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当初上面的皇子封一位没一位,可以算得上是“太子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封到五皇子的时候宁嫔以及长平侯府那是使劲浑身解数就想保住这泼天的富贵啊!
可惜,五皇子还是没了。
据说矛头是指向赵家的,不过徐允政掌权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十来年了,他也懒得去查当初的事情,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当初宁嫔是真的带刀冲入皇贵妃宫里差点捅了她的!
先皇晚年心软的不行,又怜惜年轻的宁嫔的丧子之痛。想想也是,那么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伏在你膝上哭得梨花带雨,自己跟她的孩子还没了,这谁能受得了?简直恨不得抱在一起哭,就这样硬是保住了她的命,只是降为了贵人。
后来六皇子成了太子,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六皇子也没了,好像跟宁嫔娘家有关。
这下可好,两家一家没了一个太子,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了。
但是谁能接受这种公平?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是财路吗?这是登天路啊!
两家从此便结了仇,见面都恨不得呸对方一口的那种。
现在可好,两家结亲啦!
确实,长平侯府现在没有自家皇子,可能会给大皇子这里使劲儿,但是使劲儿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如果不是赵家作孽,自家何必去图一个皇子妃的位置,搞不好连皇帝都是自家的吧?
他们越是为大皇子出力心里就越是不忿,凭什么,自家的未来毁在了他家手上,如今倒要为他家做嫁衣?
二皇子母妃出身本来就不是特别好,他母妃出身永平侯府,但如今的永平候是他外祖父的嫡兄。
他外祖父是永平候家庶子,不过自己出息一路做到户部尚书,也算是先帝近臣了。
后来他年事已高便乞骸骨了,如今已经逝世,家里只有一个外放做知府的舅舅。
永平侯府本就已经分家,他母妃这一支都算不上嫡支了,现在还只有一个外放做知府的舅舅在,可以算得上是基本没有母族支持。
徐永琚倒没有为难他,给他找了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女儿,妻族官职不高,也就从四品,可却也足够清贵。
再加上向来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翰林院总体来讲前途是有的。
但要真去掰扯的话,那么多翰林有几个入了内阁的?
三皇子母妃是德妃,出身镇国公家。
她家里爵位是高,可问题是镇国公家出身就没那么正了,他家不算是徐家的嫡系,只能算是打仗打到一半半路叛逃过来的。
因为他家是带着布防图等等好东西过来投奔的,所以当年也确实是立了大功,在爵位上是一点没吝啬。
不过不管是太祖皇帝还是先帝对他家都不算亲近。
针对他家这种情况,徐允政也挑了好人家给他,那就是右都御史家的嫡女。
这右都御史在徐允政这里也是很神奇的存在,这人很犟、很死板,认死理儿,但他忠心。
所以导致的局面就是,徐允政很信任他,但是却不怎么喜欢他。
而且这人奉行严于律己,当然了,他也没有宽以待人,不过相对来说对自家人还是更“狠”一点儿的。
至于四皇子,徐允政给他挑了刑部侍郎家的嫡女。
说起这刑部侍郎其实也有挺多故事的。
这人出身南方,但是是在北方长大的,也算是这两年才被徐允政提拔起来的。
当初他家为什么会逃离南方呢?那是因为他家当年遭了灾,但是官府不仅没有赈灾,反而还增设了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没了活路。
在逃亡的路上他才知道,那官员也是南方出身,甚至还因为建桥修路在家乡得了好名声。
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剥削他们!
因此他向来不喜南方出身的士子,当然也包括庞家。
除此之外他在外名声也不算特别好,在刑部这么些年不少人暗地里说他是“酷吏”。
他虽然如今身居高位,可是背后没有家族支撑,家里也没有什么可用之才,就他一个在前面顶着,势力单薄。
徐允政没有跟任何一个后妃或者大臣商量就直接下了旨,据说没有一个接旨的人是高兴的。
让所有人都高兴很难,但让所有人都不高兴真是很容易呢!
反正当徐永琚听满花嬷嬷跟他讲那些往事的时候嘴都合不拢了,要不怎么说不愧是你呢!
开元帝,一个坑儿子的好手!
要是徐允政知道了他肯定要反驳,他可没坑儿子。
若是他们没存着觊觎之心,那自己给他们选的这些皇子妃们怎么不是高门贵女呢?
而且他也找人打听过了,这些姑娘们一个个不说貌美如花那也是长相端正,掌家理事做的也不错,人品上也没什么太大的瑕疵。
只要他们不是想着通过成亲得到一门助力从而更好地争自己这个位置,他们的皇子妃又有哪里不好了?
他们要是有别的想头,那就怪不得他了。
凡是盯上他皇位的人又怎么还算是他的儿子呢?
他自认对儿子们仁至义尽,且看看他们后过得如何便能看出他们想要什么了。
徐允政笑得高深莫测,轻轻拍了拍十二的脑袋,小十二啊,将来你若是也如此,看在老秦将军跟希仁的面子上,朕会放你一马的。
徐永琚打了个哆嗦,“父皇,是不是要下雨了啊!”
徐允政点头,“钦天监说这两日有雨。”
有雨好啊,春雨贵如油,赶上春耕,希望今年能丰收吧!
第35章 贤妃几个此时气得鼻子都……
贤妃几个此时气得鼻子都歪了, “你说皇上带了那个小崽子出城去迎接大军?”
大皇子不高兴地撇嘴,“我是长子,在父皇心里总是不一样的, 母妃你别整天盯着那个小十二了,他非嫡非长非幼, 怎么着都轮不到他, 如今父皇不过是看他得趣儿罢了。”
大皇子都搞不懂了, 他母妃到底为什么天天盯着小十二?
他父皇这两年确实待十二不错, 但那也只是偶尔把他招到身边说说话, 也没见让他做太子,也没给他什么特殊待遇, 也没带到身边亲自教导。他觉得他父皇就是看小十二长得好, 跟逗小猫小狗一样。
他也乐意逗十二,跟个小大人一样。
他不觉得这个弟弟能得父皇的青眼登上那个位置,与其盯着他,倒不如把目光放到老三老四身上呢!
贤妃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儿子一眼,蠢啊!
便是现在没有特殊待遇, 这在身边待久了都是情分,谁能肯定皇上会不会处着处着真把人家当个宝了?
不行,不能这么眼睁睁看着十二得宠,大的要抓,小的也要打!
“还有啊, 你说说你父皇给你挑的什么皇子妃?”想到这个贤妃就来气。
说起来她当年对皇上也是有感情的, 或者说谁能对一个长得好又身居高位还是自己丈夫的人没感情?
可是再多的感情也敌不过这么多年的冷淡, 再加上孩子渐渐大了,她的心思也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大皇子的前程才是她该真正把握住的。
当年她能在千难万险中生了皇长子,那凭什么不能再挣个太子、皇帝的位置来坐坐?
“本宫本来想着给你找个家世好的知心人做皇子妃, 本宫本来看上了”,她顿了顿还是没跟儿子说出口。
算了,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
徐允政便是昏了头也不可能让大皇子再娶一个身份高贵的侧妃的!
“那周家倒也有些本事,可是他们到底与咱们赵家结了仇,本宫就是担心他们不愿与你一条心啊!”
当年两家闹成那样,那是恨不得生啖其肉,如今却做了儿女亲家,唉,真是孽缘。
大皇子却不以为然,跟周家结仇的是赵家,又不是他老徐家!
他是皇子,是皇长子,周家便是再有意见那也是对赵家的,他家又没有自己的皇子,怎么可能不支持自己。
“儿啊,母妃过两日去跟你父皇商量一下,让你舅舅家的表妹给你做侧妃”,这样一来将来赵家也能跟自己还有儿子绑的更紧一些。
“这不太好吧”,大皇子有点迟疑,他到底也是个年轻孩子,总想着将来能跟自己的皇子妃情好,便是再不知事也是知道自己跟皇子妃之间若是穿插了这么个表妹进来那肯定是得有裂痕的。
而且他有时候自己也在那琢磨,他是皇长子,为什么还没成为太子呢?他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是庶子不是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