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而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自动变换《簪花仕女图》中的十二种造型,每一次变换都流畅自然,仿佛仕女们在时光中穿梭,展示着不同的风情。不仅如此,发冠内嵌的芯片还播放着段君彦重编的《call
  of
  silence》民乐版,悠扬的音乐与精美的发冠相得益彰,为整个展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哇,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设计简直绝了,把传统缠花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得这么完美。”
  周围的观众们纷纷发出赞叹,对小十一的作品赞不绝口。面对大家的夸赞,小十一微笑着一一回应,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这时,江临夏举着摄像机走了过来,镜头对准了小十一。“小十一,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设计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吗?”江临夏亲切地问道。
  小十一对着镜头,眼中闪烁着光芒,“灵感来自两位父亲。”她举起手中的获奖证书,自豪地说,“缠花工艺是唐爸爸教我的,他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执着一直感染着我。小时候,我就常常看他制作缠花,那些绚丽的丝线在他手中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我觉得特别神奇。而声纹识别算法则是段爸爸帮我调试的,他在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小十一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小时候,唐爸爸会耐心地教我如何挑选丝线,如何用最细腻的手法缠绕出花瓣的形状。他告诉我,每一朵缠花都是一个故事,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段爸爸呢,总是鼓励我大胆尝试新的想法,他会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融入到传统技艺中,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就在小十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时,展台的暗格里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响动。紧接着,一道璀璨的光芒从暗格中射出,一个全息影像缓缓弹出。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1914次循环的碎片在星空下旋转,光影交错,如梦如幻。这些碎片仿佛有生命一般,不断地变换着形状,最终凝聚成结婚照上的并蒂莲纹。
  看到这一幕,小十一的眼眶微微湿润了。她知道,这是父亲们为她准备的惊喜,是他们对她深深的爱与祝福。唐玖拾和段君彦的身影仿佛也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想起了那些温暖的瞬间。
  小时候,每当她遇到困难,唐玖拾总会温柔地安慰她,用他的智慧和耐心帮助她解决问题。
  而段君彦则会带着她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培养她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她学习缠花工艺遇到瓶颈时,唐玖拾会陪着她反复练习,不断鼓励她;在她尝试将科技与非遗结合遇到难题时,段君彦会和她一起查阅资料,进行无数次的试验。
  就在大家沉浸在全息影像带来的震撼中时,展位上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唐玖拾穿着一身华丽的汉服,正缓缓走向小十一。
  他的汉服下摆宽大,走路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然而,一个不小心,他的下摆扫到了展位上的警报器。警报声瞬间响起,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唐玖拾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就在他不知所措时,段君彦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了过来。
  此时,展位上一个宋代瓷瓶也因为警报声的震动而开始倾倒。段君彦毫不犹豫地伸出手,稳稳地接住了瓷瓶。
  这一系列的动作发生得太快,众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等大家回过神时,唐玖拾和段君彦正站在展位前,两人交叠的手影恰好拼成衔尾蛇环。
  这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周围的喧嚣声渐渐消失,只剩下他们彼此眼中的深情。
  小十一看着眼前的父亲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走上前去,抱住了唐玖拾和段君彦,“爸爸,谢谢你们。”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充满了感激。
  唐玖拾摸了摸小十一的头,温柔地说:“小十一,你是我们的骄傲。看到你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真的很开心。”
  段君彦也笑着说:“是啊,我们希望你能一直坚持自己的热爱,将非遗文化传播得更远。”
  周围的观众们被这温馨的一幕所感动,纷纷鼓起掌来。江临夏将这一切都记录在了摄像机里,她知道,这些画面将成为非遗传承路上一段珍贵的记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十一继续为大家介绍着她的作品。她详细地讲解了缠花工艺的制作过程,以及声纹识别算法在发冠中的应用原理。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小十一都一一耐心解答。
  一位老教授走上前,对小十一说:“小姑娘,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这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道路。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为非遗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十一认真地点点头,“我会的,教授。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联展结束后,小十一的“智能缠花发冠”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她的作品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许多非遗爱好者和科技工作者都联系她,希望能与她合作,共同探索非遗与科技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小十一并没有被这些荣誉冲昏头脑,她知道,这只是她非遗传承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回到学校后,她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她和团队一起,开始了新的项目研究,致力于将更多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唐玖拾和段君彦也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小十一。他们会在小十一遇到困难时,给予她鼓励和帮助;会在她取得成绩时,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看着小十一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心中充满了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十一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受邀参加了许多国内外的非遗展览和科技交流活动,将中国的非遗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这些活动中,她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非遗传承人,与他们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理念。
  在一次国际非遗论坛上,小十一作为代表发言。她站在舞台上,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非遗与科技融合的成果。她的演讲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非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而现代科技则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小十一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会场中回荡。
  演讲结束后,许多人围上来与小十一交流。他们对她的作品和理念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将中国非遗与科技融合的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回到国内后,小十一更加忙碌了。她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业,还要参与各种非遗项目的研发和推广。然而,她却乐此不疲,因为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十一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回到了家乡。她来到了曾经充满回忆的非遗社,这里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周砚白早已在非遗社等候,看到小十一回来,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十一,你又有新作品了?快让我看看。”周砚白迫不及待地说道。
  小十一笑着将作品展示给周砚白,详细地介绍了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周砚白听着,不时点头称赞,“小十一,你真的长大了。看到你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真的很开心。”
  小十一看着周砚白,感激地说:“周叔叔,这都离不开您的教导和帮助。如果没有您,我可能不会走上非遗传承这条路。”
  两人正说着,唐玖拾和段君彦也来到了非遗社。看到小十一,他们的眼中满是爱意。“小十一,欢迎回家。”唐玖拾温柔地说。
  小十一跑过去,抱住了唐玖拾和段君彦,“爸爸,我好想你们。”
  在非遗社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工作。小十一讲述着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经历,唐玖拾和段君彦则分享着他们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新进展。周砚白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大家一起讨论着非遗的未来发展方向。
  夕阳的余晖洒在非遗社的院子里,为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小十一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她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漫长和艰辛,她都会坚定地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因为这里有她的梦想,有她的家人和朋友,还有无数热爱非遗的人们的支持。
  在明日的星辰下,非遗文化将继续闪耀,而小十一也将带着这份使命,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