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个种甘蔗嘛,首先是要上底肥,什么是底肥呢,牛啊马啊拉的粪便搁在太阳底下晒个十天半个月的,碾碎犁到土壤里这就是上了底肥。”
  【翻地还有一个好处,能把土里的虫卵冻死,深耕是最好的,肥力更足。】
  【能看看秦朝的牛耕吗?秦朝的犁头长什么样子的,铁的还是铜的。我有时看史书,有的说铁农具在秦朝已经出现,却又有老祖宗收天下之兵铸为十二金人的传说,金人就是铜人,这说明那时候大部分人用的还是铜兵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铁农具应该是一种奢侈品的存在吧。】
  于是在网友们的提醒下,何淼询问了蒙恬关于牛耕和农具的问题。
  蒙恬的主业是打仗,对农事知道的比较笼统,用牛耕地的地区也没有多少,农具有铁制的,但配备得起的不多。
  毕竟,铁不是多容易开采的。
  何淼眼神一亮,升职的机会又来了。
  穿越应急部门:提升炼铁生产效率的方法图纸早已经备好,就等这个契机呢。
  何淼让蒙恬找好准备来年种甘蔗的田地,让他把出糖率更低的甘蔗尖尖截下来,储藏到地窨子里,来年就能用甘蔗尖种出来一片甘蔗林。
  地窨子也就是地窖。
  不知道秦朝是不是这个叫法。
  何淼担心蒙恬不知道什么是地窨子,还跟人家仔细解说呢。
  蒙恬表示很有,有的很多呢,别说储存一些甘蔗尖尖,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时候还能睡人呢。
  陕西人:【我们的窑洞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啊,不知道在一开始是什么样的。窑洞加烧炕,才是我们陕西人度过冬天的大法宝。】
  可惜糖厂附近没有现成的窑洞,何淼想看一下,就收到了阿田哥让他明天再来的邀请。
  正要离开的时候,陪伴过来的江莼说道:“田主事,是不是也该给我一袋糖。”
  震惊的眼神遮掩不住,蒙恬看向江莼:公子,你还是我们的公子吗?
  【噢哈哈哈,五斤已经够多了。公子再要,莫得了。】
  【江莼:你们两个刚才聊得挺嗨啊,感觉没我什么事。】
  最后,蒙恬又让人装出来五斤,这次是更容易制作的红糖,拿给公子。
  江莼看了看,糖质如沙,很细腻,不比何淼的白糖差,而且他们两个的不一样,回去能多长一个味道。
  得了,走了。
  何淼上车之后跟蒙恬摆摆手:“阿田哥,以后制糖方面种甘蔗方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蒙恬挥挥手。
  网友们:【你们还是别来了,让我一个制糖的大将军损失了十斤糖的kpi。】
  于是这天的飧食,骊山园日常表现优异的一部分人都领到了一碗甜甜的豆腐汤。
  砰砰砰一阵巨响,骊山园西北角,一个小小的陶窑役夫中间响起一阵碗碟碎裂的声音,年轻男子叫嚣:“他一个贱民能喝的,我为什么不能喝?把你们的李将军,给我叫过来。”
  第96章 李斯子
  李韬气势汹汹地走来, 一脚将这个闹事的家伙踹得平飞了出去,指着在场的官吏狱卒骂道:“你们都是木头桩子吗?叫一个役夫,不对, 这竖子竟然是个囚徒,什么时候骊山能让一个囚徒如此猖狂的。”
  一名吏员跌跌撞撞扑出来, “上官容禀。”接着就迟迟疑疑地看着李韬。
  李韬的眉心狠狠皱紧,道:“说。”
  这吏员顶着李将军能把他烧死的视线, 头皮发麻地道:“上官,请借一步说话。”
  李韬看了那家伙一眼, 人家对他露出一个挑衅的笑容。
  嘿, 看来这小子的来历不浅啊。
  到了骊山这地界,这有来历的,还有他不知道的?
  于是李韬走到一边, 用一种特别平静的眼神看着吏员,“说说吧, 这是谁家塞进来的。”
  虽然有各种赎刑的规矩, 但有时候也有那些公侯门第避免不了要服役的情况, 比如掺和进比较大的事情之中, 顶头的庇护者报不了那就只好送进来了。
  送进来之后还敢嚣张的,要么是忘不了以前的威风,要么是家里的人在外面还能使上力。
  不过若是能使上力, 不会把人这么放在骊山,送到咸阳栎阳蓝田这样的县衙服役, 基本上吃不了什么苦头。
  而且即使非要送到骊山, 那也会提前跟他打个招呼,吃喝玩乐闯祸一等一的家伙来到这地方,没人庇护可不成。
  咱骊山不是第一天送来什么王孙公子了, 但瞒着江莼和自己耳目的,这还是第一个。
  吏员磕磕巴巴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下官也不甚清楚。人,是两天前,最上面的那位家臣送来的,说是犯了点小错,按律应该好好服刑的。”
  李韬不耐烦:“谁家的家臣?”
  最上面,最上面的谁?
  陛下吗?
  江莼在他身边呢,也不是因为犯错进来的啊。
  吏员看了看左右,抬手挡着嘴,这是为了避免别人通过口型看出来他说的是谁的。
  “正是李相,”送来的这人叫李灿,看他对李相家臣的态度,应该是李相在外面的儿子,“这件事挺不好开口的,成家人就说最好不惊动将军,让公子服刑完了直接离开。”
  谁也没想到这人能因为一碗豆腐糖水闹事,李将军还正好就在附近。
  李韬:他算个狗屁的公子。
  李韬转头,箕坐在一块石头上的李灿对他龇牙咧嘴一笑,“李将军,咱们还是本家呢,你说你要是提前知道我就在这里,能不能把这好东西给我送来?”
  说着一挥手,“不,一群低贱奴役吃的东西配不上我,你得给我送更好的来。”
  李韬:狗屁的本家,我是陇西的李家,跟那不知道哪冒出来的李斯根本就扯不上关系。
  李韬冷笑道:“有更好的等着你。”
  手抬起,轻轻一挥,“来人,把他关小黑屋去。”
  这一招还是跟何淼学的,治这些贱怂怂的家伙最管用。
  “什么小黑屋,李韬,你敢关我,便等着我爹治你的罪吧。”李灿还挣扎呢,但是驻守在骊山的军队可不是白给的,铁钳似的大手摁在他肩膀上,一瞬间好像连动一下都不能。
  李韬笑道:“好好的反省吧,之后我还会给你机会,让你和你爹见一面。”
  然后正在火红的夕阳下拉着江莼一起看蚂蚁窝的何淼,就看到了踩着风火轮走来的李韬,走到他们面前,李韬双手撑在膝盖上喘匀了呼吸才说道:“跟你说一件罕事。”
  【李韬干什么去了,吃红糖豆腐汤的时候都没看着他。】
  【看他累成狗的这个样子还说不说淼淼的滑板是奇技淫巧了,早知道他就应该要一个。】
  何淼那滑板,正是出自大秦工匠之手,上面还有工匠做完之后习惯性的留名呢,纯手工打磨的木轮、木板,被现代轮滑发烧友直接奉为轮滑祖师爷。
  是一件被他传到现代能立即放在保护罩里进研究所博物馆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物品。
  “不是,你们在干什么呢?”看到地上的一个蚂蚁窝,李韬才想起来问,“你们两个不会是无聊到在数蚂蚁吧!”
  他忙得两条腿都不够用,这俩人竟然在数蚂蚁,尤其是江莼,你不是说晚上要教何淼学诗的吗?
  江莼:“蚂蚁搬家中蕴含着大地理,你有什么事,说吧。”
  直起身抚了抚衣袖。
  网友们:---
  谁能想到公子在看蚂蚁的时候,也这么讲礼仪啊。
  李韬哼了声,说道:“东北角的甲辰号陶窑,有个李斯的儿子,不是他大儿子李由,也不是他二儿子李审容,更不是三儿子四儿子,而是一个咱们从来都没有听过的李灿。”
  考古专家们历史专家们:李将军你多说点,我们很想完整地了解一下那个历史,尤其是李斯的后代这种细到头发丝的。
  虽然很多人都说历史的魅力就是在于它有一张神秘的面纱,但我们能直播了才发现能够全面的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多香。
  何淼的双眼里写满了八卦:“难道是李斯的私生子?”
  李韬一点都不奇怪的样子,挥挥手:“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子生在外面的人多着呢。不过他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在这骊山,还瞒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意图?”
  眼神在何淼身上扫了一眼,看向江莼。
  但是隐晦表示出担忧的李韬不知道,何淼有很多翻译器,这时心理专家组就上线了:【李韬其实是在问江莼,李斯安排他的一个儿子过来是不是为了打探你身上的秘密。】
  眼睛尖利的网友也都没有错过李韬那个眼神。
  李韬又自我否定:“也不对,那家伙蠢钝如猪,竟然一碗红糖豆腐汤大吵大闹,我去了竟然还跟连宗,连我祖父是陇西李崇都不知道,又是在那么个角落待着,他能有什么意图?”
  【李崇?谁啊,名人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