里挑粪。”郑春燕感慨,“唉这世道啊……有些事你娘我是看不懂。”
张大海惊讶:“他是大学生?!”
“对,我也听说了。”张大山道,“其实啥好坏的,我看牛棚里的人也不恶啊。那些杀人放火干坏事的不都在监狱里蹲着呢吗?可他们分到乡下来,那说明这些人也没干过啥犯法的事吧。”
郑春燕叮嘱他:“这话你可别在外面说。”
张大山老实的点头:“这个我知道。”
张大山忍不住多说几句:“我就是觉得,牛棚里那些人吧都老实,让干啥干啥,可比那些净会嚷嚷着苦嚷嚷着累的知青好多了。”
知青下乡闹出来的事不少,郑春燕听着也嫌弃:“嫌弃乡下?跟咱们多稀罕接收他们似的。地就那么些地,多出来了人可多不出来粮食,他们没来地里的活我们也能干完。他们来了有啥用?还不是来分咱们粮食的?”
“前些日子,那个刘庄,不是传出来什么乱搞男女关系,都打起来了……”
“还有那个叫啥的男知青,因为长得俊,好些大姑娘小哥儿都喜欢他。人家眼光高着呢,哪看得上乡下的,结果他们自己倒是先闹得互薅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